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玉米等)
icon
搜索文档
减损降耗、抢收抢烘、入库进入“AI全自动时代” 多措并举保障秋粮安全归仓
央视网· 2025-10-16 14:19
全国秋粮收获整体进度 - 全国秋粮收获进度已超过60% [1] - 东北地区秋粮面积产量占全国近40%,10月以来收获进程明显加快 [1] - 黄淮海地区秋粮面积产量约占全国25%,各地正抢抓降雨间隙进行抢收抢烘 [5] - 长江中下游地区秋粮面积产量占全国15%,中稻陆续收获,双季晚稻进入灌浆成熟期 [3] - 西南地区秋粮增产趋势明显,西北地区因降水充足作物长势良好 [6] 各地区秋收进展与技术应用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128万多亩大豆收获进度超过90%,采用国产收割机8小时可收割500亩,损失率控制在2%以内 [7] - 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54万亩晚稻成熟,亩产约1200斤,调度超1500台收割农机具和300台大中型烘干设备,日烘干能力突破9000吨 [13] - 河南省兰考县116.58万亩秋作物已收获114.36万亩,统筹调配1150台玉米联合收割机,玉米累计烘干5.3吨,开放500余处场所保障晾晒 [18] -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角弓镇5000多亩水稻进入收割期,确保机械力量快速到位 [10] 粮食收储技术升级 - 第三代粮食智能扦检系统实现人工智能全自动操作,可根据13米车厢长度自动选取10个扦样点 [19] - 智能系统通过机械臂传送样品,AI识别数据库分析出糙率、杂质等指标,检测过程仅需约12分钟 [19] - 扦检完成后约10斤抽检粮食通过余粮回送装置返还粮车,保障农民利益,随后粮食过磅入库,效率显著提高 [21]
历时9年,央地合作揭秘南疆“硒腰带”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7-07 10:11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 - 完成南疆近21万平方千米土壤地球化学调查,采集分析土壤样品2.4万个,获取土壤中54种化学元素指标含量 [1] - 首次用数据证实博斯腾湖为"中国第一富硒湖",湖底泥硒元素含量均值达0.63毫克/千克,富硒水产富硒率达92.5% [1][12] - 覆盖南疆97%的耕地,获取了南疆迄今最系统、空间精度最高、指标最全的土壤地球化学填图国情实测数据 [5] 优质耕地资源分布 - 划定优质耕地90.81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19% [6] - 圈定Ⅰ等绿色食品产地耕地土壤适宜区210.27万亩,占比5.07% [6] - 优质土地主要分布在焉耆盆地、库拜盆地、阿克苏河沿线和喀什西部等地区 [6] 富硒资源分布特征 - 发现近4900万亩富硒土地,其中富硒耕地1130万亩,占南疆耕地面积27% [9] - 形成长度近千千米的"硒腰带",阿克苏地区富硒土地面积最大达1912.05万亩 [9] - 精细化圈定天然富硒土地186.83万亩,成功申报中国地质学会天然富硒地块5处(29.57万亩) [12] 特色农产品开发 - 发现15种天然富硒农产品,包括3种粮食作物、7种果蔬、3种畜牧产品和2种调味品 [11] - 小麦、水稻、玉米、孜然、辣椒等农作物较易吸收土壤硒元素,鸡蛋、鱼肉硒含量聚集明显 [11] - 建成富硒农产品种植示范园5处、富硒特色食品产业基地1处、富硒科普展馆1处 [13] 调查方法与模式创新 - 采用"中央财政示范引领+地方财政跟进"模式,累计投入389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 [5][10] - 自主研发特色土地资源查询系统,打通成果应用"最后一公里" [13] - 发布新疆首个富硒食品分类团体标准,为市场监管提供依据 [13] 未来发展规划 - 加快构建南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监测网,重点区域部署1:5万调查工作 [14] - 加强焉耆盆地富硒产业技术支撑,助推"西域硒都"品牌建设 [14] - 开展矿质元素迁移转化研究,为特色资源保护开发提供科学支撑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