糕点

搜索文档
沭阳县镘不错糕点店(个体工商户)成立 注册资本5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09-17 06:55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沭阳县镘不错糕点店(个体工商户)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张驰,注册资本5万 人民币,经营范围为许可项目:餐饮服务;食品销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 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审批结果为准)一般项目:外卖递送服务;农副产品销售;食用农产品零 售;食品销售(仅销售预包装食品)(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 动)。 ...
老字号“出圈赶潮”焕活力
经济日报· 2025-09-16 08:04
憨态可掬的"酱菜宝宝"、颜色鲜亮的鸭子背包、镶嵌铜质宝相花的木梳……在日前举办的第52届中 国北京国际礼品、赠品及家庭用品展览会上,中华老字号博物馆文创产品成为一道亮眼的风景线。 近年来,老字号如何破圈的话题吸引了各方关注,一些老字号企业通过跨界联名、创新产品技术、 场景打造等方式,实现品牌形象焕新。比如,胡同文化被"搬"到糕点上、中医养生膏方进入咖啡馆、酱 油厂变身文化创意街区……老字号的新面孔不断圈粉年轻消费者。《2024抖音老字号年度数据报告》显 示,"90后"占老字号购买者的40%,是购买老字号最多的群体;"00后"下单量增长最快,同比增速达 95%。 立足自身特色,让文化内核成为可感知的体验。老字号既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又有丰富的文化价 值。让文化从历史记忆变为可感知的消费体验,需要深挖老字号背后的"老故事",向消费者讲好老字号 产品、手艺和经营理念的故事。比如,有的老字号企业建设博物馆等文化展陈空间,讲好老字号自身的 历史和文化传承故事,提升品牌美誉度;有的老字号企业用时尚设计让产品变得更加时髦,以新面孔重 回消费者视野,让消费者觉得"这是懂我的老字号"。 借助文旅融合,用场景创新打破传统标签。老字 ...
兴业银行济南分行:普惠贷款赋能中秋“舌尖经济”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15 21:41
公司融资与经营 - 山东某食品有限公司获得兴业银行济南分行1000万元普惠贷款用于采购中秋旺季原材料[1] - 公司为省级专精特新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产品覆盖全国主要大中城市[1] - 缺乏土地房产抵押物导致融资渠道受阻 面临错过中秋销售黄金期风险[1] 银行金融服务 - 兴业银行济南分行通过线上绿色审批通道提供纯信用贷款[1][2] - 采用"纯信用 高效率 线上化"普惠服务模式解决企业资金链堵点[2] - 金融服务支持食品企业做大做强 助力地方经济发展[2] 行业产销特征 - 2025年中秋佳节临近 月饼糕点等传统食品进入产销旺季[1] - 企业在中秋节前夕接到大量食品订单 需集中采购面粉糖类油料等原材料[1] - 金融支持为中秋"舌尖经济"保驾护航[2]
成都市双流区福云玺糕点铺(个体工商户)成立 注册资本10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09-13 16:54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成都市双流区福云玺糕点铺(个体工商户)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郑传刚,注册 资本1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为许可项目:餐饮服务(不产生油烟、异味、废气);食品销售。(依法须 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 准)一般项目:互联网销售(除销售需要许可的商品);外卖递送服务。(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 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
一句“爹味”广告语,让前沈阳首富掌舵的桃李面包“栽了跟头”
凤凰网财经· 2025-09-07 21:48
