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脂蛋白(a)[Lp(a)]口服小分子项目
icon
搜索文档
恒瑞医药签120亿美元出海大单创纪录 市值重回4000亿二季度55家基金加仓
长江商报· 2025-07-29 07:29
核心交易 - 公司与葛兰素史克(GSK)达成协议,将HRS-9821项目的全球独家权利(不包括中国区)和至多11个项目的全球独家许可选择权有偿许可给GSK [2][3] - 交易首付款5亿美元,潜在里程碑金额约120亿美元,创下公司创新药出海金额纪录 [2][4] - HRS-9821是一款潜在同类最佳PDE3/4抑制剂,处于临床开发阶段,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5] - 其他11个项目涉及肿瘤、呼吸、自免和炎症等领域,均处于非临床研究阶段 [5] 创新药出海成果 - 2024年以来通过转让独家权利等方式累计签单金额预计超200亿美元 [6] - 2025年3月与默沙东就Lp(a)口服小分子项目达成独家许可协议,总对价19.7亿美元 [5] - 2024年5月将GLP-1产品组合许可给美国Hercules公司,潜在款项超60亿美元 [5] 研发投入与管线 - 2024年研发投入82.28亿元,占营业收入29.40%,近10年累计研发投入422.67亿元 [7] - 截至2024年底拥有19款中国获批的1类创新药,90多个自主创新产品在临床开发中 [7] - 临床开发团队覆盖5000名研究者,开展约400项临床试验,包括多中心国际试验 [7] 财务表现 - 2024年创新药销售收入138.92亿元(含税),同比增长30.60% [8] - 2024年营业收入279.85亿元,归母净利润63.3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63%和47.28% [8]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72.06亿元,归母净利润18.74亿元,同比增长20.14%和36.90% [9] 市场反应 - 公告发布后公司股价涨停,市值达4117.72亿元,重回4000亿阵营 [10] - 2025年二季度55家基金公司加仓公司股票 [11]
创新药企海外授权交易大单频频,VC/PE退出或可增添新路径
证券时报· 2025-03-28 11:59
创新药企BD交易概况 - 恒瑞医药将脂蛋白(a)口服小分子项目HRS-5346的全球权益(除大中华区)授权给默沙东 [1] - 2025年前两个月中国创新药BD项目达16项 合作领域从肿瘤扩展至自免等新兴方向 [1][4] - 2024年全球31%跨国药企引进的创新药候选分子来自中国 [4] BD交易模式与规模 - BD交易模式包括首付款、里程碑付款和销售分成 例如和铂医药与阿斯利康合作涉及1 75亿美元首付款及最高44亿美元里程碑付款 [3] - 2023年药企BD交易金额已超过IPO融资金额 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创新药企license out金额达一二级市场融资额的8 5倍 [5] - 2019-2024年大额BD交易(>1亿美元)案例约100例 占同期创新药融资案例总数的6% 与IPO成功率(4 6%)相当 [8] 主要买家分析 - 买家分为两类:跨国药企(如阿斯利康、默沙东)和本土大药企 跨国药企现金储备超100亿美元 面临"专利悬崖"需补充管线 [7] - 美国药企在BD交易中最活跃 欧洲、亚洲药企如Gedeon Richter Plc 百奥泰等也积极参与 [7] - 海外基金开始关注中国First-in-class机会 包括新靶点、作用机制和治疗模式 [8] VC/PE的角色与影响 - 投资机构如启明创投、倚锋资本协助药企对接海外需求 通过BD实现投后管理 [4] - BD成为投资退出的补充路径 因对管线阶段要求比IPO宽松 但难以全面解决"退出难"问题 [11] - 部分药企通过BD返还投资人成本 换取退出条款松绑 如上市对赌的调整 [12] 药企BD的财务与战略价值 - 和誉医药2024年营收5 04亿元(+2544%) 净利润2830万元 扭亏主因BD收入(默克7000万美元首付款) [10] - 和铂医药2024年盈利730-2200万元 现金利润达2 2亿元创历史新高 [10] - BD不仅补充现金流 还可分摊研发风险 加速国际化 尤其在肿瘤、免疫等领域 [11] 行业趋势与估值 - 海外BD合同总金额常超企业现有估值的数十倍 显示国内创新药企价值或被低估 [12] - 中国创新药企通过BD刷新国际认知 外媒称"中国生物科技行业迎来DeepSeek时刻" [12] - 具备核心竞争力和出海能力的创新药企仍值得关注 但需维持对核心产品的控制力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