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icon
搜索文档
国内首款苯丙酮尿症配方特医食品在京东健康全网独家首发
中金在线· 2025-07-24 16:26
新品发布 - 圣元集团旗下特医食品牌圣桐特医在京东健康全网独家首发两款新品"稚爱启瑞"和"特爱本佳" [1] - "特爱本佳"是国内首款通过特医注册的国产苯丙酮尿症配方特医食品 [1] - 新品首发将提升京东健康"全球健康新品线上首发平台"的能力优势 [1] 产品详情 - "稚爱启瑞"为1-10岁全营养配方粉,包含37种营养成分,具备高能量密度和优质蛋白质配比 [3] - "特爱本佳"面向6-12月龄苯丙酮尿症婴儿,不添加苯丙氨酸,合理配比17种氨基酸,提供32种营养补充 [3] - "特爱本佳"配方无乳糖,添加中链甘油三酯(MCT)有助于营养消化吸收 [3] 公司背景 - 圣桐特医自2005年成立以来稳居中国特医食品市场本土品牌首位 [3] - 公司致力于为特殊营养需求人群提供专业营养解决方案 [3] 行业概况 - 特医食品分为适用于0-12月龄婴儿和1岁以上人群两大类 [3] - 特医食品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等特殊营养需求 [3] 渠道合作 - 京东健康是国内特医食品类最全的线上零售渠道 [4] - 京东健康是圣桐特医增速最快的核心渠道 [4] - 双方已形成覆盖过敏防治、早产儿、无乳糖、全营养及罕见病代谢障碍的产品线布局 [4] 未来发展 - 京东健康将继续强化与国内特医食品领军品牌的协同 [4] - 计划通过全职营养师团队与AI营养师等专业服务能力满足个性化营养需求 [4]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政策红利与临床刚需驱动的蓝海市场,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头豹研究院· 2025-07-02 20:2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是为满足特定人群营养需求配制的食品,在治疗和降低医疗成本方面表现卓越,是营养健康领域新兴分支 随着政策规范化、获批产品增加、国产化优势凸显和入局企业多样化,虽当前市场认知不足、体量小,但未来产品数量与多样性增加、政策支持加强、临床营养诊疗完善和销售渠道拓展将驱动市场快速扩容[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特医食品概述 - 特医食品是为满足特定人群营养需求配制的食品,须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食用,能提升患者治疗和康复水平,是多种疾病治疗策略重要组成部分,适用范围覆盖全年龄段[3][4] - 适用于0 - 12月龄婴儿的特医食品有多种配方类型;适用于1岁以上人群的有全营养、特定全营养和部分营养需求配方食品[7][8] 行业发展历程 - 国际上,特医食品自20世纪中叶起从药品向食品转型,21世纪进入高速增长期;中国从初步应用到规范化管理,经历了起步、启动、高速发展和法律监管升级等阶段[13][15][16] 产业链分析 - 产业链涵盖原材料供应、生产到销售终端,上下游紧密相连 中游已注册产品中非全营养配方食品为主,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少;院外销售面临挑战,线上销售有潜力但需规范[20][21][22] - 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多样,氨基酸是重要原料,价格水平稳定;中游生产制造企业众多,获批产品数量呈上升趋势;下游院内市场营养补充渗透率低,治疗效果不显著[23][25][27] 行业规模 - 历史上,市场认知不足和标准缺失导致市场渗透率低,整体体量小;未来,产品数量与多样性增加、临床营养诊疗完善、销售渠道拓展将驱动市场快速扩容[32][33] 政策梳理 - 多项政策从注册审评、临床试验、广告审查等方面规范和指导特医食品行业发展,加速产品注册进程,降低企业成本,保障产品质量和患者权益[37][39] 竞争格局 - 国产企业和产品数量超进口产品,但境内企业产品单一;历史上中资企业产品差异化小竞争激烈;未来企业差异化布局有望提高竞争力[40][41][42] 上市公司速览 - 报告列举了贝因美、辰欣药业、人福医药等上市公司的市值、营收规模、同比增长和毛利率等信息[47][48] 企业分析 - 冬泽特医打造学术服务团队,生产基地规模大,承办行业高峰论坛;君悦营养专注医学营养,有专业研发中心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麦孚营养是国际化特医食品企业,拥有多品牌系列和技术优势[50][53][57]
谁在为“药奶”买单?圣桐特医赴港IPO 去年流动负债净额4亿元却分红3.5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0 10:16
公司概况 - 圣桐特医是专注于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特医食品)的本土企业,背靠乳业巨头圣元集团,2024年以9.5%市场份额位列中国婴儿特医食品行业第三 [1][9] - 公司2022-2024年营收年复合增长率达30.3%,从4.91亿元增至8.34亿元,毛利率稳定在71%左右,显著高于普通乳企42.95%的水平 [1][25][26] - 创始人张亮为乳业传奇人物,其家族通过圣元香港和张梦然合计持股52.26%,公司获弘晖基金、高瓴创投等知名机构投资 [5][8] 市场地位与竞争格局 - 中国特医食品渗透率仅3%,远低于成熟市场,婴儿特医食品预计2029年市场规模达27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5.1% [11][29] - 行业集中度高,前两大外资品牌合计占据75%市场份额(A公司57.0%、B公司18.4%),圣桐特医为本土品牌第一但份额仅6.3% [9][10] - 公司持有国内最多婴儿特医食品注册证书(14款上市+16款在研),产品覆盖700多家医院和17000个零售点 [11][28] 财务表现与运营数据 - 2024年存货周转天数激增至155天(较2022年增长187%),流动负债净额达4.045亿元,但同年分红2.01亿元超当期净利润 [19][20][22] - 2022-2024年研发投入占比仅1.3%-1.7%(651万-1333万元),显著低于行业5%的成熟公司水平 [32][35] - 招股书披露2024年零售额约15亿元与营收8.34亿元存在较大差距,或与经销价差有关 [18] 渠道与市场挑战 - 线下渠道存在明显短板:重庆多家商超及母婴店未见产品,有店员表示未听闻品牌,线上旗舰店单品销量仅竞品3%(2000单vs雀巢7万单) [3][13][15][17] - 行业存在销售路径不畅问题:特医食品未被纳入医院收费系统,且按规定不得网络交易,依赖医师推荐但未进入医院销售体系 [30][31] - 特医食品注册加速(2023年批准102个超过去6年总和),行业竞争加剧趋势明显 [28][29] 产品与技术 - 特医食品针对早产儿、代谢障碍等特殊需求,单价较高(如400克装售价超300元),被罕见病患者称为"药奶" [24][26] - 公司最新获批代谢障碍产品"特爱丙佳"和"特爱本佳",但专家指出其水解蛋白产品技术门槛不高,工艺研发仍需突破 [28][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