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传动系统产品

搜索文档
捷众科技(873690):北交所信息更新:入选省单项冠军,2025Q1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65%
开源证券· 2025-06-04 15:0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2024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025Q1营收增长但归母净利润下滑、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长 上调2025 - 2027年盈利预测 维持“增持”评级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经营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2.86亿元,同比增长23.63%,归母净利润6251.14万元,同比增长56.86%;2025Q1实现营收7291.21亿元,同比增长44.24%,归母净利润1352.03万元,同比下滑15.49%,扣非归母净利润1296.52万元,同比增长64.55% [3] - 2024年汽车门窗系统、精密传动系统营收分别为9086.10万元、9367.37万元,同比增长60.54%、25.85%;汽车视觉系统产品收入7785.31万元,同比增长10.51%,毛利率42.71%,同比提升4.38个百分点;内销、外销分别实现收入2.47亿元、3836.82万元,同比增长24.19%、20.14% [4] 公司荣誉与项目进展 - 2024年公司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荣获“浙江省智能工厂”、通过浙江省省级工业设计中心认定、入选浙江省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 [5] - “新能源汽车精密零部件智造项目”2024年投入2042.60万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累计投入3794.70万元,进度达35.26% [5] 财务预测摘要 |指标|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231|286|372|441|525| |YOY(%)|18.3|23.6|30.1|18.6|18.9|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40|63|82|95|114| |YOY(%)|6.1|56.9|30.7|16.2|19.7| |毛利率(%)|36.3|38.4|39.2|38.7|38.6| |净利率(%)|17.2|21.9|22.0|21.5|21.7| |ROE(%)|8.1|11.3|13.4|13.8|14.6| |EPS(摊薄/元)|0.60|0.94|1.23|1.43|1.71| |P/E(倍)|41.0|26.1|20.0|17.2|14.4| |P/B(倍)|3.3|2.9|2.7|2.4|2.1|[5][7]
捷众科技营收净利双高增,北交所上市赋能迈向全球汽车零部件领先者
全景网· 2025-04-30 14:10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总收入2.86亿元,同比增长23.63% [1] - 归母净利润6251.14万元,同比增长56.86% [1] - 扣非净利润5263.25万元,同比增长42.30% [1] - 每股收益0.95元,同比提升25% [1] - 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4元(含税),预计派发2652万元 [1] 产品表现 - 精密传动系统产品营收9367.38万元,同比增长25.85%,毛利率36.89% [1] - 汽车门窗系统产品营收9086.1万元,同比增长60.54%,毛利率36.85% [1] - 汽车视觉系统产品营收7785.31万元,同比增长10.51% [1] 资本市场与荣誉 - 成功登陆北交所,成为绍兴市首家北交所上市企业 [2] - 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 [2] - 荣获"浙江制造精品"和"浙江省智能工厂"等省级荣誉 [2] - 通过浙江省省级工业设计中心认定 [2] - 入选浙江省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 [2] 行业背景 - 2022-2024年汽车产量分别为2702.1万辆、3016.1万辆和3143.6万辆 [2] - 汽车零部件行业与整车制造技术升级紧密相关 [2] - 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快速发展 [2] 商业模式与供应链 - 采用"以产定购、以销定产"的高效商业模式 [3] - 主要采购POM、PA等塑料粒子及金属材料 [3] - 与核心供应商签订长期协议,建立稳定供应体系 [3] - 生产环节采用"新产品开发验证后量产"与"成熟产品以销定产"双模式 [3] 技术研发与创新 - 拥有省级企业研发中心、技术中心及研究院 [4] - 主导起草小模数齿轮精度国家标准 [4] - 参与小模数齿轮强度国家标准制定 [4] - 承担40余项省级研发项目,持有7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 [4] - 智能化车间配备国际一流设备,融合MES、ERP系统 [4] 未来规划 - 拟募资1.9亿元,其中1.4亿元投向新能源汽车精密零部件智造项目 [4] - 项目预计2026年5月投产,新增模具产能300套、塑料零部件产能8000万套、精密冲压件产能800万套 [4] - 坚持"专精特新"战略,聚焦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研发 [4] - 加大研发投入,完善人才激励体系 [5] - 深化与现有客户合作,开拓国内外新市场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