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编
搜索文档
西南最有生活味的小城,80%的游客都错过了
36氪· 2025-11-19 11:13
城市定位与核心吸引力 - 凯里被描述为一座安静、未被过度定义的城市,以其真实的生活气息和地道的贵州美食而独具特色 [1][3] - 城市核心魅力在于其“活人感”,体现在清晨的菜市场、午后的鼓楼谈笑和傍晚的街角灯火等日常场景中 [4] - 相较于贵阳的都市繁华,凯里提供了一种缓慢、诗意的生活节奏,尤其体现在雨夜的街头氛围中 [8][14] 文化旅游资源 - 凯里老街是认识城市的最佳入口,拥有青石板路、木质老屋以及苗银、蜡染、木雕、竹编等传统手工艺品摊位 [4][6] - 城市充满独特的市井文化活动,如“鸟山”的养鸟情趣和斗鸡集市的民间娱乐,展现了本地的生活哲学和豪迈性格 [7] - 凯里是导演毕赣电影(如《路边野餐》)的取景地,其潮湿、朦胧的街景营造出一种介于现实与梦境之间的文艺氛围,成为文艺青年的巡礼目的地 [8][12][14] 传统手工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 苗绣被誉为“用针写诗的艺术”,运用丝线、金线或银线,以浓烈色彩绣出蕴含故事和家族印记的图腾,是一种活态的文化传承 [16][18] - 集市上可见绣娘不用图纸,全凭心记与手感进行刺绣,侗族的木雕和织锦也在此展示,传统技艺与日常生活紧密交织 [16][18][19] - 本地“非遗”文化并非陈列品,而是与饭桌、节庆、情感融合的真实生活体现,购买手工艺品即参与文化延续 [19][20] 特色美食与生活习俗 - 凯里是贵州地道美食的原型地,包括酸汤鱼、酸汤粉、冰浆和贵州火锅,其中酸汤以番茄、稻米等自然发酵而成,酸香独特 [3][20][21] - 早餐食用酸汤粉是本地人的日常仪式,老字号粉馆如万博粉馆每天早晨都大排长龙,体现了对“酸”味的深厚热爱 [20][21] - 城市小吃文化丰富,夜市有油炸豆腐、烤鱼、糯米饭团等,结合孩子的笑声、摩托轰鸣声,构成独特的市井交响曲 [20][22]
“特色文化+”打开发展新空间
经济日报· 2025-11-08 06:17
政策支持与行业机遇 -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十五五”时期要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推动乡村发展融合生产、生活与生态[1] - 2024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规划提出深度开发乡村特色文化产业,9月七部门联合工作方案将促进乡村文化产业发展作为总体要求[1] - 特色文化产业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一系列政策出台利好行业发展[1] 行业发展现存挑战 - 行业受制于创意、人才、资本等要素,存在产品创新不足、产业链条不完善问题[1] - 行业面临产品市场占有率较低、文化附加值不高等问题,影响产业创新和价值实现[1] 产业培育与创新路径 - 培育乡村特色文化IP需充分利用文化遗迹、非遗等,打通从文化资源挖掘到产业化、社区化的IP成长路径,案例如浙江嘉善县大云镇培育“甜蜜文化”IP发展巧克力、婚庆度假等产业[2] - 产业链群创新需从注重企业集聚转向上下游协同,从内部产品创新转向衍生价值共创,案例如四川青神竹编小镇以“竹文化”为核心延长产业链,形成竹编、竹纸制品、旅游等产品服务体系[2] - 促进“特色文化+”跨界融合,将乡村文化与农业、制造业、旅游业、影视剧等产业有机融合以提升活力,案例如广东甘坑凉帽村在凉帽制作基础上发展动画片、特色民宿等产业[2] 技术赋能与产业升级 - 推动传统特色文化产业数智化转型升级,需挖掘传统文化内容并积极面向数智化提升产品创新价值[3] - 注重文化和科技有机融合拓展文化经济空间,案例如苏州薛氏刺绣与清华大学合作利用形状记忆合金、温感装置创作会动的苏绣[3] - 通过数智化赋能使乡村传统特色文化产业焕发新活力,变身独具乡村韵味的“朝阳产业”[3]
