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展览
搜索文档
“博物馆热”持续升温的背后——文旅市场产品与服务质量观察系列报道之三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10-21 14:47
行业趋势 - “博物馆热”现象持续升温,公众需求从单纯“看文物”升级为“深度文化体验” [1] - “博物馆夜游”搜索热度同比增长超100%,博物馆演变为集教育、娱乐、社交于一体的多功能文化空间 [4] - 博物馆通过沉浸式剧游等新颖形式丰富体验,使静态景点“活”起来,例如青岛啤酒博物馆通过解谜互动讲述120余年历史 [3] 服务优化与创新 - 多家博物馆推行免预约入馆政策以降低参观门槛,如上海自然博物馆优化票务系统后日均接待量提升近三成 [1] - 广州南越王博物院为本地居民推出“刷身份证即入”服务,便利不熟悉智能设备的老年游客 [1] - 全国多数博物馆推出线上展览、语音导览、VR/AR技术等数字化服务,如敦煌研究院的“数字敦煌”项目 [2] - 博物馆针对特殊群体增设人性化设施,如北京故宫博物院增设无障碍坡道、盲文导览手册,南京博物院开设母婴室和儿童休息区 [2] - 博物馆提供精准化定制服务,如为学生设计研学课程,为老年人提供慢节奏导览,洞庭湖博物馆常设20余项免费便民服务 [3] 市场表现与影响 - 博物馆通过服务标准化、人性化、智能化方面的显著进步,提升观众参观体验 [1] - 数字技术与光影艺术发展为夜游体验注入光彩,推动“夜经济”崛起 [4] - 博物馆以更开放、鲜活、贴心的姿态融入公众生活,拓展了文化传播的广度与厚度 [4][5]
全球专家聚首北京文化论坛 探讨数字化技术如何赋能文化遗产
环球网· 2025-09-24 10:49
数字化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 - 数字技术使文化遗产管理更精准科学 成为文物监测和修复的关键工具[3] - 智慧博物馆采用虚拟现实和体感互动技术打造沉浸式展陈空间 2024年全国博物馆推出1.2万个线上展览[3] - 卫星遥感和雷达传感技术应用于马丘比丘等考古遗址的大尺度探查与分析[3] 国际文化遗产数字化合作案例 - 法国展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计划 包括肖维岩洞360°全景影像技术[3] - 推动敦煌遗书等流失海外文物的数字化回归 搭建面向世界的文物数字化展示平台[9] - 深化在文物数字化保护 风险监测预警和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国际合作[9] 中国文化遗产数字化成果 - 故宫博物院数字文物库已公开超过10万件(套)文物 院藏文物总数达195万件(套)[6] - 敦煌研究院完成300个洞窟数字化采集 200个洞窟数据处理 总数据量超过500TB[6] - 北京中轴线"云上中轴"项目实现数字技术助力公众参与 为全球提供可复制的中国方案[6] 前沿数字技术实践 - 采用3D图像技术 数字孪生和VR沉浸式体验增强文化遗产展示效果[7] - 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和智慧导览技术提升文化遗产管理能力[7] - 数字化技术正在全面重塑文化遗产的保护 研究和展示方式[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