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维生素胶囊
icon
搜索文档
伪科普“网红医生”抹黑“白大褂”
新华社· 2025-07-15 09:29
打开热门网络平台,不时有"妇科医生"给男士T恤带货,"骨科医生"推销美容产品,"神经康复科"医生 侃侃而谈食用益生菌的好处;还有人穿上白大褂、伪造专家资质,堂而皇之地向用户推荐药品。这 些"假科普、真带货"的视频,在老年群体中十分受欢迎。 当前,随着公众健康意识增强,医疗科普领域热度不断提升。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调查发现,一些网络平 台上本应传递专业知识、守护大众健康的医疗科普,近来却在流量裹挟下"变了味":从"耸人听闻"误导 受众,再到利用"擦边话题"博眼球,部分医疗从业者在平台上利用自身专业光环,以科普之名行"牟利 之实"。种种行为不仅消解了行业公信力,更置患者健康于风险之中。 明面科普,暗地里全是"生意" 一些平台对医疗从业者的身份审核漏洞,也助长了"造假引流"的气焰。很多账号并无认证信息,仅 凭"白大褂""手术服"等元素,以及与医疗相关的用户名便擦边带货。 "有的'网红医生'把医疗科普当作牟利工具,滥用专业权威为自己背书,假借科普名义违规导医导诊, 线上问诊,线下引流,直播带货……"7月4日,国家卫健委召开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胡强强指出当 前互联网健康科普存在的问题,再次将长期存在却未得到根治的医疗科普 ...
乱象!“网红医生”挂羊头卖狗肉
经济网· 2025-04-24 10:59
医生短视频生态的双面性 - 部分医务人员通过动画演示、情景剧等创新形式拆解医学知识,进行健康科普 [5] - 部分从业人员将医疗科普异化为牟利工具,滥用专业权威为商业利益背书,例如在科普时弹出购买链接推荐普通食品(售价99.9元/3瓶)[2][5] - 医生直播间存在售卖与医疗无关的商品(如护手霜、爆炸盐、内裤等)的现象 [5] 身份伪装与跨专业推广 - 部分博主通过标注"医院医师"、使用职业暗示昵称(如"王院长""刘医生")或身着白大褂出镜等方式伪装专业身份 [7] - 部分直播间认证的"执业医师"与实际出镜人员不符 [8] - 医生账号存在跨专业领域内容输出,例如泌尿外科医师推广药膏时讨论脚气、美甲等无关话题 [8] 商业化运作模式 - 健康管理咨询公司通过"知识科普+药品通用名暗示"方式推广处方药,引导网民搜索并完成电商转化 [10] - 医生在短视频中隐晦提及药品通用名,规避直接展示药盒或品牌名的风险 [10] - 健康科普类主播报价差异大,头部中医科主播60秒内视频报价近10万元,头部健康科普主播同类型视频报价高达37万多元 [10] - 30万元预算可匹配15~20个医生账号,涵盖百万粉丝头部账号与垂直领域腰部账号,合作周期为2~3个月 [10] 非医生达人的推广策略 - "母婴达人"和"美妆达人"通过讲解产品优势间接推广保健品,例如美妆博主以"熬夜导致气血不足"过渡到补血保健品推荐 [10] 监管政策与行业规范 - 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4个部门联合发文规范直播带货,重点打击违规变相发布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广告等行为 [11] - 上海推出全国首个"互联网健康科普负面行为清单",明确禁止以健康科普形式变相带货、与不良记录MCN机构合作等九类负面行为 [5][11] - 现行法律对冒充医生虚构疗效、无资质行医、超范围执业等行为设定多重约束,并规定医疗广告禁止承诺疗效或使用医生推荐用语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