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粗布床单
搜索文档
老人直播“卖苦”,一门算计好的生意
虎嗅· 2025-10-22 10:45
商业模式与运作体系 - 深夜老人“卖苦”直播是一套被高度资本化、标准化的商业模式,核心是将“苦难”概念进行标准化拆解和批量生产,最终转化为可量化的商业利润 [1][2] - MCN机构是运作核心,从受众定位、货盘策略、直播时段到利益分配均进行精准设计和牢牢掌控,并非老人自发的求助行为 [2][5] - 运营采用时间差策略,选择22点至凌晨2点开播以避开白天流量竞争并利用深夜流量红利,该时段用户具有注意力集中度高、情感共鸣需求强、决策疲劳导致冲动消费的“三高”特点 [3] 目标受众与货盘策略 - 目标受众画像清晰,女性粉丝占比平均高达69%,18岁至30岁用户群体超过73%,该群体共情能力强且深夜情感更脆弱 [2] - 商品客单价主要分布在几元至几十元范围,以日用品为核心品类以降低消费决策门槛并贴合城市年轻女性消费偏好 [3] - 部分直播间结合“助农”“非遗”概念提升商品溢价,例如有团队通过销售假冒大凉山农特产品实现超3000万元销售额,非法利润超过1000万元 [3] 利益分配与风险转移 - 利益分配严重失衡,老年人分成比例一般只有10%,大部分收入被MCN机构拿走 [5] - MCN机构以老人个人名义注册账号,自身仅幕后操控,一旦账号因虚假宣传被封禁可立即更换其他老人重启,法律风险完全由老年人承担 [5] - 单个“卖苦”账号封禁损失仅数千元,但MCN机构通过此类账号每月可实现数十万元盈利,违法成本远低于收益 [10] 行业影响与社会危害 - 此类行为已构成欺诈,司法案例明确其违法性质,如江西省南城县人民法院判决主播焦某某“退一赔三” [9] - 主要危害体现在对社会信任体系的破坏,导致“狼来了”效应,使真正需要帮助的老人陷入求助无门的困境 [10] - 乱象从早期个别案例演变为行业隐患,其造成的市场陷阱与社会成本持续发酵 [9][10] 监管应对与合规转型 - 监管政策密集落地,国家网信办2024年开展专项行动,重点整治编造苦情故事制造卖惨人设、利用公众同情心理牟利的问题 [12] - 直播平台强化自律措施,例如抖音出台新规明确公益类不得进行直播打赏、电商销售等营利性行为,严禁以公益为由获利 [13] - 行业探索合规转型,出现以“真实供给”替代“悲情人设”的模式,例如山东东营“银发妯娌”组合通过幽默接地气内容带货,其238元老粗布床单热销,并带动当地农产品销售,一年内靠直播卖出1万多斤滞销苹果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