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货服务

搜索文档
“场外期权+现货服务”双向赋能 创新模式破解实体企业经营困局
中国证券报· 2025-05-10 05:35
期货市场作为实体经济"减震器"的作用 - 期货市场通过"场外期权+现货服务"等创新模式构建从价格发现到风险管理的全链条护航体系,成为实体经济的"减震器"[1] - 中粮期货打造的"三个加强"服务体系(加强基础培训、加强人才培训、加强资金支持)为实体企业提供定制化风险管理方案[1] - 公司立足于场内+场外、境内+境外的一体化战略视野,为企业提供基差交易、含权贸易等一揽子期现风险管理方案[1] 具体风险管理案例 - 在棉价反弹期间,通过"卖出虚值看涨期权+空头头寸"组合策略帮助棉企获得117.5元/吨权利金收益,成功锁定成本上限[1][2] - 定制"大连豆油-美豆"场外互换方案,精准对冲进口大豆与国内产品的价差风险[1][2] - 红枣期货上市后现货价格波动幅度从95000元/吨收窄至11000元/吨,降幅达88%,"保险+期货"模式有效保障产业链各方利益[1][2] 服务实体企业的创新举措 - 积极探索"场外期权+现货服务"双向保障机制,形成多维度突破性解决方案[3] - 提供"顾问式"服务,协助产业客户搭建套保、风控体系和团队,帮助掌握衍生品工具应用[3] - 积极服务产业客户申请交易所产融基地、产业基地等单项政策,助力农业强国建设[3] - 推动风险管理产品创新,形成远期、香草期权和累计期权等多元化产品体系[4] 期货服务实体经济面临的挑战 - 中小企业因资金、专业人才不足难以有效利用期货工具[5] - 部分企业对期货认知不足,暂不考虑参与期货交易[5] - 合约设计与企业需求错配,现货与期货品种之间存在地区差异和品种差异[5] - 衍生品品种、品类有待进一步丰富[5] - 行业存在不良竞争情况,有服务能力的期货公司无法有效服务产业客户[5] 提升期货市场认知的措施 - 构建分层式交易者教育体系,根据目标群体特征形成差异化教育方案[6] - 构建"生态化"产学研传播平台,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开展主题直播、讲座、案例分享[6] - 与高校合作开设专业课程,培养既懂产业又通金融的复合型人才[6] - 投教基地实体化运营,打造沉浸式、场景化的交易者教育中心[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