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Sensors
icon
搜索文档
光莆股份(300632.SZ)光集成传感器封装产品目前已在机器人等领域应用
格隆汇· 2025-09-17 16:36
公司业务进展 - 光莆股份光集成传感器封装产品已在机器人等领域应用 [1] - 公司积极布局光电编码及柔性材料在机器人关节控制上的应用 [1] - 公司积极探索柔性传感器在灵巧手等机器人核心触觉部件上的应用 [1]
光谷形成近百亿规模的传感器产业集群
经济观察报· 2025-09-13 19:55
光谷传感器产业集群规模 - 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已集聚超过100家传感器产业链企业 形成近百亿规模的产业集群[1] - 湖北省传感器产业规模超过200亿元 涵盖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系统集成及应用服务等完整产业链条[2] 龙头企业市场地位 - 华工科技温度传感器畅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全球市场份额高达70%[2] - 高德红外是国内唯一能同时生产制冷与非制冷红外探测器的企业[2] - 四方光电颗粒物传感器全球占有率第一[2] - 飞恩微电子汽车压力传感器全国销量领先[2] 产业创新平台建设 - 光谷智能传感技术创新研究院正式签约 光谷传感器产业创新联盟同步揭牌[3] - 联盟创始成员包括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10所 科研院所3家 企业45家[3] - 光谷构建"感存传算"全生态支撑体系 拥有全国唯一国家存储器基地 全球最大光纤光缆和光模块生产基地 智算算力规模中部第一[3] 产业发展战略方向 - 联盟旨在打造领军企业 培养创新平台 攻克卡脖子关键技术[3] - 聚焦智能装备、人形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及健康医疗领域开展技术产业化[3] - 实施"一个联盟聚力、一个规划引领、一场大会赋能、一个研究院驱动、一个产业园集聚"的战略布局[4] 相关ETF产品表现 - 食品饮料ETF(515170)近五日涨跌0.49% 市盈率21.30倍 份额减少3000万份至79.6亿份[6] - 游戏ETF(159869)近五日涨跌10.46% 市盈率45.43倍 份额增加9800万份至53.1亿份[6] - 科创半导体ETF(588170)近五日涨跌2.64% 份额减少1200万份至5.1亿份[6] - 云计算50ETF(516630)近五日涨跌4.47% 市盈率123.85倍 份额减少300万份至3.7亿份[7]
“中国光谷”组建传感器产业创新联盟
中国新闻网· 2025-09-13 19:20
图为光谷 传感器产业创新联盟揭牌。 主办方供图 据了解,光谷目前已集聚超过100家传感器产业链企业,形成近百亿元规模的产业集群。高德红外、华 工科技、四方光电、飞恩微电子等一批龙头企业,在红外、温度、气体、压力等多个传感器细分领域领 先全国甚至全球。 "联盟旨在打造一批创新创业的领军企业,培养一批扎根光谷、服务国家的创新平台。"华中科技大学集 成电路学院院长、光谷传感器产业创新联盟筹备组组长缪向水介绍,联盟创始成员包括华中科技大学等 10所高校、湖北光谷实验室等3家科研院所、四方光电等45家企业。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尤政表示,光谷传感器产业创新联盟和光谷智能传感技术研究院, 将瞄准智能装备、人形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及健康医疗领域,开展有组织的技术产业化,并深度融合 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 中新网武汉9月13日电 (卢琪)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又称"中国光谷")13日举办传感器产业创新发展交流 大会,同步成立光谷智能传感技术创新研究院,并组建光谷传感器产业创新联盟,共同促进该区域近百 亿元规模的传感器产业加速发展。 传感器被称为人工智能的"神经元",是工业互联网、车联网、人形机器人等未来 ...
