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特色农业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华农学子赴茂南调研,探寻特色农业发展路径
南方农村报· 2025-07-14 22:31
特色农业调研活动 -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百千万工程突击队"40余名师生赴茂名茂南开展特色农业发展调研活动 [2][3] - 调研行程为期两日 实地走访禄段古荔园和罗非鱼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3][4] - 茂南区委常委陈伟敏 区委农办主任谢开荣等陪同调研 [5] 荔枝产业现状 - 茂南现存百年以上古荔枝树共4996棵 其中千年以上古树达496棵 [8] - 最古老的一株荔枝树距今已有1938年历史 被称为"五世同堂" [7][8] - 禄段古荔园古荔守护人何亚柱向学子讲述古荔枝树守护故事 [9][10] 罗非鱼产业现状 - 茂南水产养殖总面积达508万亩 其中罗非鱼养殖面积占比高达95% [12] - 区内已建成国家级罗非鱼良种场1家 省级良种场1家 苗种培育场17家 标准化养殖示范场13个 [13] - 预计2025年年产优质罗非鱼种苗可达20亿尾 良种覆盖率达93% [14] - 罗非鱼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建设中 [15] 产业链考察 - 调研团队参观茂名罗非鱼交易中心暨茂南罗非鱼协同创新中心 了解完整产业链运作模式 [17] - 实地考察广东双洋食品科技 广东宝路生物科技 广东友联渔业等企业生产线 [18][19] 生态转型案例 - 调研团队参观茂名市露天矿生态公园和博物馆 了解从废弃矿坑到"城市绿肺"的转型案例 [21][22] 后续研讨 - 学子们围绕"优先发展现代农业产业链还是工业体系升级"展开辩论 [23] - 通过调研加深了对产业发展复杂性的认知 增强为农业现代化贡献智慧的责任感 [24][25]
打造特色农业致富“金饭碗”
经济日报· 2025-07-10 05:47
特色农业发展现状 - 河南、山东、江苏等地积极探索特色农业发展之路,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1] - 特色农产品总量增加、质量提升,生产规模扩大,龙头企业快速成长,知名品牌涌现 [1] - 2024年1-6月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7万亿元 [1] - 截至2024年11月全国共有区域农业形象品牌915个,产业品牌近万个,包括"寿光蔬菜""章丘大葱"等国际知名品牌 [1] - 山东寿光的番茄采摘机器人将采收效率提升3倍 [1] - 山东省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57元,增长6.2% [1] 政策支持与成效 -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鼓励发展特色产业,支持打造乡土特色品牌 [2] -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提出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做精做优特色种养业、手工业、文化产业 [2] - 政策推动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建设,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2] 发展挑战 - 乡村特色资源同质化较重,产业链条较短 [2] - 特色农产品附加值偏低,品牌建设和管理滞后 [2] - 科技支撑能力不足,农民参与机制不完善,乡村人才短缺 [2] 未来发展路径 - 因地制宜推动乡村形成不同产业特色,加强城乡融合延伸产业链 [3] - 大力发展县域农业经济,深挖"土特产"资源,统筹特色产业布局 [3] - 推动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流通营销、品牌推广有机融合 [3] - 实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推动特色高效农业"全链条"提质增效 [3] 企业与社会服务 - 涉农企业依托乡村特色资源实现"产供销"一体化发展 [4] - 发展农文旅融合项目如休闲农业、康养旅游等新业态 [4] - 提升农业科技装备水平,推进产学研融合,推广绿色技术 [4] - 完善企业联农带农机制,协调农户和企业利益分配 [4] 人才培养 - 培养农业技术人才,构建专业队伍 [4] - 培育本土人才技能提升,培养新型农民和"土专家" [4] - 优化外部人才引进环境,吸引农业科技等领域人才下乡 [4]
历时9年,央地合作揭秘南疆“硒腰带”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7-07 10:11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 - 完成南疆近21万平方千米土壤地球化学调查,采集分析土壤样品2.4万个,获取土壤中54种化学元素指标含量 [1] - 首次用数据证实博斯腾湖为"中国第一富硒湖",湖底泥硒元素含量均值达0.63毫克/千克,富硒水产富硒率达92.5% [1][12] - 覆盖南疆97%的耕地,获取了南疆迄今最系统、空间精度最高、指标最全的土壤地球化学填图国情实测数据 [5] 优质耕地资源分布 - 划定优质耕地90.81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19% [6] - 圈定Ⅰ等绿色食品产地耕地土壤适宜区210.27万亩,占比5.07% [6] - 优质土地主要分布在焉耆盆地、库拜盆地、阿克苏河沿线和喀什西部等地区 [6] 富硒资源分布特征 - 发现近4900万亩富硒土地,其中富硒耕地1130万亩,占南疆耕地面积27% [9] - 形成长度近千千米的"硒腰带",阿克苏地区富硒土地面积最大达1912.05万亩 [9] - 精细化圈定天然富硒土地186.83万亩,成功申报中国地质学会天然富硒地块5处(29.57万亩) [12] 特色农产品开发 - 发现15种天然富硒农产品,包括3种粮食作物、7种果蔬、3种畜牧产品和2种调味品 [11] - 小麦、水稻、玉米、孜然、辣椒等农作物较易吸收土壤硒元素,鸡蛋、鱼肉硒含量聚集明显 [11] - 建成富硒农产品种植示范园5处、富硒特色食品产业基地1处、富硒科普展馆1处 [13] 调查方法与模式创新 - 采用"中央财政示范引领+地方财政跟进"模式,累计投入389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 [5][10] - 自主研发特色土地资源查询系统,打通成果应用"最后一公里" [13] - 发布新疆首个富硒食品分类团体标准,为市场监管提供依据 [13] 未来发展规划 - 加快构建南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监测网,重点区域部署1:5万调查工作 [14] - 加强焉耆盆地富硒产业技术支撑,助推"西域硒都"品牌建设 [14] - 开展矿质元素迁移转化研究,为特色资源保护开发提供科学支撑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