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热
搜索文档
 “博物馆热”持续升温的背后——文旅市场产品与服务质量观察系列报道之三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10-21 14:47
转自:中国质量报 数字化服务打破时空边界。"扫码就能听讲解,还能360度看文物细节,太方便了!"10月1日,在中国国 家博物馆,来自上海的游客李女士对着手机屏幕赞叹。如今,全国多数博物馆已推出线上展览、语音导 览、智能问答等数字化服务,部分场馆还通过VR/AR技术还原历史场景,让观众"穿越"到文物诞生的年 代。再比如,敦煌研究院的"数字敦煌"项目,让游客足不出户就能欣赏莫高窟壁画,线下参观时还能通 过智能导览设备获取定制化讲解内容。 人性化设施覆盖全人群。针对特殊群体的关怀,成为衡量博物馆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北京故宫博物院 增设无障碍坡道、盲文导览手册;江苏省南京博物院开设母婴室、儿童休息区,配备婴儿车租借服务; 江苏省苏州博物馆为老年观众提供放大镜、座椅预约等便利。这些服务细节,让博物馆从"高冷"的文化 殿堂变为"包容"的公共空间。 精准化服务满足多元需求。近年来,博物馆针对不同群体推出定制服务:为学生设计研学课程,为老年 人提供慢节奏导览,为摄影爱好者开放特定拍摄时段。"我们深知参观的舒适度来源于方方面面的服务 细节,我们改善观展服务的脚步不会停止。"据湖南省洞庭湖博物馆馆长舒畅介绍,从覆盖全馆的免费 W ...
 往里走”,在历史深处“与自己相遇”
 新华网· 2025-10-20 21:55
 博物馆热的文化与经济现象 - 消费者行为呈现新趋势,包括“为一馆,赴一城”、“泡馆”、“夜宿”以及热衷购买博物馆文创和特展IP产品,相关社交内容在平台上获得高关注度[1] - 该现象是经济规律与精神需求共振的结果,消费者不仅进行文化消费,更追求情绪价值[1]   博物馆热兴起的驱动因素 - 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后,物质需求得到满足,文化消费成为新的增长极,博物馆热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呈现[2] - 行业在追求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开始追寻归属与自我实现,博物馆作为历史文化的容器提供了精神满足[2] - 2024年文化及相关产业营业收入达19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7.1%,博物馆作为核心公共文化消费场景受到追捧,反映经济结构向物质精神双驱动转型[2]   博物馆的创新实践与市场回应 - 行业通过推出互动性强的文旅文创活动积极拥抱市场,包括购买文创产品、品尝主题食品、穿着传统服饰旅拍以及利用AR/VR技术进行沉浸式体验,改变了传统高冷形象[2] - 故宫博物院文创年销售额突破15亿元,证明“让文物活起来”是对人性的深刻洞察,消费者不仅购买商品,更希望购买文化、体验和共鸣[3] - 成功案例如故宫博物院从“文创1.0”升级至“数字故宫”,苏州博物馆开发情景式销售产品,证明深挖文物历史逻辑与理解精神需求能平衡商业与文化价值[8]   文创市场发展中的挑战 - 部分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存在同质化问题,停留在笔记本、冰箱贴等常规品类,且部分产品做工粗糙,价格与品质不匹配[3] - 存在“魔改”文创产品引发争议的现象,折射出市场发展初期的浮躁与稚嫩[3] - 若将博物馆简单视为流量入口,文创产品作为变现工具,会导致开发者追求短期功利,消解文物历史感,让文化内核迷失于物质洪流[3]   博物馆的精神价值与未来展望 - 博物馆让观众在历史纵深中看见自己,通过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获得文化认同与精神滋养,并将古人智慧内化为自身精神底气[9] - 行业发展的终极意义在于帮助观众解答“我从哪儿来”和“我要到哪儿去”的问题,真正的力量源于对文明基因和自我认知的深刻理解[9] - “博物馆热”有望走上理性的持续发展之路,其最佳礼物是在时代大潮中帮助人们扎深内心的根,获得力量[10]
 博物馆如何加速成长(感知文化里的中国)
 人民日报· 2025-10-14 06:17