广东60后大叔做超声波传感器:硬刚德日企业,年入6.17亿,港股上市
36氪· 2025-09-10 20:47
超声波传感器是一个比较成熟的产业,头部企业主要来自德国和日本,包括倍加福、西克、巴鲁夫、博 世、欧姆龙、基恩士、松下等。 奥迪威创始人张曙光生于1967年,祖籍广东,在兰州军工国企万里机电厂长大。1986年,考入兰州大学 物理系金属物理专业。大学毕业后,张曙光南下广东,当了一段时间中学老师。 奥迪威发布公告称,拟在境外发行股份(H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挂牌上市。 奥迪威位于广州番禺,成立于1999年,做超声波传感器和执行器。 它主要产品包括测距传感器、流量传感器、压触传感器及执行器、雾化换能器及模组、报警发声器等, 主要应用于智能汽车、智能 仪表、智能家居、智慧安防、工业控制和消费电子等领域。 1992年开始,他进入传感器行业,在工厂里当过工人、技术员、销售员。张曙光一直说,当初也不知道 为什么要做传感器,入行都是"误打误撞"。但有一点是无法抹去的,张曙光极有钻研精神。他是业余发 明家,奥迪威一百多专利中,有一半跟他有关。 奥迪威最早做电声器件,之后逐渐拓宽产品应用领域,目前公司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智能仪 表、智能家居、工业控制、安防和消费电子等领域。 汽车电子是奥迪威传感器最大的应用领域。奥迪 ...
森霸传感(300701.SZ)火焰探测红外传感器可应用于消防机器人
格隆汇· 2025-09-04 15:19
公司业务与技术应用 - 公司火焰探测红外传感器产品可应用于消防机器人领域 [1] 产品市场拓展 - 公司通过互动平台披露传感器产品的下游应用场景 涉及消防机器人市场 [1]
Vishay Precision Group (VPG) 2025 Conference Transcript
2025-09-04 05:50
公司概况 * Vishay Precision Group (VPG) 是一家专注于传感器和精密测量的上市公司 于2010年上市 是一家全球性公司 在其产品类别中专注于要求最严苛和性能最高的产品[3][4][5] * 公司业务分为三个部门:传感器(组件)、称重解决方案(模块)和测量系统(针对特定应用的专用产品)[7] 财务表现与长期目标 * 公司长期目标为实现低双位数(low teens)的顶线增长(包括有机和无机增长) 并实现45%毛利率 18%营业利润率和22%的EBITDA利润率[9] * 由于在运营效率方面的投资 公司相信现在可以在比最初设定此模型时更低的收入水平上实现这些利润目标[9] * 传感器部门长期以中高个位数(mid to upper single digits)增长 毛利率超过40%[8] * 称重解决方案部门增长更接近GDP增速加上(GDP plus) 其毛利率已从之前的百分之十几(mid teens)提升至最近一个季度创纪录的40%以上(forty plus percent)[8][17] * 测量系统部门以中个位数(mid single digits)增长 拥有超过50%的最高毛利率[8] * 在最近一个季度 称重解决方案部门实现了创纪录的毛利率[30] * 公司在过去几年中投资了超过5300万美元(53,000,000)的资本支出(CapEx)用于设施项目和自动化[16] * 公司预计今年还将实现额外的500万美元(5,000,000)成本削减[16] 市场机遇与增长动力 * 公司服务于广泛的市场 包括工业称重、通用工业、钢铁、测试与测量(含半导体设备)、精密农业、建筑、医疗、消费和运输[6] * 外部增长趋势包括电气化、数字化转型、工业自动化以及国防和航天技术[10] * 在电气化方面 公司业务涉及新电动汽车(EV)模型的测试、电动汽车电池的制造 以及其他电气化平台如电动垂直起降飞机(EVTOL)和电动自行车(ebikes) 来自EVTOL测试的业务已达数百万美元[11] * 在工业自动化方面 公司涉及机器人(包括人形机器人新形态和手术机器人)以及一般制造自动化 例如为化工、制药和食品饮料行业称量进入制造过程的配料和产品[13] * 在国防和航天方面 公司参与航天系统(如降落伞再入系统)的测试 产品用于卫星指挥控制系统和卫星本身 并涉及导弹和防御系统的指挥控制以及无人机(空中、海上和陆地)的测试[14] * 在数字化转型方面 公司业务涉及消费电子、半导体(前端和后端)以及数据中心和光纤的新机会[15] * 公司内部业务发展计划目前渠道中的项目有望在未来三到四年内带来1亿美元(100,000,000)的收入[20] 重点增长项目 * **人形机器人**:公司与两家领先的机器人开发商合作[23] * 与第一家客户合作近两年 