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儿科医生
icon
搜索文档
“神助攻”还是“乌托邦”?给“AI医生”把个脉
每日商报· 2025-06-20 15:31
医疗AI行业发展现状 - 国内医疗AI领域迎来井喷式爆发,已有上千家医院完成DeepSeek开源模型的本地化部署 [1] - 全国首个"AI儿科医生"在北京儿童医院上线,医疗AI大模型成为医院重点布局的热门赛道 [1] - 杭州多家医院加速推进AI技术应用,从影像诊断到手术辅助,AI正深刻改变传统医疗模式 [2] 医疗AI技术分类与应用场景 - "AI医生"分为四类:智能问诊助手、医学影像识别系统、健康管理AI、药物研发AI [2] - 西湖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上线AI生成式病历,提升病历书写效率40% [3] - 拱墅区"墅智健康"项目通过AI整合居民健康数据,诊疗效率提升30%,病历书写时间缩短40% [5] 医疗AI在基层医疗的应用 - 杭州基层医疗中AI应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墅智健康"项目实现健康数据运用科学化 [4] - 中医四诊仪通过AI辅助进行体质辨识,使中医"象"征更具体、可量化 [6] - 浙江医院"智慧重症"系统可提前8小时识别感染风险,年使用频次超1600次 [11] 医疗AI的技术进展 - 深兰科技"DeepBlue-MR-v1"医疗大模型在MedBench评测中以94.9分高居榜首 [19] - 北京协和医院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发的"协和·太初"罕见病AI大模型表现优异 [19] - 浙大邵逸夫医院将DeepSeek R1大模型接入院内平台,实现24小时健康监测 [10] 医疗AI的商业模式 - 互联网医疗平台采用AI辅助问诊,但存在"先购药后开方"的操作问题 [16] - 浙江省卫健委联合支付宝推出全国首个数字健康人"安诊儿",链接1800多家医疗机构 [23] - 蚂蚁集团、华为等大厂及百川智能等创业公司纷纷入场AI+医疗领域 [18] 医疗AI的局限性 - AI在常见病咨询表现尚可,但在复杂疾病诊断上仍存在局限性 [7] - AI无法像医生那样与患者面对面交流,可能给出错误诊疗方案 [14] - AI只能辅助诊断,不能取代医生进行诊疗或开处方 [15] 医疗AI的未来发展方向 - 未来AI医疗大模型将朝技术融合方向发展,为更新迭代提供技术保障 [20] - "人机协同"应成为医疗领域最终目标,借鉴梅奥诊所"第二意见"制度 [20] - 需制定严格的数据采集规范,确保患者隐私得到保护 [22]
36氪精选:用AI给孩子看病,这届家长很「敢」
日经中文网· 2025-06-14 08:31
AI儿科医生的兴起 - 北京儿童医院与百川智能合作推出国内首个儿科医学大模型,包含基层和专家两个版本[3] - 重医儿童医院联合左手医生开发"儿科AI家庭医生"及儿科循证知识库[3] - 多家顶级医院正在应用或测试AI儿科产品[4] 儿科医疗的行业痛点 - 儿科医生培养周期长达8-10年,人才缺口大[4] - 儿童难以准确描述症状,被称为"哑巴儿科"[4] - 儿童用药品种有限且剂量需个性化调整[4] - 基层儿科医疗资源不足,分级诊疗难以落实[15] AI儿科产品的应用现状 - 主要解决轻问诊需求,如化验单解读、健康咨询等[9] - 产品设置严格边界,如不提供用药建议、不接受症状图片上传[10] - 采用"双医生"机制提升基层儿科诊疗水平[14] - 目前主要依靠医院自然流量获取用户[11] 技术实现路径 - AI竞争力=头部医疗资源触及度×个人健康档案厚度[10] - 学习医生的提问方式和诊断思维链[11] - 大语言模型解决传统NLP在病历记录中的语义理解难题[13] - 新增问诊联想等高级功能[14] 商业化探索 - 2C模式考虑低价订阅(日费1.9元/月费9.9元)[12] - 宝妈群体具有高消费意愿和家庭医疗决策影响力[12] - 未来可能对接药品、硬件、保险等合作方[12] - 医院数字化建设具有排他性,抢占入口是关键[12] 医生使用场景 - AI辅助完成病历书写等非核心工作,节省40%时间[13] - 帮助分析健康信息、结构化呈现病史[13] - 提供诊断思路、预后评估等专业支持[14] - 未来可能实现远程分诊和发育评估[16]
36氪精选:用AI给孩子看病,这届家长很「敢」
日经中文网· 2025-06-13 14:40
