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物医药研究
icon
搜索文档
研究发现促进脑内髓鞘生成的生物学机制
新华社· 2025-10-27 13:27
新华社耶路撒冷10月27日电(记者王卓伦 陈君清)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近日发布公报说,该校研究人 员领衔的团队发现一种能够显著提升脑内髓鞘生成的生物学机制,为阿尔茨海默病、多发性硬化症等神 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思路。相关论文已于近期发表在英国《自然-通讯》杂志上。 为了验证这一假设,研究人员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实验小鼠模型,在这些小鼠髓鞘形成细胞中敲除 Tfii-i基因。结果显示,与正常小鼠相比,这些被敲除Tfii-i基因的小鼠髓鞘蛋白水平显著升高,髓鞘结 构更厚,神经信号传导速度加快。进一步行为测试发现,这些小鼠的运动协调性和灵活度均有明显提 升。 髓鞘是包裹在神经元轴突上的多层细胞膜结构,富含脂质,具有提高神经信号传导速度等作用,对维持 脑部正常功能至关重要。髓鞘受损与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以及多种神经发育综合征 (如威廉姆斯综合征和孤独症谱系障碍)有关。 特拉维夫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关注的是产生髓鞘的细胞中一种名为Tfii-i的蛋白质。该蛋白能调控多 种基因的表达,长期以来被认为与异常脑发育和神经发育综合征有关,但它在髓鞘生成中的作用此前尚 不清楚。 研究团队发现,Tfii-i在髓鞘形成 ...
复旦大学×上海交大合作Cell论文:癌细胞通过劫持痛觉神经,实现免疫逃逸
生物世界· 2025-10-27 12:23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考虑到 癌症 的复杂性以及它所引发的免疫反应,癌症可以被视为一种全身性疾病。调动包括外周血、肿瘤引流淋巴结 (TDLN) 、脾脏和骨髓在内的全身免疫 反应,对于抑制癌症的发生和发展至关重要,这一机制在当前免疫治疗时代已被应用于肿瘤学实践。 然而,癌细胞会利用细胞内、细胞间以及器官间的活动来逃逸局部和全身免疫监视。然而,癌细胞如何利用远端组织和器官来逃逸全身免疫监视,在很大程度上 仍不清楚。 2025 年 10 月 24 日,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樊嘉 院士、 季彤 教授、 周俭 教授、 孙云帆 教授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张陈平 教授团队 合 作 ( 张誉 、 郭毅波 、 刘喆麒 、 孙仪庭 、 杨溪 为共同第一作者 ) ,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Cell 上发表了题为: Cancer cells co-opt an inter-organ neuroimmune circuit to escape immune surveillance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首次揭示,免疫压力下的肿瘤细胞可"劫持" 痛觉神经 以远程抑制 肿瘤引流淋巴结 ( TDLN ) 中 ...
新研究有望推动心血管疾病个性化预防
新华网· 2025-10-27 11:10
新华社赫尔辛基10月26日电(记者朱昊晨 徐谦)斯德哥尔摩消息:一个国际研究团队通过分析欧 洲大规模人群数据,发现特定基因变异与心血管事件高风险人群密切相关。该研究成果有望推动心血管 疾病的早期筛查和个性化预防。 研究人员表示,识别此类基因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设计针对不同患者的个性化干预方案,通过在 无症状阶段提早干预,阻断甚至逆转动脉粥样硬化进程,预防心血管事件发生。 本项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心血管研究》上。研究人员说,他们接下来将评估阻断 IL6R基因相关通路的药物能否逆转特定人群中动脉粥样硬化的快速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因脂质等沉积导致血管壁增厚、变硬,从而影响血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这是 一种隐匿性疾病,常在心肌梗死、中风等心血管事件发生时才被发现。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日前发布的新闻公报说,若能在无症状阶段识别出动脉粥样硬化高风险人群,就 可能通过早期干预阻止心血管事件发生。为此,该机构研究人员参与的国际团队分析了来自英国生物样 本库、瑞典心肺生物影像研究等欧洲研究项目的大量数据,发现可将人群划分为四个不同的动脉粥样硬 化风险等级,其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从低到高不等。 研究人员还识别出驱动不 ...
