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
icon
搜索文档
整体收购充电设施统一管理,朝阳三间房乡破解电动自行车充电难题
新京报· 2025-08-21 14:38
核心观点 - 北京市朝阳区三间房乡整体收购辖区内分散的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 实施统一服务管理 解决充电难题 提升安全性、便利性和经济性 [1][2] 充电设施管理现状 - 辖区内96个电动自行车充电车棚及设施原本由不同企业分散建设和运营 存在管理分散、收费标准不统一问题 [1] - 充电高峰期供不应求 居民反映存在按小时收费和按次收费等不同标准 [1] 统一管理措施 - 整体收购所有分散充电设施 进行统一规划、优化布局和设施升级 [1] - 建立定期巡检维护机制 确保充电桩安全稳定运行 [1] - 持续加大消防安全宣传 引导居民养成"充电入棚、规范停放"习惯 [1] 充电收费标准 - 严格执行北京市居民生活用电标准 充电费用为0.51元/度 [1] - 完全免除任何形式的服务费 [1] 实施效果 - 为居民打造安全、整洁、有序的充电环境 [2] - 实现价格实惠、安全性和便利性的显著提升 [2] - 将"为民办实事"承诺落实到日常生活细微之处 [2]
河口区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提速 37个小区投用惠民充电服务
齐鲁晚报网· 2025-08-18 18:30
项目概况 - 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项目由河口区政府投资并由河口区城投集团负责实施 [1] - 项目作为区政府重点惠民工程 概算投资1150万元 [5] - 项目计划配建617组充电车棚及6170个充电端口 [5] 建设进展 - 37个小区的充电设施已完成电力工程建设并投入使用 [1] - 项目土建施工 垃圾清运 车棚焊接 刷漆 拉膜及电力施工已全部完成 [6] - 428组充电设施已通电投入使用 [6] 覆盖范围 - 项目覆盖河口城区56个小区 [3] - 一期工程聚焦城区高层住宅充电设施紧缺问题 [5] - 二期工程针对普通多层住宅推进应建尽建 就近便民布局 [5] 运营模式 - 区政府每年对充电设施运营成本及电价差进行专项补贴 [5] - 居民充电价格不高于0.5元/度 [6] - 项目为居民提供安全 方便 可靠的充电方式 [3] 社会效益 - 切实解决电动自行车充电难 充电险问题 [1] - 完善城市便民服务设施 推进绿色安全出行 [3] - 让惠民服务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3]
电动自行车充电停放困局如何破?东莞市住建局最新回应
南方都市报· 2025-07-11 23:28
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现状 - 东莞全市1423个实施专业化物业管理的既有住宅小区中,1288个小区已建成充电设施5932处,充电端口10.73万个,近72%小区达到5:1车充配比 [2] - 去年以来推动新增充电端口3.6万余个,增设数量在全省排名靠前 [2] - 部分早期建设小区因场地资源紧张存在选址困难,停放空间少、充电桩不足问题突出 [4] 现存问题与隐患 - 部分小区充电停放点存在靠近燃气管道、正对电梯、靠近入户门厅等违规隐患 [1] - 设备维护责任不明确,"重建设轻维护"现象普遍 [1] - 现有区域改造加装防火分隔及自动消防设施成本高、难度大 [4] 政策与监管措施 - 增设充电设施按设备管理办理手续,无需建设工程审批 [1] - 既有小区增设设施需业主共同决定,物业企业协助推进 [2] - 《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充电场所消防安全规范》实施近一年,为设施建设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3] - 住建部门将消防工作纳入物业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立部门联动机制 [4] 未来规划与解决方案 - 对无固定场所小区支持利用周边公共空间设置充电设施 [6] - 组织摸排场地紧张小区,纳入市级三年行动部署建设集中充电点 [6] - 继续督促物业企业整治电动自行车占用疏散通道等违规行为 [6]
服务先行 乘“云”而上——广东电网打造现代化用电营商环境观察
国家电力营商环境建设规划 - 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提出到2029年基本建成办电便捷化、供电高质化、用电绿色化、服务普惠化、监管协同化的现代化用电营商环境[1] - 南方电网广东电网致力于实现"获得电力"水平提升,广州达到国际领先,粤港澳大湾区整体达到世界主要湾区领先,粤东西北城市加快迈向全国第一方阵[1] - 系统推进充电设施建设,破解电动车充电难题,服务窗口充分前移,实现电力"超前赋能",全流程线上"云服务"让企业告别"跑腿办电"[1] 电动车充电设施建设 - 南方电网广东江门供电局通过政企协同推进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已推动170个小区及老旧街区4250个电动自行车充电接口建设,惠及超6万户居民[2] - 针对老旧小区空间受限难题,协调改造闲置库房为智能充电棚并配备烟感报警、自动灭火等安全装置,对新建小区推动充电桩与停车位同步规划建设[2] - 探索"光储充碳数"技术融合及车网互动新模式,持续完善充电网络布局[2] 电力服务创新模式 - 南方电网广东惠州供电局实施"临永结合"接入模式,政府部门将企业落地信息与供电企业共享,主动上门协助企业规划用电方案[3] - 从2024年起鼓励所辖各地市局因地制宜实施"插电式"服务、"临电共享"和"临永结合"报装模式[3] - 深化政企数据共享推进电力外线工程、客户受电工程规划建设融入城市规划建设[4] 电力设施改造升级 - 广东电网在东莞推出"专改公"先行先试,将200千伏安及以下、运行超15年、长期重过载的老旧专变原址改建为公变[5] - "专改公"消除故障隐患、减轻用户运维成本,提升区域供电能力[5] 数字化电力服务 - 南方电网广东中山供电局推行办电全过程数智"云服务",为三花新能源汽车零配件生产基地项目降低约400万元初期投资成本[6] - "云报装"实现办电资料一次提交多场景复用,"云勘查"远程交互精准定位电表安装位置,"云方案"依托智能算法规划最优供电路径,"云检验"线上识别受电工程潜在缺陷[6] - 全流程线上"云服务"让企业告别"跑腿办电",实现工业、宿舍、充电桩负荷分区独立管理[6][7]
部门联动 现场办公,青岛市推出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会审机制”
齐鲁晚报网· 2025-06-11 22:46
城市交通管理创新 - 青岛地铁3号线永平路站通过新建电动车充电棚及集中停放点解决客流量大导致的停放杂乱问题,实现"骑行+地铁"绿色出行模式规范化管理 [1] - 创新推出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会审机制",突破原有"选址审批流程繁琐、建设周期长"的发展瓶颈 [1] - 李沧区率先出台《公共区域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选址会审机制(试行)》,成为全市充电端口建设创新样板 [1] 会审机制运作模式 - 采用"提报选址、现场/线上会审、三日内反馈意见"的三步走流程,多部门协同使单个选址会审周期缩短至5个工作日,效率提升60% [2] - 对通过选址项目实行全程督导和动态跟踪,确保充电端口建设质量和进度 [2] - 已建成充电端口362个,占新增总数的28.3%,建设数量显著增长 [2] 数字化服务网络建设 - "会审机制"与"充电帮帮忙"小程序深度融合,形成"线上+线下"服务网络 [2] - 小程序具备实时显示充电桩、在线提报需求、举报安全隐患三大功能,实现系统自动派单和管理闭环 [2] 跨部门协作与民生改善 - 充电点建设需住建、消防、城管等多部门精准衔接,并协调居民对安全风险和公共空间占用的多元诉求 [1] - 设施覆盖老旧小区、商业综合体、交通枢纽等重点区域,解决居民充电"最后一百米"难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