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开发

搜索文档
上海博物馆回应“蝠桃瓶”文创产品设计
中国新闻网· 2025-07-10 18:53
文创产品开发 - 上海博物馆以"清雍正粉彩蝠桃纹橄榄瓶"为元素开发了40余种文创产品,包括丝巾、卡套、包袋、笔记本等 [1][4] - 发光冰箱贴是响应观众对冰箱贴的青睐而设计,内置灯光是为了更好表现陶瓷的莹润和光泽感 [1][4] - 文创开发已有20余年历史,捐赠人张永珍2003年将"蝠桃瓶"捐赠给上海博物馆 [4] 文物历史与争议 - "蝠桃瓶"曾被美国藏家奥格登·里德收藏40余年,短暂作为台灯底座使用,改装原因是家族认为其美观并想凸显艺术价值 [2] - 瓶底填埋沙泥是因家族担心宠物撞倒,增加底部重量以提升稳定性,保存状况非常完好 [3] - 有网友质疑发光冰箱贴与文物流落海外被改装为灯座的经历形成不适呼应,引发争议 [2] 文创行业趋势 - 博物馆通过文创产品让文物"活"起来,融入日常生活,"博物馆热"与"文创产品热"相互带动 [4][5] - 文创产品需准确、有效、正向承载内容,把握设计研发、营销推广的专业性,讲好文物故事 [5] - 公众应客观看待文物历史,避免专业释读权让位于个人片面或情绪化解读 [5] 文创设计理念 - 上海博物馆表示文创开发尊重历史,了解文物特质,并征询捐赠人意见 [4] - 秉持"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理念,积极聆听观众意见,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回应公众需求 [4]
千年非遗闯入“二次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6 15:55
非遗传承与创新 - 大吴泥塑通过开发小巧文创产品如红桃粿口哨(15元)、潮剧脸谱摆件等,尺寸缩小至巴掌大小,价格亲民化,促进年轻群体传播[1][6][7] - 传统大尺寸工艺品因流通限制和高价(如绣画《金龙遨海》手工版售价上万元),转向机绣与手工结合模式,价格降至2580元,生产周期从1年缩短至1个月内[10][11] - 非遗产品题材多元化,从传统戏曲人物扩展到潮汕本土元素(英歌舞、红桃粿)及现代风格绣画[6][11] 技术赋能与产业转型 - 广东针艺科技研究院整合非遗传承人、画家等资源,通过标准化机绣+手工高难度环节(如"乱针绣")提升效率并保留艺术性[10][11] - 龙泉宝剑锻制技艺借助短视频(如抖音账号2.1万粉丝,单条视频236.4万点赞)和游戏联动(《剑网3》《永劫无间》皮肤合作)拓展Cosplay道具市场[23][28] - 抖音平台1428名认证非遗传承人中30岁以下占199人,80后/90后创作者主导内容生产,覆盖99%国家级非遗项目[28] 活态传承与就业带动 - "天才妈妈"项目在全国建立50家"梦想工坊",研发300余款衍生品,带动8万名手工艺女性就业,订单超1000万元[17][21] - 布糊画培训每年覆盖几百名学员(30-60岁妇女为主),零基础者可掌握九道工序,近百人以此谋生[19][21] - 葡萄牙瓷砖画通过沉浸式体验工作坊(如卢瑞盈现场手绘)增强公众参与,破解"冷门手艺"传承困境[14][16] 跨界融合与年轻化传播 - 非遗与二次元结合案例频现,如《三国志幻想大陆》联动金坛刻纸推出游戏皮肤,《卡拉彼丘》皮影短片全球推广[30] - 非遗短视频内容以武侠情怀(龙泉宝剑)、工艺过程记录为主,观众90后/00后占比高,形成"非遗+流量"生态[23][28] - 文博会成展示窗口,AI/VR科技与传统工艺同台,80后/90后传承人主导改良(如规模化生产、短视频营销)[2][22]
2024年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14.91亿人次,文创产品销售收入34.28亿元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5-26 11:16
博物馆行业发展现状 - 截至2024年底全国备案博物馆达7046家较上一年增加213家实现每20万人拥有一家博物馆免费开放率91.46% [1] - 2024年度全国博物馆举办展览4.3万个教育活动51.1万场接待观众14.91亿人次同比增长15.5% [1] - 2024年文创产品销售收入34.28亿元同比增长63.7% [1] - 中国国家博物馆2024年累计接待观众近700万人次其中"古代中国"展览接待量超680万人次 [3] 博物馆文化传播创新 - 国博与中信出版集团联合推出文物主题书籍《思接千载》精选115件文物由9位社教专家编写20余位学者审核 [2] - 西安市推出"地铁遇见博物馆"活动9大博物馆携百余件藏品进驻7座地铁站打造"流动博物馆" [4] - 南京德基艺术博物馆组织小学生担任"红领巾讲解员"为外卖员等新就业群体提供讲解服务 [5] - 上海黄浦区推出文博主题巴士串联十余处文博场馆配备金牌讲师随车讲解 [5] 文创产品开发动态 - 国博衍艺以《思接千载》书中八件文物为原型推出"古代中国"系列冰箱贴等文创产品 [6] - 首届北京博物馆季设立文创月将在四大商圈轮办市集推出"大文创"产品及设计大赛 [7] - 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销售火爆故宫猫等产品受追捧 [6] - 复旦大学博物馆馆长指出文创开发可将"人流量"转化为"消费额"需注重实用性与情感共鸣 [8] 博物馆教育功能拓展 - 博物馆通过重磅大展研学活动精品文创等方式构建普惠均等的文化服务体系 [1] - 《思接千载》书籍通过文物故事转化专业考古数据为大众可读内容 [2] - 南京长江路小学学生与AI共创"博物馆大道长图"融合《金陵图》画风呈现当地博物馆聚落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