中国博后一作Nature论文:揭开疟原虫在按蚊体内的转变及相互作用
生物世界· 2025-10-26 12:21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人类疟疾病源体—— 恶性疟原虫 ,仅依靠 按蚊 进行传播。在雌性按蚊吸血时被摄入体内后,绝大多数会在按蚊的中肠腔内死亡或在穿过上皮细胞时死亡。然 而,存活下来的 动合子 如何与中肠细胞相互作用并形成 卵囊 ,目前仍不清楚,而这些步骤对于最终产生成千上万个具有传染能力的 子孢子 至关重要。 2025 年 10 月 22 日,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 Flaminia Catteruccia 教授团队 (博士后 闫妍 为论文第一作者 ) ,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Nature 上发表 了题为: Mapping Plasmodium transitions and interactions in the Anopheles female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通过 双通道单细胞 RNA 测序 (dual scRNA-seq) 技术,首次系统描绘了 疟原虫 在 雌性按蚊 体内的发育转变及其与宿主组织的复杂相互作用图谱,为 深入理解疟疾传播环节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突破口,也为开发精准阻断疟疾传播的疫苗/药物提供了全新靶标。 与无性血液阶段相比,恶性疟原虫在蚊媒宿主体内的发育阶段虽对传 ...
Nature子刊:鲁明/钦伦秀团队发现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促进肝癌转移的新机制
生物世界· 2025-10-22 12:05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 乙酰辅酶 | A | | (acetyl-CoA) | | | 合成量的增加,会促进癌症转移,并且是转移性癌症的一个关键代谢特征。为了维持高水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的乙酰辅酶 | A,癌细胞通常会增强对 | | | | 乙酸 | 的摄取,以促进乙酰辅酶 A 的生物合成。然而,乙酸的微环境来源,在很大程 | | | | | 度上仍不清楚。 | | | | | | | | | | | 2025 年 | 10 月 20 日, | | | 中国 | 科学院 | 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 团队联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鲁明 | | | | 钦伦秀 | | / | 朱文伟 | 团队 | ( | 沈立 王胜浩 | 、 | | 、 | | 高超 | | | 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 | | ) | , Nature M | 在 Nature 子刊 | | | | etabolism | | | 上 | 发表了 | 题为: | | | Tumor-associate ...
JEM:黄波/张晓辉团队破解JAK2V617F突变引发血小板抑或红细胞增多的分子机制
生物世界· 2025-10-17 18:00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JAK2 V617F 突变作为骨髓增殖性肿瘤 ( MPN ) 中最常见的突变,存在于超过 50% 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 ET ) 和 90% 以上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 PV ) 患者中。 JAK2 V617F 以单一突变引发 ET 和 PV 两种不同的疾病,但其内在机制一直是未解 之谜。 2025 年 10 月 15 日,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黄波 团队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张晓辉 教授团队合作 ( 助理研究员 周 力 、直博生 吴冬晓 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 ) , 在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 期刊 发表了题为 : Heterozygous human JAK2 V617F activates AhR to drive 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 and promote thrombosis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通过对大量临床样本的深入分析,成功揭示了 JAK2 V617F 突变导致 两种不同 MPN 类型 的分子机制。同时该研究入选了 JEM 举办的基于学术期刊的医学继续教育项目 (Journal-Ba ...
科学家用人类干细胞构建出“类血细胞”,成功模拟胎儿血液发育过程
科技日报· 2025-10-16 16:15