AI儿科医生发展现状 - 北京儿童医院与百川智能合作发布国内首个儿科医学大模型,推出基层和专家两个版本"AI儿科医生" [3] - 重医儿童医院联合左手医生推出"儿科AI家庭医生"及儿科循证知识库 [3] - 多家医院正在应用AI儿科产品的路上,以解决儿科医生荒、儿童就医难等困境 [4] - 儿童医疗存在诊断难、用药品种有限、培养周期长等问题,AI大模型有望弥补需求缺口 [4][5] AI儿科医生产品特点 - 目前已有百方AI智能医生、豆包健康咨询小助手、小乙·儿科AI家庭医生等2C产品免费使用 [9] - AI医生的竞争力公式为"头部医疗资源触及度×个人健康档案厚度" [10] - 产品入院意味着医疗数据可及性,数据是训练AI模型的关键 [10] - 左手医生已服务Top100医院中的40家,诊室听译机器人和医院信息化软件是其主要B端产品 [10] AI儿科医生应用场景 - 主要解决宝妈群体的轻问诊需求,如新生儿黄疸、肠胀气、湿疹等问题 [7][8] - 可承担治疗前远程分诊、治疗后医患教育等功能,并向院外更广泛患者扩散 [11] - 现阶段产品设有多重约束边界,如不提供用药建议、不上传症状图等 [10] - 北京儿童医院的基层版AI儿科医生通过"双医生"机制提升基层诊疗水平 [14] AI儿科医生商业化路径 - 2C模式可收取低价订阅费用,如日费1.9元、月费9.9元 [12] - 宝妈群体是优质消费人群,能影响家庭医疗决策,一位用户曾为6个家人建档案 [12] - 未来商业化合作方包括药企、硬件厂商、保险公司等,但需先达到一定用户规模 [12] - 医院数字化拒绝重复建设,快速入院占坑成为竞争重点 [12] AI在儿科医疗中的角色 - AI主要作为医生助理,辅助分析健康信息、结构化呈现病史、记录病历等 [13] - 随着技术成熟,AI从效率工具发展为智囊角色,具备问诊联想等新能力 [14] - 医生可将通用大模型如DeepSeek作为探讨式对话工具,辅助诊断决策 [14] - 未来AI可能实现儿童发育评估、喂养指导等功能,准确度或超低年资医生 [16] AI对儿科诊疗体系的改善 - 有望改变儿科分级诊疗形同虚设的现状,实现"分工诊疗"模式 [15] - 在基层应用中,AI可帮助医生完成病情问询、查体等初步判断 [15] - 远程分诊、就医时机判断等重复性工作可能很快被AI替代 [16] - AI视频分析能力提升后,可进行自闭症、脑瘫等疾病的初步筛查 [16]
首个AI儿科医生落地北京基层医院
央广网· 2025-06-11 16:18
AI儿科医生落地应用 - 国内首个AI儿科医生正式引入北京北儿窦店儿童医院,标志着AI医疗应用在北京基层医院迈出关键一步 [1] - AI系统采用"真人医生+AI医生"双医协作模式,可快速生成初步诊断、推荐检验检查项目及治疗方案 [1] - AI儿科医生基层版具备主动问诊、推荐检查、推荐诊断、推荐治疗方案四项主要功能,并规划有转诊、医生培训、患者教育三个模块 [1] 技术研发与数据支持 - AI儿科医生由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等机构研发,依托"儿童医学大模型与健康医疗创新应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 [2] - 系统基于"福棠·百川"儿童医学大模型,整合了北京儿童医院300余位知名专家的临床智慧与数十年脱敏后的高质量病历数据 [2] - 构建了覆盖儿童常见病及疑难病的立体化诊疗知识库 [2] 产品功能与硬件配置 - AI医生能模拟专业儿科医生的循证思维,进行多轮病情询问,为患儿提供个性化诊疗建议 [4] - 硬件产品包括双面高清触控屏、集成高拍仪、语音交互与精准识别功能,支持"开箱即用"一体化设计 [4] - 系统支持自然语言问诊并自动生成病历,简化部署,降低运维成本 [4] 基层医疗赋能 - AI儿科医生引入将促进房山区儿童专科发展,解决基层儿科医生紧缺、诊疗能力不均衡问题 [4] - 北京儿童医院将在12家北京市儿科医联体成员单位启动推广工作,推动优质儿科资源普惠基层 [4] - 后续将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儿科医联体、县级三甲医院、社区医院等多种场景为试点,通过云端或本地化部署赋能全国儿科诊疗能力提升 [5]
窦店儿童医院引入AI医生,北京12家儿科医联体机构将启动推广
新京报· 2025-06-11 15:05
