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基聚酰胺系列

搜索文档
凯赛生物半年净利增逾两成 创新驱动五年半研发投入9.51亿
长江商报· 2025-08-19 07:41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总营收16 71亿元 同比增长15 68% 净利润3 09亿元 同比增长24 74% 净利润增速显著高于营收增速 [1][2] - 2020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从14 97亿元增长至29 58亿元 增幅97 6% 净利润从4 58亿元增长至4 89亿元 增幅6 77% 其中2024年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39 91%和33 41% [2] - 核心产品长链二元酸系列持续放量 是带动公司业绩增长的关键因素 2024年该产品实现收入26 70亿元 同比增长39 94% 毛利率39 71% [1][2][3] 产品与技术 - 公司主要业务聚焦聚酰胺产业链 产品包括生物基聚酰胺及其单体原料 生物基聚酰胺系列2024年收入1 44亿元 仍处于商业化推广阶段但增长潜力巨大 [2][3] - 公司通过自主研发突破长链二元酸生物法生产技术 2003年实现全球首次生物法月桂二酸聚合级产品大规模产业化 打破国际垄断 [4]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公司累计获得专利516项 其中发明专利400项 占比77 5% 专利覆盖全产业链关键技术环节 形成坚实技术壁垒 [4][5][6] 研发投入 - 2020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累计达9 51亿元 呈现逐年加码态势 具体为2020年8429 98万元 2021年1 34亿元 2022年1 88亿元 2023年1 89亿元 2024年2 33亿元 2025年上半年1 23亿元 [4][6] - 公司在绿色二元酸 生物基哌啶 生物基长链聚酰胺等研发项目取得显著进展 为未来业务拓展奠定基础 [4] 资本运作与资产规模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完成控股股东变更及定向增发 引入59 15亿元资金 用于太原年产90万吨生物基聚酰胺项目二期建设 研发中心升级及补充流动资金 [6] - 公司总资产从2020年121 4亿元增长至2024年190 2亿元 增幅56 67%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达238 2亿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30 02% [1][6]
从业绩和技术看凯赛生物的行业定位:“合成生物第一股”是怎么炼成的?
市值风云· 2025-07-21 18:09
合成生物行业概况 - 合成生物是我国未来产业重要方向,国家通过重点研发专项和国家级创新平台大力支持 [3] - 2023年全球合成生物市场规模171亿美元,中国占比50%,未来五年CAGR预计28.65% [3] - 行业处于科研转化期,生物基材料等子领域已进入成长期,部分如生物发酵原料药进入成熟期 [25][27] 凯赛生物业务分析 - 主营产品包括长链二元酸系列(2003年量产)和生物基聚酰胺系列(2021年单独披露收入)[6] - 2024年营业总收入29.58亿,其中长链二元酸26.7亿(占比90.3%),聚酰胺1.44亿(占比4.9%)[8] - 长链二元酸业务经历16年发展完成对化学法替代,2018/2021年获制造业"单项冠军"认定 [10][12] 聚酰胺业务发展 - 生物基聚酰胺是全新材料,需完成从实验室到商业化的全链条突破 [13] - 2024年通过定向增发引入招商局集团,带来资金+资源+订单支持 [13] - 已构建太原/金乡/乌苏三大生产基地,并与宁德时代等合作开发新能源应用场景 [13][15] - 在民用纺织等领域完成"0到1"验证,处于"1到N"爆发临界点 [16] 生物质废弃物战略 - 秸秆高值化利用是三大发展战略之一,2024年万吨级秸秆乳酸示范线通过验收 [18] - 通用型秸秆技术突破将解决生物制造原料瓶颈,具备重大商业和社会价值 [18][20] 政策与产业环境 - 国家将生物制造列为战略新兴产业,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培育生物制造未来产业 [22][23] - 全球生物制造市场规模2025年预计达5750亿,麦肯锡预测60%产品未来可用生物法合成 [24] 财务与估值 - 2024年净利润4.89亿,静态PE 68倍,显著高于传统化工企业(10-15倍)[29][32] - 可比合成生物企业中华熙生物PE 141倍,华恒生物PE 42倍,公司估值处于行业中游 [33] - 2024年收入同比增40%,扣非净利增52%,2025Q1扣非净利延续31%增长 [33] 股东结构与信心 - 控股股东及实控人上市5年未减持,2025年定增引入招商局集团并锁定5年 [37][38] - 员工股权激励覆盖300名中高层,5年累计分红10.23亿 [43][44] - 战略股东减持占比不足10%,主要为指数基金调仓行为 [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