“蓉品出海”暨成都国际美食之都推介活动走进欧洲 成都携手巴黎、都柏林共拓合作新空间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31 12:55
活动概况 - 活动于10月27日至30日在法国巴黎和爱尔兰都柏林举行,主题为“天府之美 熊猫之约”的“蓉品出海”暨成都国际美食之都推介活动 [1] - 活动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旨在通过城市推介、项目签约、“蓉品集市”等形式,深化成都与欧洲城市在经贸、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合作 [1] 产业合作与项目签约 - 法国阿尔斯通集团分享了自2017年落户成都的成功经验,强调成都的产业基础与人才环境为跨国企业提供了良好发展土壤 [7] - 活动现场集中签约多个合作项目,覆盖智能制造、文化艺术等领域,包括法国巴黎-中国成都海外经贸服务站建设、小龙坎波尔多店合作等 [7] - 成都市对外开放合作促进中心推介了“开放成都”合作伙伴计划的六大行动,邀请欧洲企业借助成都的区位与政策优势开拓西部市场 [6] - 活动结束后,代表团前往法国蒙彼利埃大学、空客大西洋公司、爱尔兰芬戈郡政府等机构,围绕友城交往、产业合作、人才培养进行深入对接 [11] 文化交流与美食推广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秘书长肯定成都作为“国际美食之都”在连接中国与世界文化桥梁方面的积极作用 [2] - “蓉品市集”设置五大展区,展示智能健康产品、AR眼镜等科技产品,以及钟水饺、蛋烘糕等成都小吃和蜀绣、竹编等非遗文创 [5] - 成都与巴黎餐饮主理人展开对话,分享将川菜与法餐创造性融合的经验,并计划将国际厨师培养项目“厨房时代”引入成都 [8] - 在都柏林专场举行“川菜海外推广中心”授牌仪式,向都柏林大学孔子学院中餐厅与蜀九香餐厅授牌,标志着川菜文化在爱尔兰拥有首批官方认证推广平台 [10]
114.6亿元!茂名外贸“基本盘”稳固,特色产品出口亮眼
搜狐财经· 2025-10-30 19:56
外贸总体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茂名市外贸进出口总值114.6亿元,同比增长2.4% [1] - 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总额达66.7亿元,大幅增长71.5%,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58.2% [1] - 国有企业进出口38.4亿元,激增6.4倍;民营企业进出口25.2亿元;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增长18.3% [3] 特色产品出口 - 水产品出口18.3亿元,增长4.8%,其中罗非鱼出口15.3亿元,增长3.1% [6] - 鲜荔枝出口量达8183吨,同比激增163%,远销澳大利亚、加拿大等19个国家和地区 [6] - 信宜竹编在第138届广交会上达成超130万美元采购意向 [6] 产业升级与政策支持 - 应用压差预冷、生物抑菌剂、智能调气包装集成技术以解决荔枝保鲜难题,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 [8] - 海关设立鲜活易腐农食产品绿色通道,将属地查检时长缩短20% [8] - 博贺新港区前三季度外贸吞吐量同比增长42.2%,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并降低企业通关成本 [8] 外贸格局转变 - 外贸结构从依靠传统资源性产品转向特色农产品、手工制品等多元共进的新格局 [9] - 竞争力正从"价格优势"向"价值优势"深刻转变 [9]
“媒体+”多元赋能粤桂协作,助力都安优质农文旅资源出山入湾!
