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猛犸浏览器
icon
搜索文档
北京海淀又跑出了一个AI明星,Manus背后的90后天才,刷爆朋友圈
创业邦· 2025-03-08 09:17
公司概况 - Manus AI定位为"通用AI Agent",区别于传统单任务Agent,具备多模型、多智能体架构,能够对复杂任务进行多步骤拆解和执行[1] - 公司创始团队包括肖弘、张涛和季逸超,其中张涛曾任字节跳动国际化产品负责人及光年之外项目产品负责人[2] - 季逸超担任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拥有猛犸浏览器等成功创业经历,为Manus的自主智能体架构提供技术支撑[2][3] 创始人背景 - 季逸超1992年出生,高中时期开发猛犸浏览器,3天内实现12万下载量,成为iPhone最大第三方浏览器[3] - 2012年登上《福布斯》封面,2013年入选"30岁以下创业新贵榜",曾获真格基金和红杉资本投资[3][4] - 2015年推出Magi知识引擎,公众版上线10天用户破100万,1个月达300万,展现信息检索领域创新能力[5] 技术发展 - 公司产品演示视频引发行业关注,剪辑创作由张涛负责,团队具备快速响应市场反馈的能力[2] - 季逸超2024年创建Steiner模型复现OpenAI o1推理能力,7月联合创立Manus AI[5] - 北京中关村已聚集1300家人工智能企业,海淀备案大模型达76款,形成AI产业创新集群[5] 行业趋势 - 90后创业者正通过新技术重塑中国科技创新,典型案例包括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技术突破[5] - 月之暗面创始人杨植麟聚焦AGI,其产品Kimi智能助手月访问量超2000万,曾居国内聊天机器人榜首[6] - 新一代创业者展现出梦想驱动、技术专业和模式创新的特质,推动AI产业生态发展[5][6]
深度|关于Manus我们所知道的一切,一个和DeepSeek截然相反的产品故事
Z Finance· 2025-03-06 18:13
文章核心观点 - Manus是全球首款通用AI Agent产品,爆火后网络评价两极分化,它虽不错但不算技术突破,在产品本质、定位、竞争等方面存在问题,也有成本优化机会;其创始人肖弘有丰富创业经验,采用“套壳”思路做AI应用产品,与业内对AI应用层和基础层优先级看法有分歧,中国AI存在技术理想主义和极度现实主义两条进化路径 [4][26] Manus产品情况 产品特点 - Manus是全球首款通用AI Agent,能独立思考、规划并执行复杂任务,交付完整成果,名称源于拉丁语,在GAIA基准测试中性能超越OpenAI同层次大模型 [2] - 可操作电脑完成报告撰写、表格制作等任务,拥有超强学习和适应能力的“数字大脑”,能理解复杂指令、自主学习、跨领域协同 [3] 市场反应 - Manus发布后引发科技圈关注,AI爱好者疯抢邀请码,二手交易平台上邀请码价格999元到5万元不等 [1] 评价分歧 - 业内人士和科技爱好者期待,认为是人工智能重大突破;也有人指责其过度营销 [4] 技术分析 - Manus不算技术突破,依赖预设流程执行任务,限制系统上限性能,运行环境受限,只能在特定软件工具范围工作 [4] 产品综合评论 - 产品本质是对现有Cursor类产品再封装,降低使用门槛,思路并非完全独特,是对现有思路的产品化和优化 [7] - 产品定位是通用智能Agent,但存在矛盾,MCP聚合模式可能是更长远竞争优势路径 [8][9] - 所处Agent领域竞争激烈,产品思路趋同,未来大模型可能内化Agent能力,其生存空间值得深思 [10] - 市场定位可能成为新型通用AI模式,但无爆款应用场景增长可能受限在小众圈层 [11] - 若能优化操作路径和等待时长,降低token消耗,让部分任务由30B级小模型处理,或找到低成本AI路径 [12] - 打造“一体化”Agent体系是否可行存疑,做成通用AI Agent需整合能力和资源,工作量大;普通用户上手存疑,在自媒体和极客圈较火 [13][14] 创始人创业历程 夜莺科技 - 2015年肖弘创立夜莺科技,专注企业微信SaaS工具,推出“微伴助手”“壹伴助手”,获数亿元投资,服务超200万B端用户,触达数亿C端用户,后产品出售给明略科技 [17] Monica - 2022年肖弘成立“蝴蝶效应”公司,推出AI浏览器插件Monica,主攻海外市场;它是All - in - One的AI助手,集成多个主流大模型,是进化中的个性化AI助手 [18] - 商业模式借鉴苹果,通过整合API +极致体验实现差异化;2023年收购“ChatGPT for Google”扩展用户规模,构建AI工具矩阵,目前累计用户突破700万,居AI Chrome插件第一梯队 [18] Manus AI - 2024年7月肖弘携张涛、季逸超创立Manus AI,继续探索AI未来 [19] 产品思路与理念 “套壳”思路 - Monica和Manus采用“套壳到极致”思路,肖弘认为“套壳”是对资源优化整合,通过多模型动态调用提升AI综合能力,Manus或结合多个基础模型匹配任务需求 [21] 商业逻辑 - 大模型公司类似芯片公司,应用公司类似消费电子公司,应用公司核心是让AI落地用户日常场景,“套壳”是封装技术为用户提供体验 [22] 业内分歧 - MiniMax副总裁刘华认为AI应用层应注重提升大模型本身能力;肖弘认为衡量标准是解决用户问题,Manus提出“less structure, more intelligence”设计理念 [24] 设计理念影响 - 该理念让AI成为“潜伏在后台的智能体”,支持实时任务监控,未来AI产品演进方向是更少干预、更直觉体验,“套壳”可成核心竞争力 [24][25] 中国AI进化路径对比 - 梁文锋代表中国AI技术理想主义,冲击大模型世界之巅;肖弘走极度现实主义道路,在现有技术框架内打造AI产品,Manus能否成现象级产品尚不确定 [26]
一夜刷屏!Manus AI合伙人紧急澄清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06 15:33
产品发布与市场反应 - 3月6日AI工具Manus在网络走红并登上微博热搜,官网称其为能独立思考、规划并执行复杂任务的通用AI代理[1] - 产品发布后引发全网抢注邀请码导致官网崩溃,公司澄清未开设付费渠道且未投入市场推广预算[2] - 同日A股AI应用方向集体爆发,港股科技股普涨,恒生科技指数上涨4.83%至6036.30点[2][3][4] 产品功能与技术特点 - Manus在GAIA Benchmark三个难度级别均实现最新性能,宣称超越OpenAI[6] - 展示功能包括简历筛选(处理10份简历zip文件)、房产研究、股票分析(特斯拉案例演示)等复杂任务[7][8] - 采用异步工作模式,用户可关闭设备等待任务完成通知,执行过程通过虚拟机GUI可视化展示[8][9] 公司背景与团队 - 开发方为BUTTERFLY EFFECT(蝴蝶效应),国内主体北京蝴蝶效应科技成立于2022年4月[11] - 2023年经历股东变更,注册资本从100万元增至125.133万元,同年设立武汉分公司[12] - 创始团队包括连续创业者肖弘(夜莺科技创始人)和季逸超(猛犸浏览器开发者)[13][14] - 2024年完成A轮融资,获多家头部基金投资,当前招聘岗位显示技术侧重Linux和虚拟化方向[13][14] 行业影响 - 华西证券指出大模型成本降低推动AI应用爆发,使用量将从千万级跃升至10亿级[14] - 产品发布当日带动AI相关概念股走强,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上涨3.17%至8904.24点[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