仅原型产品就已产生400万美元(4,000,000)收入 公司的传感器被设计用于机器人的关节(肩、肘、腕等)以测量力和运动[23][24] * 与第二家客户新近合作 为其机器人的“手部”提供传感器 以提供触觉感知[25] * **新材料测试**:公司正在将其Gleebel平台(一种用于测试金属合金的先进工具)扩展到测试非导电材料或陶瓷等新材料 这些材料用于航空航天、能源甚至高超音速导弹(需在高达2000摄氏度的温度下性能完美)[26][27] * 新工具具有独特的冷却和加热腔室能力 可将特定时间段内的测试吞吐量提高十倍(tenfold increase)[29] * 已与阿拉巴马大学开始一项测试版(beta)合作 并即将与第二所大学达成另一项测试版协议[28][29] 近期运营动态 * 第二季度是公司连续第三个季度实现订单环比增长和 positive book-to-bill(订单出货比大于1)[29] * 公司看到了部分周期性领域复苏的迹象 并希望更广泛的工业经济持续改善[30] 公司战略与能力 *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围绕创新(利用深厚技术专长解决客户问题)和运营卓越(投资于运营能力)[16] * 业务发展战略包括通过持续研发投资、调整销售组织和利用新销售渠道来开发新客户并进入现有客户的新平台[18][19] * 公司已完成六次收购 并拥有良好的资产负债表 认为自身是增加高价值资产的优秀平台[19]
Ouster: A Speculative Growth Story With Cash To Spare
Seeking Alpha· 2025-09-02 22:31
公司业务与定位 - 公司Ouster Inc专注于开发先进激光雷达传感器 将现实世界数据转化为自动化系统解决方案 [1] - 公司处于业务发展早期阶段 正在获得市场关注度 [1] 投资价值分析 - 公司股票被认定为投机性买入标的 具有快速增长潜力 [1][2] - 公司属于被低估的投资机会 由高质量管理层驱动 [2] - 股票估值处于低位 具备强劲收益预期 [2][3]
用汽车传感器创新突围 力争全球领先
中国证券报· 2025-08-21 04:17
公司发展历程 - 1999年邬若军创立安培龙 从热敏电阻业务起步 逐步拓展至汽车和机器人领域 [1] - 2012年启动陶瓷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研发 2018年首次进入上汽通用五菱供应链 [3] - 2011年开始研发氧传感器 2024年11月实现为东风汽车前装小批量供货 [4] - 营收从2019年3.5亿元增长至2024年9.4亿元 实现跨越式发展 [5] 技术创新与突破 - 热敏电阻技术替代传统温度开关和保险丝 大幅降低变压器故障率 应用于空调和热水器行业 [2] - 陶瓷电容式压力传感器获得核心专利 包括"温度-压力一体式传感器"专利 [3] - 氧传感器研发累计投入超1.5亿元 掌握材料制备 流延及预层压 丝印 涂覆等核心技术 [4] - 形成敏感陶瓷技术和MEMS技术两大平台 布局集成电路设计 建立垂直产业链 [6] 市场拓展与客户成果 - 热敏电阻产品早期进入三星 GE 绿山咖啡 雀巢咖啡等国际品牌供应链 [2] - 压力传感器已批量供应比亚迪 吉利 长城 长安 赛力斯 理想 小鹏等车企 2024年进入北美新能源汽车供应链 [3] - 进入斯特兰蒂斯 大众 本田 丰田 日产等国际车企供应链 目标覆盖全球前十车企 [5] - 力矩传感器应用于机器人行业 实现对人形机器人及协作机器人客户小批量销售 [6] 研发投入与战略规划 - 2019-2024年平均研发投入占比达6.41% 2024年研发投入0.63亿元 同比增长32.10% [5] - 持续开发新产品包括汽车刹车力传感器 力传感器 瞄准机器人和自动驾驶新兴市场 [6] - 目标用十年时间成为全球领先的传感器企业 重点发展汽车传感器并拓展至全领域 [1][6] 行业地位与认可 - 2025年4月入选深圳市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 压力传感器国内市场份额领先 [3] - 氧传感器关键指标包括起燃时间 抗热冲击性能 绝缘性接近国际龙头水平 [4] - 机构预测2029年全球氧传感器市场规模达420亿元 市场空间广阔 [4]
【安培龙(301413.SZ)】传感器国产替代龙头,战略发展机器人用力传感器——首次覆盖报告(黄帅斌/陈佳宁/庄晓波等)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8-07 07:09
