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酮饮食

搜索文档
沈阳农业大学发表Nature子刊论文:生酮饮食能够抗疟疾
生物世界· 2025-05-24 11:13
疟原虫与青蒿素抗药性 - 疟原虫是导致疟疾的病原体,青蒿素类药物曾有效治疗疟疾,但恶性疟原虫对青蒿素类药物产生抗药性,需开发新治疗策略[2] - 疟原虫发育与宿主营养供应密切相关,宿主饮食热量变化可调节疟原虫繁殖,饮食限制和糖酵解抑制能预防实验性脑型疟疾[2] - 高脂饮食补充可诱导肝细胞产生活性氧,终止疟原虫子孢子发育,证实寄生虫营养感知机制可作为疟疾干预策略[2] 生酮饮食与疟原虫抑制机制 - 生酮饮食(高脂肪、极低碳水化合物)使肝脏将游离脂肪酸转化为酮体(β-羟基丁酸为主),人体β-羟基丁酸浓度在禁食或长期饥饿时可升至1-8毫摩尔[7] - β-羟基丁酸不仅是能量来源,还能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导致组蛋白乙酰化水平升高,扰乱基因表达并增强抗氧化应激能力[8] - 恶性疟原虫中HDAC是调控发育的关键蛋白,其抑制剂在体外和动物模型中能有效杀灭寄生虫[8] 实验研究与保护效果 - 生酮饮食使小鼠完全免受伯氏疟原虫感染,β-羟基丁酸(非乙酰乙酸)提高感染小鼠存活率,体外抑制伯氏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对红细胞的侵袭及增殖[9] - 生酮饮食或直接补充β-羟基丁酸会降低疟原虫细胞内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水平,下调发育相关基因表达,抑制毒力基因和红细胞入侵[11] - 研究证实生酮饮食及β-羟基丁酸通过停滞疟原虫发育使小鼠对疟疾产生抗性,凸显代谢干预的抗微生物潜力[11]
Cell颠覆性发现:生酮饮食为何能抗癌,关键在于肠道微生物对饮食中植物化学物质的代谢
生物世界· 2025-05-21 15:35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PI3K 信号通路既是胰岛素的作用通路,也是人类癌症中最常被激活的通路之一。目前,已有 PI3K 抑制剂 ( PI3Ki) 获批上市,用于治疗白血病、淋巴瘤、乳腺 癌等癌症。 生酮饮食 (ketogenic diet) 是一种高脂肪、极低碳水化合物和充足蛋白质的饮食方案。生酮饮食减少了葡萄糖的利用,导致游离脂肪酸在肝脏中转化为酮体, 为生命活动提供燃料。 在临床前研究中, 生酮饮食 能够显著增强 PI3K 抑制剂 ( PI3Ki) 的癌症治疗效果,但其背后的机制尚不清楚。研究人员推测,其机制可能在于生酮饮食中缺乏 碳水化合物,抑制了胰岛素,从而不会导致 PI3K 信号通路的重新激活。 然而,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Cell 的一项最新研究推翻了上述猜想,该研究表明, 生酮饮食 与 PI3K 抑制剂 的协同抗癌作用与饮食中 宏量营养素 (例如碳水化合 物) 无关,而是 肠道微生物 通过对食物来源的 植物化学物质 (例如 大豆皂 苷 ) 的代谢调控了 PI3K 抑制剂 ( PI3Ki) 的血药浓度和抗癌活性。 2025 年 5 月 19 日,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国际顶尖学术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