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技术专利
icon
搜索文档
普华永道:AI与气候变化双重挑战下,中国企业迎来独特机遇
搜狐财经· 2025-06-24 16:10
中国企业转型路径 - 中国企业通过创新和优化运营模式在人工智能与气候变化双重挑战中开辟独特发展路径,聚焦于运营体系重构和优化,将技术革新与可持续发展深度融入价值链核心环节 [1] - 中国制造业中超3.1万家智能工厂应用AI,其中230余家工厂将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28.4%,碳排放平均减少20.4% [3] - 中国企业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展现出全球领导力,拥有全球40%的绿色技术专利,这些技术优势正通过新型运营体系转化为实际效益 [3] 全球商业模式重塑价值预测 - 到2025年,中国企业通过商业模式变革将额外创造高达1.66万亿美元的价值 [2] - 全球市场由此产生的价值增量将超过7万亿美元 [2] - 亚太地区预计将创造2.98万亿美元价值,北美地区1.55万亿美元,中国1.66万亿美元,印度0.33万亿美元 [2] 技术应用与可持续发展 - 中国企业将AI视作推动变革的核心要素,为应对气候变化更有意愿加大相关投资 [3] -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中国2025年发电量预计将超过火力发电,进一步推进"双碳"计划 [3] - 企业应聚焦利用AI推动流程创新和增长导向的运营转型,而不仅仅是降本增效 [3] 未来战略方向 - 中国企业需摒弃"简单跟随"策略,优先推动商业、运营和能源模式创新 [4] - 在建立信任、运用前沿技术和战略资源管理上持续精进,为长期发展筑牢根基 [4] - AI、气候变化及全球贸易将持续重塑产业格局,"赢家通吃"趋势或将继续 [4]
双碳科技与循环经济协同创新活动在上海举办
中国经济网· 2025-06-06 21:45
6月5日,以"杨浦新算法,科技再循环"为主题的"双碳"科技与循环经济协同创新活动在上海新国际博览 中心举行,来自产学研界的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双碳"科技与循环经济协同创新展开深度研讨,共绘绿 色发展新蓝图。 上海市杨浦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绿色低碳产业链链长李颖表示,历经二十年的探索,杨浦成功实现了 从"工业杨浦"到"知识杨浦"再到"创新杨浦"的转型升级。当前杨浦已经按下了绿色低碳发展的加速键, 2030年绿色低碳产业规模将达到500亿元左右。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开端,碰撞出更多创新火花、凝结出 更多应用硕果,合力打造人民城市最佳实践地。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以《碳足迹壁垒:欧盟之盾与中国之矛》为题,剖析了欧盟碳边境调整机 制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提出中国企业需以技术创新和标准升级应对"碳足迹壁垒",锻造国际竞争新优 势。 上海技术交易所总裁颜明峰发表《绿色技术点亮城市未来:低碳技术推动低碳城市发展》演讲,提出以 绿色技术交易为纽带,构建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城市应用的全链条生态,为低碳城市建设注入科技动 能。 签约仪式环节,杨浦区投资促进办公室聘任上海市各地在沪企业(商会)联合会为2025年度招商合作伙 伴,旨 ...
杨浦新算法 科技再循环 双碳科技与循环经济协同创新活动成功举办
活动概况 - 活动主题为"杨浦新算法,科技再循环——双碳科技与循环经济协同创新",由杨浦区人民政府指导、上海技术交易所主办、弗碳能源承办,吸引产学研界200余位代表参与 [1] - 杨浦区计划2030年绿色低碳产业规模达500亿元,正加速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转型 [1] 主题演讲 - 兴业银行鲁政委分析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建议中国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标准升级应对"碳足迹壁垒" [1] - 叶宽博士强调地方政府需通过因地制宜政策设计推动区域绿色转型 [2] - 汉高粘合剂技术分享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经验,提出将环保理念融入企业战略与运营 [2] - 上海技术交易所提出构建"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城市应用"全链条生态,推动低碳城市建设 [2] 签约合作 - 杨浦区与福建三明市沙县区达成双碳合作,结合生态资源与科技创新能力实现跨区域协同 [2] - 上海技术交易所联合欧冶云商、易迪尔信息开展CBAM申报及测算业务合作,助力企业应对国际贸易碳管理挑战 [3] 政策与平台发布 - 《杨浦区绿色低碳转型行动方案(2025-2030)》发布,明确未来五年转型路线图 [3] - "杨浦绿色低碳产业创新培育平台"成立,聚焦技术孵化与产业协同 [3] - 上海技术交易所推出"绿色技术专利池"和"绿色技术快检评估产品",加速技术市场化 [3] 技术创新成果 - 远景科技发布碳足迹AI管理平台,整合能源流与碳排流数据实现智能管理 [3] - 《循环利用产品降碳评定与标识应用要求》发布,填补国内循环产品降碳标准空白 [4] 圆桌讨论 - 产学研界探讨绿色技术与循环经济结合路径,提出需政策引导、技术突破与市场机制创新协同推动规模化发展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