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物结构柔性纤维传感器

搜索文档
拓展人形机器人领域,专注柔性纤维传感器的「矩侨工业」获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 36 氪首发
36氪· 2025-05-23 09:21
公司融资与资金用途 - 公司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金慧丰投资、教育科技集团战略方、青岛和信 [1] - 融资资金将用于触觉及机器人皮肤研发迭代、增扩产线交付以及市场推广 [1] - 公司已开启新一轮融资 以推动机器人触觉产品研发及推广 多维资本担任本轮独家财务顾问 [1] 公司业务与产品 - 公司专注于柔性纤维传感器的研发与生产 产品以植物和布料传感器为核心 [1] - 产品包括机器人皮肤、手部触觉传感器等硬件设备 以及配套软件算法、养老医疗系统、汽车座舱舒适性评估系统等 [1] - 自主研发第四代纤维电阻式柔性纤维传感器 具备超高柔性、可死折、最小折叠半径小于0.1毫米、超高弹性和拉伸度等特性 [2] - 产品已通过数十万次车规级冲击测试 抗各类环境干扰 耐久性极佳 [2] 技术优势与创新 - 纤维传感器采用纤维尼龙内芯、纤维的压阻外芯和纤维的电极外芯 材料创新使其具备超高柔性 [2] - 织物传感器具有透气舒适、亲肤柔型的特点 能够像衣物一样适配各类场景 [2] - 灵巧手手套实现全掌多点触觉 最小触发力低至0.01N 量程高达3500千帕 [6] 市场应用与合作 - 重点拓展人形机器人领域 将纤维传感器做成可量产的大面积机器人电子皮肤 [3] - 与十余家头部人形机器人公司合作洽谈 提供上身、手部全掌、足底的皮肤套装 已实现批量交付 [6] - 产品在养老医疗领域应用 与天鹅到家、泰康、乐成养老、威高集团等数十家客户合作 提供智能化看护解决方案 [8] - 在汽车领域与头部车企合作 将传感器应用于汽车智能座舱 部分车型推进至量产环节 [8] 量产能力与成本控制 - 通过自建工厂、改造纺织机器、升级染整配方等 将生产成本大幅降低80% 一致性提升200% [11] - 工厂实现工业化卷对卷生产 年产能可达20万片 生产良率可达95% 新品打样时间24小时以内 [11] 团队背景 - 创始人张景淇毕业于英国约克大学电子工程系 曾担任小米生态链公司CTO 拥有多项相关发明专利 [11] - 核心团队来自中科院及智能硬件大厂 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以及智能硬件产品定义和量产经验 [11] 投资方观点 - 金慧丰投资合伙人周立峰认为公司提供了改变具身触觉游戏规则的解决方案 看好其引领人形机器人进入"全皮肤感知"新时代 [13] - 投资方持续看好团队在柔性纤维传感器方面的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能力 期待更多解决客户痛点的产品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