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桃粿

搜索文档
非遗架起粤港澳青少年连心桥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27 09:38
据新华社广州电(记者赵紫羽、仇清漪)一针一线绣潮韵,一槌一舞跳英歌。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港澳事 务办公室指导、汕头市港澳事务局主办的"同心同行"粤港澳青少年主题系列活动——"小小非遗传承 人"分享会近日在广东汕头举行。 近年来,汕头市积极开展汕港澳新生代文化交流传承工作,推动汕港澳348对学校幼儿园结对共建,近 400个汕港澳亲子家庭友好结对,并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让汕港澳青少年在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中厚植家 国情怀。 "红桃粿外形像桃子,上面印有美丽的花纹,有吉祥的寓意。"分享会现场,来自香港的5岁小姐弟徐梓 惠、徐梓博将非遗红桃粿的制作心得一一道来。妈妈张诗培说:"我是汕头人,红桃粿的香味就是我童 年的味道。所以这次活动特意让孩子们学习制作红桃粿,让他们感受这份传承。" (责编:李昉、孙竞) 本次活动是广东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务办公室"同心同行"粤港澳青少年主题系列活动之一。活动分为征 集、研学、展示三阶段,鼓励汕港澳三地少儿参与非遗体验,并用短视频的形式记录和非遗的互动故 事。 "爷爷说把新年愿望和对亲人朋友的祝福都写在红纸上,新的一年就会大吉大利。"来自香港的陈源东、 陈源迪两兄弟分享了家里过年写挥春的故事。爷爷陈 ...
千年非遗闯入“二次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6 15:55
非遗传承与创新 - 大吴泥塑通过开发小巧文创产品如红桃粿口哨(15元)、潮剧脸谱摆件等,尺寸缩小至巴掌大小,价格亲民化,促进年轻群体传播[1][6][7] - 传统大尺寸工艺品因流通限制和高价(如绣画《金龙遨海》手工版售价上万元),转向机绣与手工结合模式,价格降至2580元,生产周期从1年缩短至1个月内[10][11] - 非遗产品题材多元化,从传统戏曲人物扩展到潮汕本土元素(英歌舞、红桃粿)及现代风格绣画[6][11] 技术赋能与产业转型 - 广东针艺科技研究院整合非遗传承人、画家等资源,通过标准化机绣+手工高难度环节(如"乱针绣")提升效率并保留艺术性[10][11] - 龙泉宝剑锻制技艺借助短视频(如抖音账号2.1万粉丝,单条视频236.4万点赞)和游戏联动(《剑网3》《永劫无间》皮肤合作)拓展Cosplay道具市场[23][28] - 抖音平台1428名认证非遗传承人中30岁以下占199人,80后/90后创作者主导内容生产,覆盖99%国家级非遗项目[28] 活态传承与就业带动 - "天才妈妈"项目在全国建立50家"梦想工坊",研发300余款衍生品,带动8万名手工艺女性就业,订单超1000万元[17][21] - 布糊画培训每年覆盖几百名学员(30-60岁妇女为主),零基础者可掌握九道工序,近百人以此谋生[19][21] - 葡萄牙瓷砖画通过沉浸式体验工作坊(如卢瑞盈现场手绘)增强公众参与,破解"冷门手艺"传承困境[14][16] 跨界融合与年轻化传播 - 非遗与二次元结合案例频现,如《三国志幻想大陆》联动金坛刻纸推出游戏皮肤,《卡拉彼丘》皮影短片全球推广[30] - 非遗短视频内容以武侠情怀(龙泉宝剑)、工艺过程记录为主,观众90后/00后占比高,形成"非遗+流量"生态[23][28] - 文博会成展示窗口,AI/VR科技与传统工艺同台,80后/90后传承人主导改良(如规模化生产、短视频营销)[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