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囊版漂流

搜索文档
窝囊旅游,当代年轻人的“邪修”
36氪· 2025-08-20 17:35
核心观点 - "窝囊旅游"成为2025年暑假文旅行业新趋势 通过低功耗高体验感的创新项目吸引年轻游客 反映旅游消费价值观向舒适化和个性化转变 [1][10][12] 行业趋势 - 年轻游客拒绝传统"苦中作乐"式旅游 偏好"彻底躺平"和"硬着头皮上"之外的第三条路径 追求玩得开心又不遭罪的核心诉求 [1][10] - 旅游消费价值观发生转变 情绪价值和体验感的获取不再需要伴随过度心态负荷和体力消耗 温和不刺激的方式也能满足旅游心理 [10][12] - 社交媒体种草式传播推动现象级爆发 自带传播基因的反差感画面使景区曝光量实现指数级增长 [8][10] 产品创新 - 减速缓降版蹦极项目日体验人数达200人次 景区通过颁发勇敢者证书和徽章提供情绪价值 [1][23] - 坐扶梯无痛爬山创新设计 千岛湖登山扶梯复购率高达45% 远超传统徒步路线 [3][23] - 0.5米浅水区躺平式漂流项目 游客通过浮毯趴漂体验"鱼儿放生感" [5][21] - 萌宠代步服务创新推出 游客可骑小白马或坐小熊猫上山 [15] - 登山线路配备空调冷气系统 打造仙气缭绕的云端登山体验 [19] - 下山卡丁车项目提供现实版山路飞车体验 [17] 市场表现 - 安吉景区躺平漂流上线首月客流量同比激增180% [23] - 湖南长沙景区推出窝囊版项目后客流量暴增5-6倍 [23] - 景区出现一票难求现象 暑假窝囊游大军持续扩充 [10] - 创新型供给与个性化需求形成完美共振 打开文旅市场增量蓝海 [23] 消费者行为 - 年轻游客通过自嘲式宣言表达旅游信条 拒绝花钱买罪受和盲目追求刺激 [10][12] - "累一点没受 汗一点没流 景一处没落"成为新一代旅游评价标准 [10] - 社交媒体评论区呈现高度参与特征 网友用"地址甩来呀 我现在强的可怕"等表达积极参与意愿 [10]
“窝囊版”蹦极出圈,安吉文旅出新招丨活力中国调研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8 19:16
项目投资与建设 - 项目总投资逾3.5亿元,以敦煌文化与仙侠元素构建沉浸式体验空间 [2] - 三期提升项目仙侠小镇单日最大承载量达5000人次,预计年接待游客突破30万人次 [2] - 二期雪岭峰项目新增2条高级滑雪道、4条中级道及1168星空酒店,使景区单日接待能力跃升至1.5万人次 [2] 经营业绩与增长 - 2023年景区客流量达105万人次,产值突破5.1亿元,较二期开放前实现翻倍增长 [2] - 2024年山川乡接待游客180万人次,体育旅游总收入超8.2亿元,较2019年分别增长120%和800% [3] - 全乡财政收入达288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6.29万元,增幅6% [3] 产品创新与业态布局 - 推出"窝囊版"蹦极等创新项目,降低体验门槛以吸引更广泛客群 [2] - 形成六大板块全域度假格局,包括高山草原、悬崖心跳乐园、仙侠镇、度假村、熊猫部落和七星谷漂流 [2] - 以云上草原为核心串联15个体旅融合项目,构建"浪漫山川•云尚生活"全域旅游格局 [3] 资源与区位优势 - 项目所在地森林覆盖率达88.8%,空气质量与地表水质均达I级标准 [3] - 依托46.72平方公里生态基底,获得"全国首个环境优美乡""省级运动休闲乡镇"等荣誉 [3] - 项目定位为长三角文旅新地标,通过高山资源激活与创意IP打造提升区域吸引力 [2][3]