公司概况 - 安培龙是2019年第一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之一,主要生产热敏电阻及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氧传感器、力传感器等,产品应用于汽车、家电、光伏等领域 [4] - 2024年公司瞄准机器人、自动驾驶两大新兴市场,开发力传感器,有望打造第三增长极 [4] 财务表现 - 2020-2024年营业收入从4.2亿元增长至9.4亿元,CAGR 22.5%,压力传感器是营收增长的主要引擎 [5] - 2022-2024年毛利率在31%-34%区间内,净利率2024年为8.8%,归母净利润稳定在0.8-0.9亿元间 [5] 行业地位与市场空间 - 公司在热敏电阻及温度传感器产品上已与国际企业竞争,压力传感器有望成为国内车规级传感器进口替代的中坚力量 [6] - 预计23-29年全球温度传感器销售额CAGR达5.1%,24-26年国内压力传感器市场规模CAGR达10.2%,24-30年国内六维力传感器市场规模CAGR达47.5% [6] 技术与客户优势 - 公司自1999年开始围绕陶瓷敏感材料攻关,26年发展形成成熟工艺和较高技术壁垒,实现从基础材料研发到终端产品制造的全流程自主掌控 [7] - 客户包括美的集团、比亚迪、绿山咖啡等国内外知名品牌及其供应链企业,合作关系稳定 [7]
Vishay Precision Group(VPG) - 2025 Q2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8-05 22: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二季度营收7520万美元 环比增长48% [4] - 调整后毛利率41% 环比上升270个基点 [14] - 营运现金流600万美元 调整后自由现金流470万美元 [5] - 现金及等价物9030万美元 环比增加640万美元 [17] - 调整后每股收益017美元 同比提升013美元 [16]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传感器业务 - 营收环比下降18% 其中应变计产品增长被精密电阻销售下滑抵消 [7] - 订单量环比增长37% 创六个季度新高 订单出货比112 [7] - 光纤数据中心应用获得150万美元订单 预计Q3追加订单 [8] 称重解决方案业务 - 营收环比增长113% 主要来自交通运输和工业称重市场 [9] - 订单量2720万美元 环比增长36% 订单出货比092 [9] - 调整后毛利率402% 创历史新高 [14] 测量系统业务 - 营收1920万美元 环比增长51% [10] - 订单量2300万美元 环比增长181% 订单出货比12 [10] - 毛利率546% 受益于销量提升和产品组合优化 [14]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人形机器人市场累计获得150万美元后续订单 预计2026年进入量产阶段 [8] - 钢铁市场需求疲软 主要受汽车产量放缓及电动汽车生产延迟影响 [35] - 精密农业和医疗应用订单增长 部分抵消交通运输领域订单下滑 [9]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 - 上半年业务开发订单达1700万美元 全年目标3000万美元 [12] - 通过产能转移和效率提升 预计2025年减少固定成本500万美元 [13] - 新型UHTC系统即将完成测试 可提升陶瓷材料检测效率10倍 [11] - 出售不动产获得1100万美元净收益 用于降低债务 [17] 经营环境与行业竞争 - 关税政策导致二季度毛利率损失50万美元 预计Q3影响减弱 [6] - 全球经济活动保持稳定 但贸易政策和地缘政治带来不确定性 [14] - 钢铁行业面临高关税压力 影响设备检测需求 [35] 其他重要信息 - 2025年资本支出指引1-12亿美元 税率预期28% [16][17] - 将参加8月27日和9月3日的投资者会议 [46] 问答环节 人形机器人业务进展 - 单个机器人部件价值500-1200美元 量产阶段定价模式可能调整 [25] - 已为2026年量产做好产能准备 具体时间表取决于客户进度 [40] 运输与钢铁市场动态 - Q1运输大订单未在Q2重复 导致环比波动 [30] - 钢铁订单主要来自研发需求 而非产线检测设备 [35] 成本与盈利杠杆 - 每增加1美元营收 税前利润贡献约030-040美元 [27] - 500万美元成本削减计划已完成280万美元 剩余部分将在Q4完成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