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天卫星星座

搜索文档
中国商业航天开始“加速跑”!北京这家民营航天企业中标8亿元卫星星座大单
经济观察网· 2025-05-19 23:50
商业航天行业加速发展 - 2025年中国商业航天进入加速发展阶段,民营企业开始承担以往由"国家队"主导的系统级工程项目 [2] - 行业正从"单星验证"、"试验探索"阶段迈向"批量制造"、"规模组网"阶段 [3] - 卫星星座规模化部署和运载火箭批量化发射分别成为需求端和供给端的关键驱动力 [9] 微纳星空重大订单 - 微纳星空中标"环天卫星星座建设"项目,金额达8.04亿元人民币 [2][4] - 项目包括10颗遥感微小卫星(4颗光学卫星+6颗SAR卫星)的研制与发射组网 [5] - 公司成立于2017年,已完成多轮融资,2023年C轮融资由国调基金二期领投,资金将用于卫星批量化生产和技术研发 [6] 其他民营航天企业动态 - 星河动力航天完成谷神星一号海射型发射任务,将4颗卫星送入850km近地轨道 [3] - 国星宇航成功发射"太空计算星座"首批12颗卫星,目标是构建天基智能计算基础设施 [7][8] - 深蓝航天无锡液体火箭总装基地交付,占地75.2亩,可实现6发火箭并行装配,支持"一年一迭代"的火箭研发 [10] 政策支持与市场前景 - 国家将商业航天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其定位为"新增长引擎" [11] - 地方政府积极布局,北京目标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四川计划2030年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 [14][15] - 预计2025年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将达到2.5-2.8万亿元 [16] - 全球SAR图像市场规模2024年为14.555亿美元,预计2032年增至28亿美元,CAGR 8.4% [18]
中国商业航天开始“加速跑”!北京这家民营航天企业中标8亿元卫星星座大单
经济观察报· 2025-05-19 23:05
商业航天行业趋势 - 民营企业开始承担以往由"国家队"主导的系统级工程,成为天基"新基建"的新方向 [1][2] - 商业航天从"单星验证"、"试验探索"阶段加速迈向"批量制造"、"规模组网"阶段 [3] - 2025年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5万亿至2.8万亿元 [12] 微纳星空案例 - 中标"环天卫星星座建设"项目,金额达8.04亿元,将完成10颗遥感微小卫星星座的研制和发射组网 [2][5] - 公司成立于2017年,已完成多轮融资,C轮融资由国调基金二期领投,融资用于卫星批量化生产和技术研发 [6] - 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承接从卫星研制到地面系统建设的总承包项目,角色显著提升 [5] 其他民营航天企业动态 - 星河动力航天完成谷神星一号海射型发射任务,将4颗卫星送入近地轨道 [3] - 国星宇航成功发射"太空计算星座"首批12颗卫星,目标是构建天基智能计算基础设施 [6] - 深蓝航天无锡液体火箭总装基地交付,占地75.2亩,配置柔性化智能总装系统,支持6发火箭并行装配 [7] 政策与区域发展 - 国家将商业航天列为"新增长引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支持持续加码 [9][10] - 地方政府积极布局商业航天,如无锡支持深蓝航天基地建设,北京目标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11][12] - 四川省计划到2030年商业航天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 [12] 技术细分领域 - SAR卫星因全天候成像优势,全球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的14.555亿美元增长至2032年的2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8.4% [13] - 政策鼓励在可重复使用火箭、先进卫星平台、星间链路等核心技术领域攻关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