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婴配乳粉
icon
搜索文档
我国超大规模市场持续扩容提质、市场体系不断健全、市场规则更加成熟
人民日报· 2025-08-23 08:25
市场监管体系完善 -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取得进展 破除地方保护制度更加健全 反垄断法完成15年来首次大修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三次修订[2][3] - 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审查重要政策措施4.22万件 对1.14万件提出修改意见 从源头防止不利于统一大市场政策出台[4] - 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成效显著 长三角实施电子证照共享规范 大湾区建立信用数据共享专区和跨境信用平台[4] 市场主体活力提升 - 企业净增1999.9万户 个体工商户净增3394.6万户 证照分离改革完成 实现企业开办一网通办[6] - 企业开办效率显著提升 开办餐饮店时间由37天缩短至15天 企业信息变更材料由23份精简至6份[7] - 电子营业执照下载量达3.7亿次 累计使用超6亿次 企业注销最短21天可完成[7] 执法监管成效 - 民生领域反垄断执法专项行动查处供水 燃气 建材 机动车检测等领域垄断案件[3] - 全国处理投诉举报8902.8万件 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17.1亿元 消协受理投诉574.9万件 挽回损失57.8亿元[4] - 侵权假冒商品统一销毁行动涉及30大类200多个品种 货值达27.9亿元[4] 质量安全监管 - 食品安全监管强化全链条管理 粮食加工品 肉制品 奶制品合格率持续保持高位[8] - 药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9.4%以上 年抽检药品20余万批次 医疗器械2万余批次 化妆品2万余批次[8] - "十四五"期间批准创新药204个 创新医疗器械265个 医药产业规模全球第二 在研创新药占比全球30%[8] 信用体系建设 - 企业信用指数从2020年128.6升至2025年上半年161.61 建立经营异常名录信用监管制度[4] - 实施"双随机 一公开"监管 扩大部门联合抽查范围 发布首违不罚 轻微免罚清单[7] - 将6种高风险产品纳入生产许可管理 15种产品纳入强制性认证 处置22万批次不合格产品[9]
新华社权威速览·非凡“十四五”丨守护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抓了这些重点!
新华社· 2025-08-22 17:29
监管政策强化 - 监管部门推动全链条监管并严防风险 全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1] - 严把许可准入关并强化全过程监管 组织全覆盖抽检严防不合格食品流向餐桌 [2] - 依法吊销许可证3072件 实施从业限制23.8万人 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公安机关 [8] 大宗食品监管 - 粮食加工品、肉制品、奶制品等合格率连续多年保持高位 [2] 重点人群保护 - 严格婴配乳粉质量安全监管 加强注册管理和加密体系检查 [4] - 严厉整治校园食品安全突出问题 严打坑老骗老违法行为 [4] - 组织开展保健食品专项清理整治 [4] 新兴业态规范 - 强化对平台企业合规指导 加大专项抽检力度 [6] - 综合治理幽灵外卖和虚假声称等突出问题 [6] - 抓紧制定网络销售、平台外卖及直播电商监管制度 [6]
市场监管总局:持续强化“严”的主基调 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
新华财经· 2025-08-22 13:42
市场监管政策方向 - 强化全链条监管和严守安全底线 确保全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1] - 持续强化严的主基调 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保障水平 [1] 大宗食品监管 - 严把米面油 肉蛋奶 果蔬茶等大宗食品许可准入关 强化全过程监管和全覆盖抽检 [1] - 粮食加工品 肉制品 奶制品等合格率连续多年保持高位 [1] 重点人群食品安全 - 严格婴配乳粉质量安全监管 加强注册管理和加密体系检查 [1] - 严厉整治校园食品安全突出问题 常态化开展监督检查管理 [1] - 严打坑老骗老违法行为 组织开展保健食品专项清理整治 [1] 新兴业态监管 - 强化平台经济下网络购物 外卖点餐 直播带货等新消费场景合规指导 [2] - 加大专项抽检力度 综合治理幽灵外卖和虚假声称等突出问题 [2] - 制定网络销售 平台外卖 直播电商等监管制度 明确各类主体食品安全责任 [2] 违法行为整治 - 严惩重处掺杂掺假 非法添加 虚假宣传 消费欺诈等违法行为 [2] - 依法吊销许可证3072件 实施从业限制23.8万人 涉嫌犯罪移送公安机关 [2] 社会共治机制 - 鼓励媒体舆论监督和消费者通过12315反映食品安全问题 [2] - 倡导从业人员举报内部风险隐患和违法线索 推动行业组织强化企业诚信自律 [2]
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部门紧抓这几个重点
新京报· 2025-08-22 12:34