营销翻车事件 - 桃李面包因五仁月饼广告语"还没饱尝过生活的毒打"引发舆论不满 网友质疑品牌"教育消费者" [3][4][13] - 公司两度道歉并下架广告 承认"全是领导的责任" 称将改由年轻人接管宣发 [10][11] - 广告费用同比上升40.4%至4295.77万元 采用内部共创机制产出20组版本 其中一组引发争议 [21] 财务表现恶化 - 归母净利润连续四年下滑 从2020年8.83亿元降至2024年5.22亿元 [6][16] - 2024年营收首次同比下降9.93% 遭遇上市以来首次营收与净利润双降 [16] - 2024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13.55%至26.11亿元 归母净利润下降29.7%至2.04亿元 [18] 区域扩张困境 - 华北、东北、华南地区营收均出现两位数下滑 其中华南地区营收降幅达25.79% [20] - 华南地区毛利率仅1.6% 中低端定位难以与嘉顿、曼可顿等品牌竞争 [21] - 采用"中央工厂+批发"模式扩张 覆盖半径200公里 但全国化进程受阻 [19][33] 控制权与财富变动 - 吴学群家族合计持有公司62.68%股份 为典型家族企业 [24][25] - 家族财富从2021年277.4亿元峰值缩水至2024年76.8亿元 减少超200亿元 [36] - 股价较2020年高点24.71元/股下跌近八成 截至9月5日报5.68元/股 [38][39] 公司发展历程 - 创始人吴志刚1995年60岁退休后创立面包作坊 以新鲜短保面包切入早餐渠道 [28][29] - 2005年成为东北最大面包生产商 2015年上市时已建立超9万个零售终端 [32][34] - 2019年吴志刚退休 由三子吴学亮接任董事长 二子吴学群任总经理 [35][36]
福州市长乐区市场监督管理局2025年食品生产流通环节监督抽检信息通告(第10期)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9-04 22:54
食品抽检总体情况 - 生产环节抽检5大类食品共5批次全部合格[2] - 流通环节预包装食品抽检14大类共59批次全部合格[2] - 流通环节食用农产品抽检5个亚类共64批次其中6批次不合格[2] 不合格产品具体信息 - 福州绿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销售的荔枝高效氯氟氰菊酯检测值0.18mg/kg超出≤0.1mg/kg标准限值[2] - 首占镇农贸市场徐汇鲜蔬摊销售的姜铅含量检测值3.41mg/kg超出≤0.2mg/kg标准限值[2][3] - 航城街道下朱市场杜俊华销售的香蕉噻虫嗪检测值0.056mg/kg超出≤0.02mg/kg标准限值[3] - 航城街道联村奎海蔬菜店销售的姜铅含量检测值0.699mg/kg超出≤0.2mg/kg标准限值[3] - 航城街道郑和西路香源蔬菜店销售的豌豆氧乐果检测值0.23mg/kg超出≤0.02mg/kg标准限值[3] - 玉田镇新林村燕利便利店销售的白萝卜高效氯氟氰菊酯检测值0.015mg/kg超出≤0.01mg/kg标准限值[3] 不合格项目分布 - 农药残留超标涉及4批次产品包括高效氯氟氰菊酯和噻虫嗪[2][3] - 重金属污染涉及2批次产品均为铅含量超标[2][3] - 禁用农药涉及1批次产品为氧乐果残留[3]
不爱吃五仁月饼系因没饱尝生活毒打?桃李面包致歉:下架广告
南方都市报· 2025-09-04 19:05
广告营销事件 - 桃李面包投放的电梯广告文案引发争议 文案内容被部分网友批评为"对消费者说教"且缺乏逻辑[1] - 广告上线一天后立即下架 公司解释此为首次尝试内部共创机制 邀请不同年龄层员工创作了20组广告版本[1] - 公司对争议表示歉意 承诺完善审核机制 平衡创意与审慎把关[1] 财务表现 - 2023年上半年公司营收26.11亿元 同比下降13.55%[4] - 2023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2.72亿元 同比下降27.00%[4] 公司背景 - 桃李面包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沈阳市桃李食品有限公司 成立于1997年1月23日[4] - 公司于2015年12月22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证券代码603866[4] - 主要经营面包、糕点及月饼、粽子等季节性产品[4]
浙江省舟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新城分局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通告(2025年第4期)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8-25 15:47
食品抽检结果 - 舟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新城分局组织抽检6类食品36批次样品 [2] - 抽检范围包括糕点 酒类 水产制品 粮食加工品 肉制品 食用农产品 [2] - 抽样检验结果显示全部36批次样品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2]
979个品牌靠“苏超”赚麻了
新华日报· 2025-08-25 15:09
