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车
搜索文档
历史上的企业家精神
首席商业评论· 2025-10-17 12:31
文章核心观点 - 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表彰"创造性破坏"理论,强调经济增长源于创新取代旧事物而非单纯努力 [4][5][8] - AI技术正导致部分职业被淘汰,但多数人未意识到淘汰正在发生 [9][11][12] - 个人需掌握"指挥工具""驾驭变化""培养难替代能力"三大法则应对技术变革 [13][17][18] - 企业家精神分为生产性(促进增长)和再分配性(阻碍增长)两类,制度安排决定其导向 [25][27][28] - 历史研究表明发明应用程度取决于制度对创新的报酬机制,罗马帝国和古代中国因制度缺陷未能充分利用重大发明 [35][36] 创造性破坏理论 - 经济增长本质是创新不断取代旧体系的过程,如蒸汽机取代马车、电力取代油灯 [5][6][7] - 该理论命名为"创造性破坏",强调新旧更替对发展的核心作用 [8][10] AI时代的影响与应对 - AI技术正在取代部分职业,淘汰过程具有隐蔽性 [9][11][12] - 个体应转向"指挥工具"而非单纯执行任务,利用AI将产出放大10倍 [13][14] - 需掌握"为什么这么做"的底层逻辑而非机械操作,成为推动变革者 [15][16] - 核心竞争力应聚焦整合能力(工具+场景+人性)和跨领域迁移能力 [17][18] 企业家精神与制度关系 - 创业活动分为生产性(如技术创新)和再分配性(如寻租、战争),后者在历史上长期占主导 [25][27] - 制度安排决定企业家精神导向,工业革命后生产性活动报酬提升推动经济增长 [27][28] - 古罗马和唐宋中国虽有重大发明(如蒸汽机、印刷术),但因制度未提供应用激励导致成果受限 [35][36] 历史研究的价值 - 创新型企业家行为具有异质性,传统统计方法难以分析,历史案例提供关键证据 [30][31][32] - 通过对比不同文明时期的发明应用情况,可验证制度对创新报酬的影响假说 [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