食品安全监管 - 市场监管部门强化全链条监管 严把米面油 肉蛋奶 果蔬茶等大宗食品许可准入关 组织全覆盖抽检[1] - 严格监管婴配乳粉质量安全 整治校园食品安全突出问题 打击坑老骗老违法行为[1] - 针对网络购物 外卖点餐 直播带货等新消费场景强化平台合规指导 加大专项抽检力度 综合治理幽灵外卖和虚假声称问题[1] - 制定网络销售 平台外卖 直播电商等监管制度 明确各类主体食品安全责任[1] - 严惩重处掺杂掺假 非法添加 虚假宣传 消费欺诈等违法行为 依法吊销许可证3072件 实施从业限制23.8万人 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公安机关[2] 药品安全监管 - 建立药品全生命周期动态监管体系 完善药品安全风险会商机制[2] - 聚焦药品网络销售 委托生产 临床试验管理等重点环节 以及疫苗 血液制品等重点产品[2] - 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药品安全巩固提升行动 药品经营环节清源行动[2] - 每年抽检药品20余万批次 医疗器械2万余批次 化妆品2万余批次[2] - 对国家集采中选产品实行生产企业检查和中选品种抽检100%全覆盖[2] 医药产业创新与发展 - 设立突破性治疗药物 附条件批准 优先审评审批 特别审批4个加快通道[3] - 十四五以来批准创新药204个 创新医疗器械265个 其中2023年1-7月批准创新药50个 创新医疗器械49个[3] - 医药产业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创新药在研数目达到全球30%左右[3] - 优化临床急需境外新药审评审批程序 加快儿童用药和罕见病药品上市速度[3] - 十四五以来批准儿童药品387个 罕见病药品147个[3]
科学选购婴配乳粉 牢记“四要两不要”
新华网· 2025-08-07 11:47
三要查保质期、贮存条件和使用说明。建议优先选择生产日期距购买日期近的产品,特别要关注开封后 的贮存方法、食用期限,严格按照贮存条件贮存;根据产品使用说明(冲调方法、喂养表等)进行喂 哺,并注意奶勺、奶瓶、奶嘴等清洁卫生。 一要选注册产品。经市场监管总局批准注册的产品配方,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营养成分满足婴 幼儿生长发育需求。选购时请认准产品标签上的注册号"国食注字YP+4位年号+4位顺序号"。 另外,不要过度喂养。母乳或婴配乳粉的能量和营养成分能够满足0—6月龄婴儿正常营养需要。过度喂 养可能引发婴幼儿超重肥胖,甚至有延续至儿童期、成年期的可能,增加成人期冠心病、高血压、糖尿 病等疾病风险。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在母乳不足或无法进行母乳喂养时,可用婴幼儿配方乳粉(以下简称"婴配 乳粉")替代或部分替代母乳。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提示"四要两不要",提醒消费者科学选购婴配 乳粉。 四要区分婴配乳粉和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以下简称特医婴食品)。健康婴儿没有必要使用特医 婴食品。特医婴食品是针对食物蛋白过敏、乳糖不耐受等0—12月龄婴儿的特殊医学配方食品,需在医 生或临床营养师指导下使用,家长可以通过 ...
以数字之力夯实食品安全之基
消费日报网· 2025-06-17 10:43
食品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核心内容 - 七部门联合印发《食品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提升质量安全追溯能力,特别强调婴配乳粉和食盐行业的追溯体系建设[1] - 方案释放食品工业向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转型的强烈信号,具有现实紧迫性与战略前瞻性[1] - 婴配乳粉行业国产品牌正在崛起,食盐行业在专营机制改革与市场中寻求平衡[1] - 追溯体系建设是这两个行业提升质量、赢得信任的"制度抓手"[1] 方案实施框架与目标 - 方案明确"四大行动、十八项措施"实施框架,涵盖信息技术创新应用、新模式新业态培育、产业提质升级、人才政策聚力等多个维度[2] - 质量安全追溯作为单独任务出现,同时内嵌于智能制造、数字研发、柔性供应链等关键环节[2] - 到2027年目标:重点企业数字化普及率8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75%,数字研发工具普及率75%[2] - 2027年实现"十百千"示范工程:打造10家智能工厂、建设5个高标准园区、推出100个典型场景、推动实施1000个试点项目[2] - 2030年目标:数字化转型全面覆盖规模以上食品企业,形成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2] 当前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挑战 - 信息系统不互通,企业数字系统"各自为战",难以跨平台、跨环节对接[3] - 中小企业数字化基础薄弱,面临系统建设和维护成本压力[3] - 数据安全与治理问题突出,需防范数据泄露、篡改、滥用[3] 政策支持与未来展望 - 方案提出优化资金支持渠道,加大转型融资支持力度[3] - 通过产业学院、技能实训、竞赛机制等多元手段培养复合型实用人才[3] - 未来消费者可通过手机扫码了解食品从原材料到流通的完整过程[4] - 监管部门将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实现"实时预警、精准打击、闭环管理"[4] - 企业将在透明供应链中更快发现问题、优化产品、积累声誉[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