版画

搜索文档
潘玉良:从传奇身世到艺术传奇
经济观察报· 2025-07-07 17:32
展览概述 - 北京鲁迅博物馆推出"玉良——安徽博物院藏潘玉良画展",展出潘玉良各时期代表作品70余件(套),涵盖油画、彩墨、白描、版画、雕塑等多个品类 [1] 艺术家背景 - 潘玉良1895年出生于江苏扬州,是中国近代女画家中较早走出国门学习西画且卓有成就的杰出代表 [2] - 她将现代主义绘画语言与传统中国绘画意蕴完美融合,创立了"合中西于一冶"的独特风格 [2] - 1977年在法国去世后,友人王守义按其遗愿将其四千余件作品运回故里收藏于安徽博物院 [2] 艺术教育经历 - 1920年9月考取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第11届西洋画正科班,成为中国高等美术学校录取的第一批12个女生之一 [3] - 1925年考入意大利罗马皇家美术学院学习,油画作品入选意大利国家级展览会,成为获此荣誉的第一位中国人 [4] - 1928年学成归国后担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主任,成为中国高等美术院校西画系历史上的第一位女性领导者 [4] 创作理念 - 核心在于"合中西于一冶",融合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思潮与中国传统绘画元素 [5] - 在油画创作中借鉴中国传统绘画的线条,在彩墨画中吸收西方绘画的色彩观念 [7] - 艺术风格影响了后来许多艺术家,成为中国现代绘画史上的重要典范 [15] 作品特点 人物画 - 自画像展现内心深处的情感和精神世界,如1940年的《自画像》具有浓厚东方古典韵味 [8] - 女肖像画善于捕捉人物微妙神情和独特气质,通过色彩对比突出人物性格特点 [8] - 女人体绘画从学院派古典写实发展到融合东方艺术元素,以中国书法线条勾勒轮廓 [9] 风景画 - 吸收印象派理念表现光线影响,同时融入中国传统绘画对意境的营造 [11] - 笔触既有西方绘画的豪放洒脱,又有中国绘画的细腻含蓄 [11] 静物画 - 油画静物运用线条塑造法,具有强烈立体感和质感 [12] - 彩墨静物画结合中国画线条表现与西画技法,形成独特中国彩墨画风格 [13] 市场表现 - 2019年油画《双人扇舞》在北京保利春拍中以1840万元成交 [14] - 2021年《自画像》在拍卖市场上以2920万元成交 [14] 历史地位 - 作为早期留学西方并致力于中西艺术融合的艺术家,作品具有开创性和独特性 [15] - 创造了多个中国第一,打破艺术界性别壁垒,推动了中国女性艺术发展 [15] - 作品多次在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家展出,为中国艺术在国际上赢得尊重和认可 [16]
刀笔镌刻青春诗行
人民日报· 2025-05-05 05:52
新兴木刻运动历史背景 - 1931年8月17日鲁迅在上海发起中国首个现代木刻技法学习班——木刻讲习会,13名美术青年参与[1] - 鲁迅选择推广版画因其具备大众性、革命性及一版多印的传播优势[1] - 运动核心精神是将青年创造力与艺术表现力结合,强调"生力"对开拓艺术新境界的作用[1] 青年创作者的艺术特征 - 早期作品如《债与病》《平凡的故事》突破传统形式,聚焦社会现实问题实现启蒙价值[2] - 抗战时期《怒吼吧!中国》等作品形成视觉史诗,凝聚民族抗争精神[2] - 新中国成立后涌现四川黑白版画、北大荒套色版画等地域流派,创作主力为年轻人[2] 当代版画发展动态 - 官方通过"青春飞扬·中国青年版画家提名展"等平台持续发掘新人,已举办8届[3] - 当代创作转向强调审美丰饶性、共性内涵探索,超越技术层面追求艺术表现力[3] - 青年创作者推动版画从"再现"向"表现"转型,从形式创新升级为精神表达[3] 行业支持措施 - 文旅部、中国美协等机构以主题创作工程为抓手扶持青年创作[3] - 需为青年提供更充分创作空间,引导作品向思想引领力与国际影响力发展[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