 行业整体趋势 - 博物馆行业在国庆中秋假期期间热度持续升温,游客为参观博物馆而前往特定城市,行业需求旺盛 [1] - 中国博物馆事业已发展120年,目前正迎来历史最好时期并加速成长 [1] - 行业普遍通过创新展陈方式、推出多彩活动、延长开放时间来回应群众需求 [1]   博物馆运营与教育功能 - 南通博物苑通过研学游活动、“小小讲解员”培训等方式,成为滋养公众的“第二课堂”,是对学校教育的延伸与补充 [2] - 南通博物苑坚持融通室内展陈与室外实践的理念,2024年接待参观者超125万人次 [3] - 该博物苑通过举办科普展、主题研学活动、培训实践等方式持续丰富社教活动,馆藏文物约5万件,各类植物近500种 [3]   文化IP与商业开发 - 敦煌市博物馆将文物之美转化为文化IP,开发出丝巾、包袋等文创产品,使文化融入日常生活 [4][5] - 敦煌印局设计300余款敦煌元素印章,通过沉浸式体验让游客把文化“带回家”,IP设计已拓展至服装配饰等8个品类 [5][6] - 敦煌文化IP通过跨界联名、综艺合作等方式提升影响力,并借助VR等数字技术推出沉浸式项目,实现文化“破壁” [6]   博物馆体系建设与城市发展 - 太原市拥有106座各级各类博物馆,每5.1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形成以国有馆为主体、行业馆为骨干、非国有馆为支撑、类博物馆为补充的现代博物馆体系 [7][11] - 截至9月30日,太原市文物局直属文博场馆今年接待游客1024.33万人次,同比增长8.85%,国庆假期市属文博场馆接待游客91.14万人次,同比增长2.29% [7] - 太原市实施类博物馆培育计划,鼓励社会参与,涌现65座类博物馆,并利用3D打印、全息影像等技术打造智慧博物馆 [10][11]   创新展示与考古研究 - 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将发掘现场“搬进”展厅,定期举办考古主题研学活动,通过特色展品如唐代“剪刀手”壁画吸引观众 [8][9] - 天龙山石窟数字博物馆通过数字技术采集海外流失造像数据,完成11个主要洞窟的数字复原,其数字复原展已3次走出国门 [10]
 “博物馆热”引领文旅消费升级 成为拉动周边消费、片区文商旅融合新引擎
 央视网· 2025-10-10 16:04
 博物馆文旅消费趋势 - 国庆中秋假期期间,博物馆成为市民游客的热门旅游目的地,带来巨大流量并引领文旅消费升级 [1] - “博物馆热”现象显著,表现为游客“为了一座馆奔赴一座城”,该趋势成为拉动假日经济的新引擎 [1][21] - 博物馆的巨大流量不仅引发馆内文化消费热潮,还拉动周边消费,推动片区文商旅融合 [21]   故宫博物院百年庆典活动 - 为迎接2025年建院100周年,故宫博物院于9月30日至12月30日举办“百年守护——从紫禁城到故宫博物院”展览,主题为“百年传承” [4] - 展览集中亮相《五牛图》《清明上河图》等公众关注的文物 [4] - 此前未开放的宁寿宫花园(乾隆花园)迎来首秀,此次开放区域为第一和第二进院落 [5][8] - 乾隆花园第一进院落展现中国古典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意境,第二进院落布局酷似民间四合院,寄托乾隆对退休生活的向往 [8][9]   重点博物馆及特色体验 - 三星堆博物馆作为全国博物馆“顶流”,以其新一轮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吸引各地游客 [13] - 游客可在三星堆博物馆近距离感受精美文物,并体验古蜀人的服饰、发式、冠式 [13] - 多地博物馆提供深度文化体验,如南京越剧博物馆欣赏《梁祝》《红楼梦》选段,广东河源恐龙文博园体验恐龙史诗历程,苏州考古博物馆还原文物修复过程,南京科技馆感受太阳系旅程 [18]   文化IP开发与运营策略 - 多地博物馆依托馆藏资源深度开发文化IP,通过精准分层运营实现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 [16] - 博物馆通过特色展览和精美文创产品,让历史走出展柜,吸引游客 [1]
 江苏发布博物馆游年度“成绩单”
 新华日报· 2025-09-20 05:51
 博物馆开放成效 - 南京博物院和中运博分别延时开放101天315小时和103天312小时 累计接待观众1121.9万人次 同比增长8.7% [1] - 全省84家监测博物馆接待观众8125.12万人次 同比增长19.09% [1] - 新开发文创产品4659种 实现文创收入5.67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47.6%和15.3% [1]   暑期运营表现 - 91家博物馆实施延时开放 结合夜游活动推出1241场次专项活动 [1] - 47家延时开放博物馆暑期接待观众人次同比增长22.05% [1]   文旅消费带动效应 - 核心博物馆周边星级酒店入住率达88% 较暑期前提升25个百分点 [2] - 夜间游客消费同比增长25.2% 餐饮住宿娱乐购物消费额分别增长9.5%/10.7%/45.7%/16.3% [2] - 博物馆热持续推动城市夜经济发展 成为地方文旅消费新引擎 [2]
