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百方AI智能医生
icon
搜索文档
36氪精选:用AI给孩子看病,这届家长很「敢」
日经中文网· 2025-06-14 08:31
AI儿科医生的兴起 - 北京儿童医院与百川智能合作推出国内首个儿科医学大模型,包含基层和专家两个版本[3] - 重医儿童医院联合左手医生开发"儿科AI家庭医生"及儿科循证知识库[3] - 多家顶级医院正在应用或测试AI儿科产品[4] 儿科医疗的行业痛点 - 儿科医生培养周期长达8-10年,人才缺口大[4] - 儿童难以准确描述症状,被称为"哑巴儿科"[4] - 儿童用药品种有限且剂量需个性化调整[4] - 基层儿科医疗资源不足,分级诊疗难以落实[15] AI儿科产品的应用现状 - 主要解决轻问诊需求,如化验单解读、健康咨询等[9] - 产品设置严格边界,如不提供用药建议、不接受症状图片上传[10] - 采用"双医生"机制提升基层儿科诊疗水平[14] - 目前主要依靠医院自然流量获取用户[11] 技术实现路径 - AI竞争力=头部医疗资源触及度×个人健康档案厚度[10] - 学习医生的提问方式和诊断思维链[11] - 大语言模型解决传统NLP在病历记录中的语义理解难题[13] - 新增问诊联想等高级功能[14] 商业化探索 - 2C模式考虑低价订阅(日费1.9元/月费9.9元)[12] - 宝妈群体具有高消费意愿和家庭医疗决策影响力[12] - 未来可能对接药品、硬件、保险等合作方[12] - 医院数字化建设具有排他性,抢占入口是关键[12] 医生使用场景 - AI辅助完成病历书写等非核心工作,节省40%时间[13] - 帮助分析健康信息、结构化呈现病史[13] - 提供诊断思路、预后评估等专业支持[14] - 未来可能实现远程分诊和发育评估[16]
36氪精选:用AI给孩子看病,这届家长很「敢」
日经中文网· 2025-06-13 14:40
AI儿科医生发展现状 - 北京儿童医院与百川智能合作发布国内首个儿科医学大模型,推出基层和专家两个版本"AI儿科医生" [3] - 重医儿童医院联合左手医生推出"儿科AI家庭医生"及儿科循证知识库 [3] - 多家医院正在应用AI儿科产品的路上,以解决儿科医生荒、儿童就医难等困境 [4] - 儿童医疗存在诊断难、用药品种有限、培养周期长等问题,AI大模型有望弥补需求缺口 [4][5] AI儿科医生产品特点 - 目前已有百方AI智能医生、豆包健康咨询小助手、小乙·儿科AI家庭医生等2C产品免费使用 [9] - AI医生的竞争力公式为"头部医疗资源触及度×个人健康档案厚度" [10] - 产品入院意味着医疗数据可及性,数据是训练AI模型的关键 [10] - 左手医生已服务Top100医院中的40家,诊室听译机器人和医院信息化软件是其主要B端产品 [10] AI儿科医生应用场景 - 主要解决宝妈群体的轻问诊需求,如新生儿黄疸、肠胀气、湿疹等问题 [7][8] - 可承担治疗前远程分诊、治疗后医患教育等功能,并向院外更广泛患者扩散 [11] - 现阶段产品设有多重约束边界,如不提供用药建议、不上传症状图等 [10] - 北京儿童医院的基层版AI儿科医生通过"双医生"机制提升基层诊疗水平 [14] AI儿科医生商业化路径 - 2C模式可收取低价订阅费用,如日费1.9元、月费9.9元 [12] - 宝妈群体是优质消费人群,能影响家庭医疗决策,一位用户曾为6个家人建档案 [12] - 未来商业化合作方包括药企、硬件厂商、保险公司等,但需先达到一定用户规模 [12] - 医院数字化拒绝重复建设,快速入院占坑成为竞争重点 [12] AI在儿科医疗中的角色 - AI主要作为医生助理,辅助分析健康信息、结构化呈现病史、记录病历等 [13] - 随着技术成熟,AI从效率工具发展为智囊角色,具备问诊联想等新能力 [14] - 医生可将通用大模型如DeepSeek作为探讨式对话工具,辅助诊断决策 [14] - 未来AI可能实现儿童发育评估、喂养指导等功能,准确度或超低年资医生 [16] AI对儿科诊疗体系的改善 - 有望改变儿科分级诊疗形同虚设的现状,实现"分工诊疗"模式 [15] - 在基层应用中,AI可帮助医生完成病情问询、查体等初步判断 [15] - 远程分诊、就医时机判断等重复性工作可能很快被AI替代 [16] - AI视频分析能力提升后,可进行自闭症、脑瘫等疾病的初步筛查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