南方农村报· 2025-10-24 21:33
活动概况 - 粤桂协作——2025年都安瑶族自治县农文旅优质资源粤港澳大湾区推介活动于10月24日在广州北京路步行街举行 [3][4][10] - 活动为期2天,采用线上线下融合形式,包括非遗活态展演、特色美食品鉴、文旅资源推介和直播带货 [6][7][78] - 本次活动是深圳市首场“媒体+”赋能粤桂协作农文旅资源进湾区活动 [31] 合作模式与战略意义 - 活动通过“媒体+”模式凝聚广东省科研、文旅、餐饮、农产品流通、消费帮扶等多元力量 [6][13][14] - 旨在助力都安深化区域产业协同、拓展湾区消费市场,是响应粤桂协作部署、主动对接大湾区市场的重要举措 [7][8][28][29] - 活动期间举行了“媒体+”赋能都安农文旅优质资源推广合作签约,南方农村报社牵头汇聚多家行业协会力量与都安县相关部门精准对接 [32][33][34] 农业产业资源与优势 - 都安已培育“三品一标”认证产品9个、“圳品”认证10个,打造了6个特色农产品品牌,多个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51][52] - 重点推出肉牛肉羊全产业链项目,依托2个示范种牛养殖基地、4个肉牛养殖基地、77个规模牛场、4个万只肉羊规模养殖基地、28个乡级规模示范羊场和297个中小规模养殖场 [62][63][64] - 都安建有多条国际先进自动化肉牛肉羊肉冷链加工生产线 [64] 文旅资源与推广举措 - 都安拥有石山王国、地下河国家地质公园、澄家国家湿地公园等优质文旅资源 [68][69] - 活动现场设置农文旅打卡区、宝安-都安协作成果展,并通过高铁列车冠名广告等方式擦亮都安文旅品牌 [70][73][74][75] - 都安旅游代言人进行资源推介,通过图片展览、视频宣传等形式展示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 [67][68][69] 产品展示与市场反响 - 活动设置18个农产品专属展示摊位,集中展示都安瑶山牛、山羊、澳寒羊、野生毛葡萄酒、旱藕粉等优质农特产品及瑶族刺绣、竹编等手工艺品 [44][45][46] - 都安羊肉凭借肉嫩高、无膻味等特质获得广州客户好评,现场出现包场情况 [49][50] - 参展企业通过现场路演、PPT演讲、视频介绍、秒杀折扣、抽奖赠送等形式与观众互动,并利用网红直播进行线上推广 [78][79][80]
四川优秀导游5天自助游攻略,计算单人成都5日游人均消费
搜狐财经· 2025-09-17 09:48
旅游目的地吸引力 - 四川拥有包括九寨沟、贡嘎雪山、都江堰、青城山、峨眉山和乐山大佛在内的顶级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 [1][7][8][9] - 目的地文化底蕴深厚,涵盖三星堆古蜀文明、三国文化及道教、佛教文化 [1][7][8] - 成都市区拥有宽窄巷子、锦里古街、春熙路和熊猫基地等多样化的都市旅游景点 [6][10] 旅游产品与服务 - 提供的5日跟团游产品覆盖成都、都江堰、青城山、峨眉山、乐山大佛等核心景点 [6][7][8][9][10] - 该旅游产品人均价格在1000元至1500元之间,主打高性价比 [3] - 行程安排包含市区深度游、世界遗产探访及自由活动,结构较为完整 [6][7][8][9][10] 旅游消费与体验 - 四川美食是重要旅游吸引物,以火锅、串串香、川菜和冰粉等为特色 [3][18][19][20] - 旅游体验强调当地文化沉浸,如体验盖碗茶、川剧、民间手工艺表演等 [6] - 交通、天气、饮食及景区安全是影响旅游体验的关键因素 [14][15][16][17]
当世运村变成“文化市集” 外国选手们都玩嗨了~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10 20:25
文化活动内容 - 运动员村文化活动包括互动体验和互动交流,外国运动员体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如竹编、剪纸等 [1] - 绳编活动选用新津绳编,编织平安如意结,剪纸活动剪裁世运会吉祥物蜀宝和锦仔 [5] - 文化活动以国风国画形式展现,包括优秀传统文化诗句的毛笔字展示 [5] - 运动员可参与毛笔字和绘画学习、"汉语桥"汉字书写、川菜烹饪等活动 [7] - 中医药体验馆提供蜀地本草珍品赏鉴、太极八段锦练习、草本香囊制作、中医把脉问诊和推拿正骨体验 [7] 非遗展示与市集 - 世运村非遗特色市集邀请10位成都非遗老师参与,展示大漆、银花丝、道明竹编等技艺 [13] - 外国运动员对本地艺术家制作的手工艺品表现出浓厚兴趣,特别喜爱带香味的香 [11] - 运动员在特色市集中挑选手工制品留作纪念,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9][11] 国际文化交流 - 运动员晚间在广场跟随音乐跳舞,体验夏夜欢快氛围,促进国际文化交流 [9] - 外国运动员高度评价中国文化体验,认为这是了解东方美学的重要机会 [11][13] - 意大利运动员表示绳编手环制作是成都之行的有趣体验 [3]
竹林欢歌里藏着乡村振兴的“财富密码”
杭州日报· 2025-08-05 10:58
