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移能力
搜索文档
历史上的企业家精神
首席商业评论· 2025-10-17 12:31
文章核心观点 - 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表彰"创造性破坏"理论,强调经济增长源于创新取代旧事物而非单纯努力 [4][5][8] - AI技术正导致部分职业被淘汰,但多数人未意识到淘汰正在发生 [9][11][12] - 个人需掌握"指挥工具""驾驭变化""培养难替代能力"三大法则应对技术变革 [13][17][18] - 企业家精神分为生产性(促进增长)和再分配性(阻碍增长)两类,制度安排决定其导向 [25][27][28] - 历史研究表明发明应用程度取决于制度对创新的报酬机制,罗马帝国和古代中国因制度缺陷未能充分利用重大发明 [35][36] 创造性破坏理论 - 经济增长本质是创新不断取代旧体系的过程,如蒸汽机取代马车、电力取代油灯 [5][6][7] - 该理论命名为"创造性破坏",强调新旧更替对发展的核心作用 [8][10] AI时代的影响与应对 - AI技术正在取代部分职业,淘汰过程具有隐蔽性 [9][11][12] - 个体应转向"指挥工具"而非单纯执行任务,利用AI将产出放大10倍 [13][14] - 需掌握"为什么这么做"的底层逻辑而非机械操作,成为推动变革者 [15][16] - 核心竞争力应聚焦整合能力(工具+场景+人性)和跨领域迁移能力 [17][18] 企业家精神与制度关系 - 创业活动分为生产性(如技术创新)和再分配性(如寻租、战争),后者在历史上长期占主导 [25][27] - 制度安排决定企业家精神导向,工业革命后生产性活动报酬提升推动经济增长 [27][28] - 古罗马和唐宋中国虽有重大发明(如蒸汽机、印刷术),但因制度未提供应用激励导致成果受限 [35][36] 历史研究的价值 - 创新型企业家行为具有异质性,传统统计方法难以分析,历史案例提供关键证据 [30][31][32] - 通过对比不同文明时期的发明应用情况,可验证制度对创新报酬的影响假说 [33][36]
2025诺贝尔经济学奖:关于创新与淘汰的真相
首席商业评论· 2025-10-15 13:25
文章核心观点 - 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乔尔·莫克尔、菲利普·阿吉翁和彼得·豪伊特,以表彰其对“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的阐释,核心理论为“创造性破坏” [2][4] - 经济增长源于创新及旧事物的不断退出,而非单纯依靠更努力地工作,每一次发展都是一次对旧秩序的“清算” [2] - 真正的稳定在于站在新秩序诞生的一边,创新是个人能否活得更好的关键底牌 [3] 创造性破坏理论 - “创造性破坏”指新创新出现导致旧事物被取代的过程,例如蒸汽机取代马车、电力取代油灯、数字相机取代胶卷 [2] - 该理论揭示了经济增长不能被视为理所当然,必须维护创造性破坏背后的机制,否则将陷入停滞 [6] - 创造性破坏会制造冲突,必须以建设性方式管理,否则创新将受到老牌公司和利益集团的阻碍 [6] 个人应对策略 - 生存法则一:从“执行任务”转向“指挥工具”,关键在于能否利用AI等工具将结果放大10倍,而非仅掌握单一技能 [2] - 生存法则二:从“适应变化”转向“驾驭变化”,推动变化的人是那些提出“有没有更好方式”的人,而非仅懂得如何做事 [2] - 生存法则三:关注“什么能力最难被替代”,答案指向整合能力(懂工具、懂场景、懂人性)和迁移能力(能快速跨领域) [2] 信念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 任何时期的经济变化都高度依赖于人们的信念和认知,其依赖程度比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的要高 [6] - 在18世纪英国,信念与经济利益通过复杂方式相互作用,形成正向反馈回路,最终催生了工业革命和可持续经济增长 [6] - 理念通过思想市场的激烈竞争而胜出,智识环境的变化对构建现代政体和经济体产生深远影响 [7] 英国经济转型案例 - 1700年至1850年间,英国经济经历深刻变化:人口增加两倍多,城镇人口比例从18%大幅提高至45% [11] - 市场在经济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人们与陌生人打交道的机会增多,消费模式日益多样化,总产出实现长期增长 [11][13] - 工业革命是这一时期的核心事件,它并非由前期所有事件必然“引发”,但对全球经济增长产生了巨大影响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