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粮食烘干设施贷
icon
搜索文档
三项标志性改革破题 打造城乡融合发展“青神样本”
中国发展网· 2025-10-15 17:04
文章核心观点 - 青神县作为改革试点县,通过“一通二单三抵押”、“全域大学区零门槛”、“农房三全管理”三项标志性改革,破解城乡二元壁垒,惠及16.7万群众,为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可复制推广的“青神经验”[1] 农村产权融资改革 - 创新构建“平台直通+信用分级+产权活权”全链条服务体系,依托“四川农业信贷直通车”平台,归集1215户家庭农场和213家合作社数据,量身定制8款信贷产品,实现线上快速放款[2] - 出台白黑名单管理办法,筛选684家白名单主体给予利率下浮10%-15%的优惠,其贷款获批率达92%,较普通主体提升35个百分点,并对4家失信主体实施联合惩戒[2] - 在全省率先探索农业设施、畜禽活体、农作物抵押新模式,颁发首本养殖设施不动产权证助企获贷500万元,通过“检疫+保险+智能耳标”以活体生猪抵押贷款300万元[3] - 县政府设立2000万元风险补偿基金与银行按5:5比例共担风险,累计撬动涉农融资超59亿元,发放产权抵押贷款2800万元,预计总授信额度突破10亿元[1][2][3] 城乡教育融合改革 - 以“城乡无差别”为核心理念推进“全域大学区零门槛”改革,彻底取消户籍和住房限制,农村小学城区就学率从81.2%跃升至97.2%,初中从87.8%增至93.4%[4] - 投入9.2亿元实施青神中学搬迁等工程,近三年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780个(含寄宿制学位780个),改造5所农村寄宿制学校新增床位840张,并推行双导师制为812名住宿生提供关爱[4] - 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运营,开通15条主线4条支线,投入71辆客车精准对接上下学,学生乘车优惠至2元直达,月均交通成本从160元降至80元降幅50%[5] - 2025年全县农村学生学籍转入510人、县外转入367人同比增长40%,通过城乡师资交流与共同培训,农村学生学科合格率提升15个百分点[4][5] 农房建设管理与价值激活 - 创新“图集全应用、工匠全流程、功能全方位”三全管理模式,编制150套农房图集迭代至128套施工图级别,对选用标准图集农户每户奖励1万元已发放111万元[6] - 开发全省首个县级农房工匠管理平台,实施“考、培、奖、评、罚”五字管理法,建立四级巡查机制开展监督2万余次,实现农房违法建设零新增并在全省16个县推广[6] - 作为全省唯一农房金融试点县,创新“青衣农房贷”为217户农户授信5337万元发放贷款523万元,盘活闲置农房150余宗打造文旅新业态120余处[7] - 通过多元合作模式盘活闲置农房带动年旅游收入超2000万元,村集体经济年增收140万元,群众人均年增收1500元,全县新建改造农房1200余户图集应用率10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