一产提质增效 - 2022年实施800亩毛竹低产林改造试点 2023年完成755亩竹林质量提升项目 [1] - 打造100亩春笋冬出示范基地 依托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 [1] - 科学精细管护竹林 为全产业链发展奠定资源基础 [1] 二产延链补链 - 杭州千岛湖森拓竹木有限公司大墅分厂投产 日加工毛竹100吨 日产初级产品价值近6万元 [1] - 新建厂房即将竣工 计划拓展竹家具 竹纤维制品等终端领域 [1] - 对接两家精深加工企业 构建全品类加工体系 预计带动超200人就业 [2] 三产融合发展 - 开发竹海观光 竹文化体验项目 游客可参与竹编 品尝笋宴 [2] - 竹编成功申报县级非遗 竹制品文创开发推进中 [2] - 2023年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35% 旅游综合收入突破800万元 [2] 产业协同效应 - 形成一产稳固 二产壮大 三产繁荣的良性循环 [3] - 三产融合为大下姜区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3] -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推动生态与经济共赢 [3]
Re:Think 2025可持续创意周开幕 全球创意力量汇聚成都高新区 共绘城市可持续发展新图景
第一财经· 2025-07-09 18:20
活动概况 - 活动名称为"Re:Think 2025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创意周",于7月9日在成都高新区中国—欧洲中心开幕 [1] - 主题为"创意引领可持续未来",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粮农组织支持 [3] - 汇聚全球创意产业领袖、城市规划专家和科技创新者,探讨创意产业对城市IP塑造、经济增长和民生福祉的驱动作用 [3] 核心项目启动 -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项目二期正式启动,实施阶段为2025-2029年,旨在增强成都高新区创新驱动能力并推进SDGs本地化建设 [4] - 世界粮食论坛(中国)成都项目办公室揭牌,通过青年行动、科技创新和投资倡议推动农业粮食体系转型 [7] 重要发言与活动 -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强调创意群体对实现SDGs的创新方案设计具有独特影响力 [5] - 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副主任指出该活动支持成都高新区创新驱动战略,已成为西南地区重要国际化交流平台 [5] - 同步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市集,展示蜀锦、竹编等传统技艺与创意设计的融合 [7] 系列活动安排 - 7月10日举办INSPIRO可持续发展创业者嘉年华暨"蓉品出海"能力培训,探索创意产业破局路径 [10] - 7月11日开展可持续国际公共采购能力建设活动,指导企业完成联合国采购系统注册,助力中小微企业布局国际市场 [10] 项目历史成果 - 2019年启动的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项目已完成9项研究报告,开展50余场培训,服务1000余家成都高新区企业 [11] - 触及全球企业2400余家,促成300余次企业配对洽谈,贡献2项全国全省推广的改革案例 [11] 区域发展影响 - 活动被视为成都高新区国际化形象展示窗口和可持续发展实践标杆 [13] - 项目显著提升区域创新驱动力与对外开放水平,累计为企业拓展全球视野并推动高水平国际合作 [11][13]
余杭老手艺亮相西湖畔阅读空间
杭州日报· 2025-06-10 11:16
文旅活动概况 - "余杭风物 创艺生活——余杭好地方文旅微推介"系列活动在"阅见西湖"空间启幕,通过展览、沙龙、市集、互动体验等形式展示余杭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生活的融合,活动持续至6月30日 [2] - 活动核心展区"余杭风物集合展"呈现黄湖镇、百丈镇、瓶窑三个特色区域的创新实践案例,包括青山村的"未来乡村"蜕变、传梭博物馆的纺织文创、瓶窑的民艺基因库设计 [2] 展览内容亮点 - 黄湖镇青山村案例展示从生态保护到乡村建设的转型,融设计图书馆将传统工艺解构为现代设计语言,青山村民艺社通过"共富工坊"激活乡土手艺 [2] - 百丈镇传梭博物馆以纺梭和纺织文创产品传递"手工艺是世界语言"的理念 [2] - 瓶窑展区通过民艺基因库和创新设计实现老手艺的现代化焕新 [2] 主题沙龙活动 - 首场沙龙"乡村博物馆:如何让老手艺活出新可能?"于6月8日举行,邀请传梭博物馆馆长、百丈镇代表等分享非遗研学、文创开发及乡村旅游联动经验 [2] - 后续沙龙将围绕"艺术唤醒乡村"和"AR文旅应用"展开,探讨艺术乡建、科技与文旅结合的创新案例 [3] 互动体验与市集 - 6月14日至15日推出"非遗快闪市集",十余家本土品牌展示竹编、茶器、糕点等产品,并提供点茶、竹制品互动体验及传统风味品尝 [4] - "余杭好味凉茶铺"结合竹编桌椅、油纸伞等场景布置,打造沉浸式江南生活氛围 [4] 长期文旅规划 - "阅见西湖"计划持续推出地域特色风物展,强化"遇美好风物,读两地风情"的文旅品牌定位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