AI儿科医生应用推广 -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与北京儿童医院将AI儿科医生引入北京北儿窦店儿童医院,提供个性化诊疗建议 [1] - AI系统基于"福棠.百川"儿童医学大模型研发,整合300余位专家临床智慧与数十年脱敏病历数据 [1] - 北京儿童医院计划在12家北京市儿科医联体成员单位推广AI儿科医生 [1][2] AI技术功能特点 - AI医生采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模拟儿科医生循证思维进行多轮病情询问 [1] - 系统集成高拍仪快速录入纸质病历与检验报告,支持语音交互与自动生成病历 [1] - 当前版本具备主动问诊、推荐检查、诊断和治疗方案四项主要功能 [2] - 未来规划增加转诊、医生培训和患者教育三个模块 [2] 医疗协作模式 - 窦店儿童医院采用"真人医生+AI医生"双医协作模式,AI生成初步诊断供医生参考决策 [2] - AI系统将应用于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儿科医联体、县级三甲医院等多种场景 [2] - 通过云端或本地化部署实现全国儿科诊疗能力提升 [2] 医疗资源优化 - AI医生有助于解决基层儿科医生紧缺和诊疗能力不均衡问题 [2] - 房山区卫健委表示AI将促进当地儿童专科发展,提高诊疗精准度 [2] - 系统可帮助医务工作者持续提升业务水平 [2]
用AI给孩子看病,这届家长很「敢」
36氪· 2025-04-26 20:24
行业背景 - 今春AI儿科医生成为AI医疗圈热门议题,北京儿童医院和重医儿童医院分别推出儿科医学大模型和儿科AI家庭医生 [3] - 儿科医生荒、儿童就医难问题长期存在,儿科被称为"哑巴儿科",培养优秀儿科医生需8-10年 [4] - AI大模型有望弥补儿医需求缺口,可能成为"医疗AI杀手级应用" [5] 产品应用 - 多家厂商开发垂直领域AI智能医生产品,如百川智能"百方AI智能医生"、豆包"健康咨询小助手"、重医儿童医院"小乙·儿科AI家庭医生"等,目前免费使用 [7] - AI儿科家庭医生可分析化验单、推荐护理方式,但设定了边界如不上传症状图、不提供用药建议 [9] - 产品竞争力取决于头部医疗资源触及度和个人健康档案厚度,左手医生已服务Top100医院中的40家 [9] 商业模式 - 2C模式可考虑低价订阅收费,如日费1.9元、月费9.9元,关键在于产品力和用户粘性 [10] - 儿科背后宝妈群体是优质消费人群,可影响家庭医疗决策,一位宁夏用户为6个家人建立健康档案 [10] - AI智能医生是流量入口,规模化后可对接药品、硬件、保险等商业合作 [10] 技术发展 - AI从效率工具发展为医生助理,可辅助分析健康信息、结构化呈现病史、记录病历信息 [12] - 大语言模型技术成熟后,AI生成病历实现全面准确,并具备问诊联想等新能力 [12] - 北京儿童医院与百川智能合作开发专家版和基层版AI儿科医生,通过"双医生"机制提升基层诊疗水平 [13] 未来展望 - AI可替代部分人力工作如远程分诊、就医时机判断 [14] - 未来AI解读视频能力提升后,可实现儿童发育评估、喂养指导等功能 [14] - AI有望通过分析儿童行为视频进行自闭症、脑瘫等疾病的初步筛查 [14]
首个AI儿科医生“上岗”,以百川智能旗下Baichuan M1大模型为底座打造
IPO早知道· 2025-02-15 10:10
AI医疗应用 - 王小川认为AI医疗是通用人工智能最重要的应用领域 [2] - AI儿科医生在北京儿童医院正式上岗 基于百川智能Baichuan M1大模型打造 整合300位儿科专家临床经验和数十年高质量病历数据 [2] - AI儿科医生采用结构化临床推理范式 覆盖儿童常见病与疑难病症 通过一诉五史生成诊疗假设 检验检查数据证伪排除 自反思机制概率排序输出诊疗建议 [2][3] 技术合作与研发 - 百川智能专注医疗通用大模型 以打造AI医生和促进生命科学发展为使命 2025年发布Baichuan-M1大模型 [3] - 北京儿童医院牵头儿童健康大模型研发 将持续深化推广应用 覆盖基层医疗机构和家庭健康管理场景 [3] 临床价值与行业影响 - AI儿科医生可快速获取跨学科跨病种最新科研成果 辅助疑难病症诊断治疗 提升临床决策效率 [3] - 项目旨在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普惠 落实国家"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要求 为全国3亿儿童健康保驾护航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