 延长热门文博场馆景区营业时间,以“小切口”撬动“大发展”
 扬子晚报网· 2025-09-18 17:35
 政策支持措施 - 商务部等9部门提出五方面19条举措扩大服务消费 包括因地制宜延长热门文博场馆和景区营业时间 优化预约方式 鼓励免预约[1] - 支持文博场馆创新办展方式 收益可按规定用于绩效激励 根据工作成效合理核定绩效工资总量[1] - 鼓励文博单位开放馆藏资源 与社会力量合作开发文创和数字产品 推动市场化方式举办的文化展览进商场 进社区 进公园[1]   博物馆行业发展现状 - 国内博物馆相关现存企业达1.16万家 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占比29.59%[3] - 超8成相关企业成立超5年 其中成立5-10年的企业最多占比50.05%[3] - 2021-2024年每年注册量维持在250-600家之间 2024年注册量达291家 今年已注册148家 新注册企业多分布在二三线城市[3]   博物馆运营成效 - 江苏省84家博物馆接待观众8125.12万人次 同比增长19.09%[3] - 全省备案博物馆新开发文创产品4659种 实现文创收入5.67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47.6%和15.3%[4] - "数见苏韵"环省行活动接待观众209.7万人次 日均1.2万人次 实现文创销售1166.5万元[4]   文旅消费带动效应 - 延时开放博物馆周边2公里范围内星级饭店平均入住率达88% 较暑期前提高25个百分点[5] - 夜间游客消费同比增长25.2% 餐饮 住宿 娱乐 购物消费总额分别同比增长9.5% 10.7% 45.7%和16.3%[5] - 南博和中运博接待观众821万人次 其中外地观众占95% 按过夜游客人均消费1038元计算 直接带动当地消费超80亿元[5]   未来发展规划 - 推动各地文博场馆实行延时开放政策 提升开放服务效能[6] - 支持打造高品质展览 推出夜游项目和研学活动 开发爆款文创产品[6] - 实施"数字文物百宝箱"计划 推进"云上博物"数字博物馆建设 继续开展"家门口看大展"活动[6]
 延时开放一年,江苏文博场馆点燃文旅新引擎
 江南时报· 2025-09-18 16:07
 核心观点 - 江苏省博物馆行业通过政策创新和延时开放等措施 实现游客接待量显著增长和文化消费扩容 形成文化赋能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1][2][7]   机制创新 - 政策打破文博事业发展壁垒 全省13个设区市跟进出台延长开放时间等举措 [2] - 政策带动下84家博物馆接待观众8125.12万人次 同比增长19.09% [2]   延时开放 - 南京博物院延时开放101天/315小时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延时开放103天/312小时 累计接待1121.9万人次(+8.7%) [3] - 暑期91家延时开放博物馆推出1241场夜游活动 47家监测场馆接待人次同比增长22.05% [3]   展览与文创 - 全省博物馆举办1046个主题展览 4个展览入围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 [4] - 新开发文创产品4659种(+47.6%) 实现文创收入5.67亿元(+15.3%) [4] - 数字展巡演覆盖13个设区市 接待209.7万人次 文创销售1166.5万元 [5]   经济带动效应 - 暑期博物馆周边星级酒店入住率达88%(+25个百分点) 夜间消费同比增长25.2% [7] - 餐饮/住宿/娱乐/购物消费分别增长9.5%、10.7%、45.7%、16.3% [7] - 南博与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接待821万人次 外地观众占比95% 直接带动消费超80亿元 [7]
 全国备案博物馆总数超7000家
 长江商报· 2025-09-11 16:12