“窝囊版”蹦极出圈,安吉文旅出新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8 19:09
文旅项目投资与规划 - 公司投资逾3.5亿元建设高山文旅项目仙侠小镇,以敦煌文化与仙侠元素为特色,构建沉浸式体验空间 [1] - 仙侠小镇单日最大承载量达5000人次,预计年接待游客突破30万人次 [1] - 项目形成六大板块全域度假格局,包括高山草原、悬崖心跳乐园、仙侠镇等 [1] 产品创新与游客体验 - 公司推出"窝囊版"蹦极,通过调整下降方式降低刺激性,使更多人能体验蹦极 [1] - 计划推出"窝囊版"漂流,提供适合更广泛人群参与的温和漂流体验 [1] - 2022年二期雪岭峰项目投运,新增2条高级滑雪道、4条中级道及1168星空酒店 [1] 经营业绩与增长 - 2023年景区客流量达105万人次,产值突破5.1亿元,较二期开放前实现翻倍增长 [1] - 景区单日接待能力跃升至1.5万人次 [1] - 2024年山川乡接待游客180万人次,体育旅游总收入超8.2亿元,较2019年分别增长120%和800% [2] 区域发展与生态优势 - 项目所在地森林覆盖率达88.8%,空气质量与地表水质均达I级标准 [2] - 当地政府以云上草原为核心,串联15个体旅融合项目,构建全域旅游格局 [2] - 全乡财政收入达288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6.29万元,增幅6% [2]
“窝囊旅游”收割了多少中国年轻人?
创业邦· 2025-07-15 18:30
文旅产品创新趋势 - "窝囊版"漂流项目在山东临沂费县、广西桂林猫儿山、浙江安吉龙出没大峡谷等地推出,主打安全、浅水、平缓水流,配备姜茶等服务,社交媒体播放量达数百万次[9] - 浙江云上草原景区改造传统蹦极项目为"减速下落"模式,暑期客流增长5-6倍,游客复购率达4-5次[11][12] - 浙江神仙居、天屿山推出网红登山电梯,实现"零体力消耗"观景体验[14] 消费者行为变化 - 社交媒体推动旅游决策周期缩短至十几秒,游客更关注拍摄效果而非实际体验强度[18] - 景区数据显示刺激型项目仅吸引少数游客,安全、简单、易拍照的项目覆盖80%以上客群[16] - 年轻游客将旅游视为休闲活动而非体力竞技,更倾向"舒适状态下的风景体验"[14][31] 商业模式转型 - 景区将传统极限项目拆分为不同难度层级,如贵州"西天取经式漂流"与"躺平漂流"并存[28] - 重庆奥陶纪等景区通过产品分层实现客群精准分流,传统蹦极年客流量仅数千人,"窝囊版"单季可达数万人[23] - 项目改造聚焦社交传播属性,包含证书颁发、勋章授予等仪式化设计提升分享欲[21] 中外运营理念差异 - 中国景区通过基础设施改造降低体验门槛,欧洲景区坚持原生态路线拒绝便利化改造[30] - 国内景区采用"情绪套餐"式产品设计,与欧洲"非妥协式"体验形成文化体系差异[31] - 产品分层策略使中国景区客群覆盖率显著提升,形成与传统极限项目并行的新消费赛道[29]
“窝囊旅游”收割了多少中国年轻人?