核心观点 - 江苏省通过"苏品苏货超级购物车"品牌项目整合979个本地品牌 借力"苏超"赛事流量推动消费增长 并建立线上线下融合的长期销售体系 [1][4] 品牌整合与覆盖范围 - 首批979个品牌覆盖制造精品、老字号、日用百货、餐饮美食、外贸优品等六大领域 包括金陵饭店、波司登、鸡鸣汤包、泸溪河、红豆、雅鹿等代表性企业 [1] - 品牌目录从省级层面建立储备库 采取省市县三级联动机制推动市场拓展 [1] 赛事引流成效 - "苏超联赛+苏新消费"IP带动重点监测企业实现销售额57.7亿元 同比增长28.4% 客流量同比增长28.7% [2] - 徐州组织20余家老字号和外贸企业设展 镇江展示眼镜及医疗健康产品并支持扫码邮寄 宿迁推出餐饮8.8折优惠 连云港打造票根经济平台 [2] 企业营销策略 - 桂花鸭在赛事现场架设抖音直播间 推出"进球送鸭"活动 单场吸引超10万网友观看 最高4300人同时在线 [3] - 线下摊位200多盒气调包装盐水鸭和鸭棒骨迅速售罄 采芝斋现场制作肉月饼 三成订单来自上海、无锡等周边城市球迷 [3] 政策支持体系 - 通过进博会、消博会等平台在重点城市举办推介会 推动品牌与头部平台及连锁超市合作 [4] - 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展会 畅通线上线下双渠道 深化与头部电商平台合作并举办直播节 [4] - 建立商业综合体与本地品牌协同机制 优先支持品牌入驻并鼓励设置专区 通过消费券激活线下消费 [4] 长期发展规划 - 计划开展1800余场"苏超嘉年华"促消费活动 构建"一市一主题"城市品牌矩阵 [4] - 推动制造与新型消费深度融合 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4]
巴比食品: 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2 00:48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35亿元,同比增长9.31%,净利润1.32亿元,同比增长18.08%,主要受益于加盟业务扩张、团餐业务增长及行业整合推进 [2][16] - 公司通过单店模型优化、外卖运营赋能及并购整合(如收购"青露""浔味来""馒乡人"),强化华东市场布局并提升供应链效率 [17][18][19] - 大客户与零售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6.20%,其中零售业务增55%,定制馅料销售增90%,盒马销售额增187%,美团小象超市增90% [19][20][21]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8.35亿元(同比+9.31%),归母净利润1.32亿元(同比+18.08%),扣非净利润1.01亿元(同比+15.29%) [2] - 第二季度营收4.65亿元(同比+13.50%),净利润9,445.53万元(同比+31.42%),增速环比提升 [16]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04亿元(同比+1.18%),货币资金减少32.88%至6.00亿元,主要因分红及理财支出 [2][32] 业务运营 - 加盟门店数5,685家(净增542家),外卖单店收入同比增近40%,通过门店改造、外卖运营赋能及培训体系优化提升单店收入 [17] - 完成对南京"青露"、江西"浔味来""浔早"及浙江"馒乡人"(约250家门店)的并购,强化区域渗透与供应链协同 [18][19] - 大客户业务:定制馅料销售额约3,000万元(同比+90%),深化与美团快驴、永辉超市等合作;零售业务:盒马销售额增187%,美团小象超市增90% [20][21] 产品与研发 - 报告期开发93款新品(39款上市试销,40款储备),完成45款产品工艺升级,突破冷冻生胚包子技术及馅料保鲜工艺 [21][22] - 产品矩阵涵盖面点、馅料及外部采购系列,包括包子、馒头、水饺、汤类等百余种产品,适配门店、团餐及零售渠道 [3][4] 行业动态 - 2024年全国餐饮收入5.57万亿元(占社零总额11.2%),餐饮连锁化率从2020年15%升至2024年22%,预计2025年达24% [8][9] - 包点行业2024年规模704亿元(预计2025年增5.4%至742亿元),行业CR5仅5.5%,集中度提升空间大 [11][12] - 速冻食品行业2023年规模1,835.4亿元(预计2025年达2,130.9亿元),团餐市场2024年规模2.7万亿元(增速14.8%) [13][14] 产能与供应链 - 全国布局上海、东莞、天津、武汉、南京5个中央厨房,上海智能制造中心预计2026年上半年竣工 [4][28] - 推进精益管理:冷冻面皮自动化项目提升产能60%,锅炉烟温再利用项目年节约天然气8万立方米 [24] 品牌与营销 - 聚焦儿童及青少年群体,通过"送小猪包"活动(触达30万儿童)、电音节营销强化"新鲜好品质"品牌认知 [23] - 荣膺"2024年度中国餐饮百强企业""2025包点十大品牌"榜首,获"上海市首发经济引领性本土品牌"称号 [23][25] 数字化与管理 - 优化计划管理、TMS、SAP等信息系统,开发销售预测、自动排产等算法,提升运营效率 [25][29] - 完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 22000及HACCP认证),建立全流程质量追溯机制 [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