研究核心突破 - 英国剑桥大学科学家利用人类干细胞构建出三维胚胎样结构“类血细胞”,该结构具备自组织能力,能够模拟人类早期发育的多个关键阶段,包括血液干细胞的生成 [1] - “类血细胞”在实验室培养约两周后开始产生血液,成功模拟了人类胎儿的血液发育过程 [1] - 新模型重现了器官和血液系统最初形成阶段,在培养第2天自组织形成人体所有组织和器官发育的三大基础胚层,第8天出现跳动的心脏细胞,第13天观察到明显的红色血斑,证实了功能性血细胞的生成 [1] 模型科学细节 - 显微镜下观察到,这些结构在培养第2天就已自组织形成外胚层、中胚层和内胚层 [1] - 到第8天,模型中出现了跳动的心脏细胞,这些细胞在真实胚胎中将最终发育为心脏 [1] - 第13天,团队观察到明显的红色血斑,进一步证实了功能性血细胞的生成,并验证了这些造血干细胞能够分化为多种血细胞类型,包括关键的免疫细胞 [1] 研究意义与应用潜力 - 该模型精确复现了人类胚胎中造血系统的启动过程,揭示了血细胞在胚胎生长中自然形成的机制 [2] - 模型为药物筛选、早期血液与免疫系统发育研究,以及血液疾病的建模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2] - 在实验室中生产人类血细胞的能力标志着再生医学迈出关键一步,未来有望利用患者自身细胞制造基因完全匹配的血液细胞,避免免疫排斥,在个性化医疗中展现巨大潜力 [2] 独特科学价值 - 由于人类胚胎在第4周到第5周时已植入母体子宫,此阶段发育过程无法直接观察,干细胞衍生的胚胎模型成为研究这一“黑箱”时期的重要手段 [1] - 类血细胞捕捉到了人类发育过程中的“第二波”造血事件,该阶段能够产生包括T细胞在内的适应性淋巴细胞,为研究健康与癌变状态下的血液发育开辟新路径 [2]
Cell子刊:毕楠/崔明/葛红等人揭示肠道菌群可预测肺癌巩固免疫治疗效果及放化疗毒性
生物世界· 2025-10-16 12:04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肠道微生物群 可预测晚期 肺癌 患者对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ICI) 的响应。然而,其在局部晚期肺癌患者接受同步 放化疗 (CRT) 联合巩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治疗中的作用,目前尚不明确。 2025 年 10 月 14 日 ,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毕楠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 崔明 、 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河南省肿瘤医院) 葛红 等人 ,在 Cell 子刊 Med 上发表了题为: Gut microbiota predictive of the efficacy of consolidation immunotherapy and chemoradiotherapy toxicity in lung cancer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表明, 肠道微生物群 可预测 肺癌 患者的放化疗联合巩固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效果以及 放化疗的肺毒性。 论文链接 : https://www.cell.com/med/fulltext/S2666-6340(25)00304-6 嗜 黏蛋白阿克曼菌 ( Akkermansia muciniphila ,A ...
中国药科大学最新Cell子刊论文:揭开对抗低血糖的脑-肝神经回路
生物世界· 2025-10-15 12:33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发现了长时间禁食期间血液与下丘脑葡萄糖动态变化中的双相模式,揭示了 一种依赖阈值的额外反调节机制。 该机制由一条"下丘脑腹内侧区 (VMH) → 下丘脑室旁核 (PVH) → 外侧旁巨细胞核 (LPGi) → 肝 脏"神经通路介导,该通路可检测神经低血糖状态,并通过肝内交感神经激活传递神经信号以驱动肝葡萄糖 生成。通过病毒示踪、单核 RNA 测序及多种无偏研究方法,研究团队确定, Galnt2 既是 VMH 葡萄糖抑 制性神经元的遗传标记,也是其"分子刹车",可调控低血糖感知的血糖阈值及代谢稳态。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大脑的能量供应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葡萄糖,因此,在低血糖时迅速做出与葡萄糖生成相关的反调节反应 (例如 抑制胰岛素分泌、促进葡萄糖生成、减少外周利用等 ) 至关重要。 2025 年 10 月 14 日,中国药科大学 谢昊 教授、 郝海平 教授团队在 Cell 子刊 Cell Metabolism 上发表 了题为: Galnt2 neurons in the ventromedial hypothalamus counterregulate hypogly ...
Nature子刊:深圳湾实验室甘文标团队揭示大脑如何保护学会的技能不丢失
生物世界· 2025-10-14 12:08
研究核心发现 - 星形胶质细胞钙离子信号在运动学习期间充当防止突触去强化的守门人角色[4] - 运动训练诱导小鼠运动皮层神经元突触强化并引发星形胶质细胞钙离子水平升高[6] - 降低星形胶质细胞钙离子水平会导致运动训练期间的突触去强化并损害运动表现改善[6] 分子机制 - 突触去强化仅发生在具有重复树突钙离子活动的树突上[7] - 在树突钙离子活动前激活的树突棘会经历CaMKII依赖的体积缩小[7] - 腺苷受体激活可阻止由星形胶质细胞钙离子减少引起的重复树突活动和突触去强化[7] - 星形胶质细胞通过释放ATP和腺苷信号参与调控过程[7] 转化医学价值 - 发现为靶向星形胶质细胞信号通路治疗中风、神经退行性疾病或运动功能障碍综合征开辟新途径[7] - 调控星形胶质细胞钙离子或腺苷受体活性可能有助于恢复突触功能并促进康复效果[7] 科学意义 - 研究改变了人们对星形胶质细胞在活体大脑中维持突触强度作用的理解[4] - 发现体现了神经胶质细胞伙伴关系对大脑可塑性的重要性[8] - 见解对理解大脑细胞分子相互作用促成技能获取和记忆巩固过程具有重要意义[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