虎嗅APP· 2025-07-14 21:41
行业趋势 - "窝囊版"旅游项目兴起,包括漂流、蹦极等传统刺激项目的温和版本,如山东临沂费县的"窝囊版"漂流和浙江云上草原的"减速下落"蹦极 [4][6] - 此类项目通过降低参与门槛(如水深不过膝、缓慢下落)和强化安全体验(配备安全员、提供姜茶)吸引更广泛客群 [4][6][12] - 社交媒体推动消费决策,短视频展示的轻松画面(如平缓水面、打卡证书)成为游客选择关键因素 [3][12] 市场需求 - 安全、简单、易拍照的项目更受大众青睐,刺激型活动仅吸引小众群体 [9][10] - 浙江云上草原"窝囊版"蹦极推出后暑期客流增长5-6倍,复购率提升(部分游客体验4-5次) [7][12] - 游客需求分层明显:传统探险型消费者占比低,观光型消费者更追求舒适感和社交分享价值 [17][18] 产品策略 - 景区将单一体验拆分为多层级产品(如贵州"西天取经式漂流"与"躺平漂流"),精准匹配不同客群 [17][18] - 项目设计围绕"镜头画面"优化,如颁发证书、设置打卡点,强化社交传播属性 [12][18] - 与传统欧洲景区保持原生态的理念不同,国内景区更注重通过设施改造(如登山电梯)降低参与难度 [19][20] 运营效果 - 重庆某景区"窝囊版"蹦极单暑期客流量达数万人,远超传统蹦极年客流量(仅数千人) [13] - 行业通过产品分层实现票房增长,同时提升流量和复购率 [13][18] - 项目创新打破同质化竞争,形成"恐惧管理-虚荣满足-分享激励"的闭环商业模式 [12][13]
“窝囊旅游”收割了多少中国年轻人?
虎嗅· 2025-07-12 10:52
行业趋势 - 国内景区推出"窝囊版"漂流、蹦极等温和化旅游项目,如山东临沂费县"窝囊漂流"、浙江云上草原"减速下落蹦极",主打安全、轻松、易拍照的特点[1][7][9][10] - 此类项目通过降低参与门槛显著提升客流,例如云上草原"窝囊版"蹦极推出后暑期客流增长5-6倍,部分游客重复体验4-5次[12][26] - 社交媒体推动旅游消费决策,短视频展示的轻松画面成为吸引游客关键因素,如"窝囊漂流"相关视频获数百播放量[5][18][19] 产品创新 - 传统刺激项目改良:漂流采用平躺式设计,水深不过膝且配备安全员;蹦极改为缓降模式,减少失重感并增加摆拍环节[7][10][23] - 配套服务精细化,如漂流后提供姜茶驱寒,蹦极后颁发挑战证书增强仪式感[7][21][24] - 登山电梯等设施实现"零体力消耗观光",如浙江神仙居、天屿山网红电梯让游客无需徒步即可登顶[12] 市场策略 - 精准分层客群,将"刺激型消费者"与"观光型消费者"分离运营,例如重庆某景区"窝囊版"蹦极年客流量达数万人,远超传统蹦极的数千人[25][26][38] - 营销聚焦社交媒体传播,设计"打卡成功"等话题标签,强化游客分享动机[20][21] - 产品开发逻辑从"极限挑战"转向"情绪套餐",满足虚荣心与安全感需求[22][24][40] 行业对比 - 中国景区倾向基础设施改造以扩大客群,欧洲景区更注重保持原生态,如西班牙圣地亚哥朝圣之路仍要求全程徒步[41][42] - 国内旅游消费从"体力竞技"转向"舒适体验",形成与传统文化不同的新叙事体系[43][44]
暑期旅游新趋势:观展游、清凉游受青睐 青少年成增长主力
央视网· 2025-07-10 11:49
暑期旅游市场热度 - 暑期旅游市场日渐火热 长三角地区成为热门目的地 [1] - 上海浦东美术馆推出全球唯一特展"缔造现代" 吸引超14万观众 暑期延长开放时间至晚上十点 [3] - 浙江嵊州水上森林公园和安吉"窝囊版漂流"成为"清凉游"新玩法 吸引大量游客体验 [4][6] 长三角地区旅游数据 - 同程平台数据显示 7月1日至今上海景区预订量月环比上涨121% 江苏上涨60% 浙江上涨79% [6] - 长三角各地酒店预订普遍环比增长15%以上 [6] 北京暑期旅游特点 - 北京景区门票预订量同比增长12% 热门景区包括北京环球度假区、故宫博物院等 [7] - 故宫博物院暑期最大游客预订量达6万人次 古装造型体验受欢迎 [7] - 13-18岁青少年群体成为增长主力 预订人数实现近六倍增长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