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
icon
搜索文档
市场监管总局:选购婴配乳粉牢记“四要两不要”
中国新闻网· 2025-08-06 09:13
婴配乳粉行业监管政策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四要两不要"指引规范婴配乳粉消费市场 [1] - 母乳不足时可使用经注册的婴配乳粉替代或部分替代母乳喂养 [1] - 注册产品需标注"国食注字YP+4位年号+4位顺序号"标识 [1] 产品选购标准 - 必须选择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且标注完整注册号的产品 [1] - 需查看营养成分表包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必需成分 [1] - 应优先选择生产日期近的产品并关注开封后贮存条件 [1] 特殊医学用途食品区分 - 特医婴食品需标注"国食注字TY+4位年号+4位顺序号"和"小蓝花"标志 [2] - 健康婴儿无需使用特医婴食品该产品仅适用于食物蛋白过敏等特殊医学状况 [2] 消费行为警示 - 需避免听信"米汤替代奶粉"等伪科学喂养建议 [2] - 0-6月龄婴儿不应过度喂养以防引发超重肥胖及远期慢性病风险 [2]
如何科学选购婴幼儿配方乳粉?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提示
央视网· 2025-08-05 17:25
婴配乳粉行业监管政策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四要两不要"指导原则规范婴配乳粉科学选购 [1] - 注册产品需符合国标且标注"国食注字YP+4位年号+4位顺序号"标识 [1] - 营养成分表需明确标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必需成分 [1] 产品选购标准 - 优先选择生产日期近的产品并严格遵循开封后贮存条件 [1] - 需区分普通婴配乳粉与特医婴食品后者需标注"国食注字TY"及小蓝花标志 [2] - 特医婴食品仅适用于食物蛋白过敏乳糖不耐受等特殊医学状况婴儿 [2] 消费者教育要点 - 需通过正规渠道获取喂养知识避免轻信"米汤替代奶粉"等伪科学言论 [2] - 0-6月龄婴儿营养需求可通过母乳或婴配乳粉满足过度喂养易导致肥胖 [2] - 喂养器具需保持清洁并严格按产品说明进行冲调 [1]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政策红利与临床刚需驱动的蓝海市场,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头豹研究院· 2025-07-02 20:2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是为满足特定人群营养需求配制的食品,在治疗和降低医疗成本方面表现卓越,是营养健康领域新兴分支 随着政策规范化、获批产品增加、国产化优势凸显和入局企业多样化,虽当前市场认知不足、体量小,但未来产品数量与多样性增加、政策支持加强、临床营养诊疗完善和销售渠道拓展将驱动市场快速扩容[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特医食品概述 - 特医食品是为满足特定人群营养需求配制的食品,须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食用,能提升患者治疗和康复水平,是多种疾病治疗策略重要组成部分,适用范围覆盖全年龄段[3][4] - 适用于0 - 12月龄婴儿的特医食品有多种配方类型;适用于1岁以上人群的有全营养、特定全营养和部分营养需求配方食品[7][8] 行业发展历程 - 国际上,特医食品自20世纪中叶起从药品向食品转型,21世纪进入高速增长期;中国从初步应用到规范化管理,经历了起步、启动、高速发展和法律监管升级等阶段[13][15][16] 产业链分析 - 产业链涵盖原材料供应、生产到销售终端,上下游紧密相连 中游已注册产品中非全营养配方食品为主,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少;院外销售面临挑战,线上销售有潜力但需规范[20][21][22] - 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多样,氨基酸是重要原料,价格水平稳定;中游生产制造企业众多,获批产品数量呈上升趋势;下游院内市场营养补充渗透率低,治疗效果不显著[23][25][27] 行业规模 - 历史上,市场认知不足和标准缺失导致市场渗透率低,整体体量小;未来,产品数量与多样性增加、临床营养诊疗完善、销售渠道拓展将驱动市场快速扩容[32][33] 政策梳理 - 多项政策从注册审评、临床试验、广告审查等方面规范和指导特医食品行业发展,加速产品注册进程,降低企业成本,保障产品质量和患者权益[37][39] 竞争格局 - 国产企业和产品数量超进口产品,但境内企业产品单一;历史上中资企业产品差异化小竞争激烈;未来企业差异化布局有望提高竞争力[40][41][42] 上市公司速览 - 报告列举了贝因美、辰欣药业、人福医药等上市公司的市值、营收规模、同比增长和毛利率等信息[47][48] 企业分析 - 冬泽特医打造学术服务团队,生产基地规模大,承办行业高峰论坛;君悦营养专注医学营养,有专业研发中心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麦孚营养是国际化特医食品企业,拥有多品牌系列和技术优势[50][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