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鸭米
搜索文档
塑造乡村振兴新生态
苏州日报· 2025-10-16 08:35
农文旅产业发展 - 张浦镇姜杭村通过打造姜里农文旅项目,发展集康养、民俗、农创文创等多业态的乡村旅游,其蓝莓园占地160亩,年产值超百万元,带动近百农户就业[2] - 淀山湖镇红星村打造“鱼乐东阳”农文旅品牌,建设“鱼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并串联周边营地、民宿等资源开发一体化旅游路线[3] - 周庄镇全旺村盘活闲置林地打造“城里尘外”露营基地,锦溪镇顾家浜村借势“昆山之链”工程带动3家民宿、5家农家乐落户,吸引外来创业者成为“新村民”[4] - 农文旅融合形成“春赏花、夏摘果、秋研学”的产业链,将传统种植与休闲观光深度融合[2] 农产品品牌与销售渠道建设 - 锦溪镇长云村通过对接昆山市供销合作总社和昆山商厦,打响稻鸭米品牌,去年秋收后2500公斤稻鸭米作为店庆礼品提升市场曝光度,并入驻商超和电商平台,为村集体增收近4万元[5] - 周庄镇复兴村第一书记帮助开拓销售渠道,多销售大米10多万斤,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增加超40万元[6] - 长云村拥有近2000亩农田,年产水稻近90万公斤,今年小麦预计亩均产量达300公斤[5] 跨区域合作与产业引进 - 在南北共建战略下,昆山第一书记投身跨江合作,沭阳县条河园村引进高品质黄瓜示范种植项目[7] - 塘北村引入苏州农业企业,建成无土水培中心与包装生产线,每年为村集体贡献6%稳定租金收益,提供30至60个就业岗位,帮助该经济薄弱村成功“摘帽”[7] 乡村治理与民生服务改善 - 锦溪镇朱浜村创新“先锋带动”治理模式,设立“民情驿站”化解矛盾,推动便民就医服务点落地,并试种羊肚菌激活林地资源[8] - 朱浜村深挖砖窑文化,凝练出“窑韵砖心焕新田园”党建品牌,通过举办市集和民俗表演激发文化认同[8] - 锦溪三联村将2500平方米老旧厂房改建成“新风堂”,内设500人喜宴大厅及多功能活动室,配套生态停车场与滨水公园,预计2025年底投用[9] - 昆山开发区蓬莱社区聚焦“一老一小”,创新“1234N”润心工作法构建未成年人成长支持体系,并成立“夕阳红俱乐部”实施“一对一”陪伴计划关爱独居老人[10] 组织支持与政策保障 - 昆山明确在政策、经费、项目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第一书记干事创业提供优厚条件[6] - 自2015年至今,昆山累计选派六批共90名优秀干部扎根基层,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基层基础和实践支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