 博物馆体系建设 - 截至2024年底全国备案博物馆达7046家 其中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1660家 基本建立类型丰富主体多元的现代博物馆体系[1] - "十四五"期间出台展陈展览 公众教育 开放服务等系列改革发展政策文件 为行业提供顶层设计保障[1]   文物保护与藏品管理 - 全国博物馆新增藏品889.2万件/套 各地完成馆藏一级文物名录公布与家底清查工作[1] - 实施重点文物保护修复项目 重点保护珍贵濒危和材质脆弱的馆藏文物[1]   公共文化服务 - 中央五年累计投入免费开放补助资金超150亿元 接待观众总量超41亿人次[1] - 连年组织"博物馆里过大年"活动 积极推进数字化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1]   文化教育与传播 - 全国年举办展览超4万个 教育活动超50万场次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2] - 举办文物进出境展览300余场 打造"秦汉文明展""丝绸之路"等外展品牌 引进"金字塔之巅"等重磅进境展览[2]   供需优化措施 - 通过大馆带小馆 巡展 借展 联合办展 "云展览"等方式增强基层文化供给能力[3] - 科学实施预约机制 优化参观线路 在寒暑假及节假日通过调整预约量 取消闭馆日 延长开放时间等措施提升服务质效[3]   行业发展趋势 - "博物馆热"持续升温 热门场馆出现"一票难求"现象 反映公众需求激增[2] - 未来将加强博物馆科学规划 发挥央属大馆及省级博物馆辐射作用 推动基层博物馆差异化特色化发展[3]
 国家文物局:最大限度满足博物馆爆发式激增需求
 中国经济网· 2025-09-11 13:19
记者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月10日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 2024年底,全国备案博物馆数量达到7046家,平均每20万人拥有一家博物馆,其中免费开放6444家,占 比91%以上。五年间,中央累计投入免费开放补助资金超150亿元,接待观众超41亿人次。全国每年举 办展览超4万个、教育活动超50万场次,有力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传承,充分发挥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增进了人民精神力量。 "博物馆热"持续升温让一些热门馆在节假日"一票难求",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乔云飞表示,通过调研发 现,少部分博物馆优质藏品展品集中、需求集聚,导致供不应求,这是"供给侧"普遍规律。对此,国家 文物局将积极指导各地文物部门和热门博物馆采取一系列有效举措。一方面增强供给能力,通过大馆带 小馆,巡展、借展、联合办展、"云展览"等方式,把更多优质文化资源送到基层;另一方面提升服务质 效,科学实施预约机制,丰富优质文博内容,优化参观线路,提升公众参观体验。特别是在寒暑假和节 假日,进一步统筹安全和需求,通过调整单日预约量、取消闭馆日、延长开放时间等方式主动应对,最 大限度满足爆发 ...
 “十四五”期间我国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 文博游引领文旅新国潮
 央视网· 2025-09-11 11:14
央视网消息:国家文物局相关负责人在9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会上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国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博物 馆热"持续升温。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乔云飞称,一方面增强供给能力,通过大馆带小馆,巡展、借展、联合办展、"云展览"等方式,把更多优质文 化资源送到基层;另一方面提升服务质效,科学实施预约机制。特别是在寒暑假和节假日,通过调整单日预约量、取消闭馆日、延长 开放时间等方式主动应对,最大限度满足爆发式激增需求。 目前,全国备案博物馆数量达到7046家,其中免费开放6444家,占比91%以上,全国博物馆新增藏品889.2万件/套,每年举办展 览超4万个,年接待观众已近15亿人次。五年间,中央累计投入免费开放补助资金超150亿元,接待观众超41亿人次,随着近年来"博 物馆热"持续升温,也出现了一些热门大馆,特别是在节假日"一票难求"的情况。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采取有效举措进行应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