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AIGC检测服务

搜索文档
花钱给论文降“AI味儿”,灰色产业链盯上毕业生
36氪· 2025-05-30 07:26
高校论文AI检测政策 - 多所高校如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发布通知要求毕业论文AI生成内容占比人文社科类不超过20%,理工医科类不超过15% [1] - 复旦大学等高校要求学生在毕业论文承诺书中披露AI工具使用信息 [1] - 高校处于探索阶段,不同院校对AIGC检测标准存在差异 [2] AI检测服务市场 - 知网、维普和PaperPass新增AIGC检测服务,与查重服务并列 [2] - 知网AIGC检测收费2元/千字符,PaperPass"查重+AIGC检测"打包价1.5元/千字符,维普单篇20元 [3] - 知网AIGC检测可识别AI生成特征并生成包含AI特征值、片段分布等内容的报告 [2] 降AI率灰色产业链 - 代写论文、降重等灰色产业链新增降AI率服务 [3] - "降手"按1000字10元收费,修改5000字收费50元 [4] - 部分商家售卖自研AI检测工具,收费2元/千字符,某商家销量超2万单收入达12万元 [5] - 中介机构第五个接单群已近500人,意味着至少有2000余名兼职"写手" [11] 行业乱象与问题 - 部分"降手"仅通过调换语句主谓宾等方式修改,导致论文表达混乱 [7] - 有毕业生遭遇"降手"失联、跑路情况 [6] - 商家拒绝提供试改片段,退款需花费20元提供检测报告 [8] - 部分机构宣传"985在读研究生"团队但审核潦草 [11] 学生应对方式 - 近三成大学生将AI用于论文或作业写作 [2] - 部分学生尝试在豆包、KIMI、文心一言等免费平台降低AI率但效果不稳定 [11] - 毕业生需支付"查重+AI率"双重检测费用,成本翻倍 [6]
看到现在的毕业生被AIGC查重折磨,我有话想说。
数字生命卡兹克· 2025-05-09 03:25
文章核心观点 - 多所大学已引入AIGC检测工具用于本科毕业论文查重,设定明确比例指标(如四川大学要求AIGC比例低于20%或15%)[1] - 当前AIGC检测技术存在严重缺陷,误判率极高(有案例显示自写论文被标AI率高达80%)[4][31] - 检测工具底层逻辑存在根本性缺陷,包括困惑度分析、机器学习分类器和风格特征建模三类方法均不可靠[14][15][20][24] - 检测成本与商业定价存在不合理性(如知网检测服务收费1千字2元,而实际推理成本低得多)[35][36] - 该现象反映了教育系统对AI技术的认知偏差和滥用,将技术概率判断等同于事实认定[13][39][40] AIGC检测技术问题 - 困惑度分析逻辑缺陷:将语言流畅、逻辑清晰的文本误判为AI生成[17][18][19] - 机器学习分类器缺陷:基于训练集的"感觉判断"缺乏可解释性[21][22][23] - 风格特征建模缺陷:要求人类写作保持"文学高潮"不现实[25][26][27][28] - 检测结果存在严重不一致性(同一论文在不同平台检测结果差异达56.6个百分点)[4] 教育系统实施现状 - 四川大学等高校已明确将AIGC检测纳入毕业审核流程[1] - 学生社群(如小红书)出现大量关于检测误判的投诉和降重广告[1][4] - 部分教师将检测结果直接等同于学术不端证据,缺乏复核机制[36][40] 行业技术现状 - 生成模型技术领先检测模型至少一代,检测工具永远滞后[39] - 主流AIGC检测工具定价显著高于实际推理成本(DeepSeek模型推理百万字仅需8元)[34][35][36] - 检测服务商业化过程中存在定价不透明问题[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