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

搜索文档
以数字化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深思)
人民日报· 2025-07-04 05:59
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 - 文化产业数字化是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集中体现,是满足精神文化需求和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增长点 [1] - 国家提出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1] - 数字化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深挖数据经济价值并克服"信息茧房"局限 [1] 数字技术驱动文化创新 - 新一代数字技术(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5G)加速创新,推动文化产业数字化步伐加快 [2] - 数字化激发文化创新活力,促进创作传播方式创新,汇聚广泛创作主体 [2] - 文化新业态16个行业小类一季度营收14846亿元,同比增长12.5%,增速快于行业平均水平6.3个百分点 [2] 数字化对产业链的影响 - 数字化延长文化产业链,培育新业态并形成新增长点,激发传统文化产业活力 [2] - 促进文化消费个性化,催生新商业模式,但同时对市场模式、价值观念、治理方式带来挑战 [2] 发展方向与内容质量 - 需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提升数字文化产品质量 [3] - 加强跨境文化数据风险评估和监管,促进安全流通 [3] 信息茧房与数据应用 - 数字化提升生产效率但导致内容同质化,需利用用户数据优化产品质量和市场规律探索 [4] - 信息茧房效应使消费者体验单一化,需拓宽产品来源、提升网络素养并优化信息推送机制 [4] 知识产权保护措施 - 数字文化产品出海面临侵权问题,需运用数字水印、版权区块链等技术加强保护 [5] - 建立数字版权交易平台,提供登记、交易、维权服务,促进合法流通 [5] - 加强国际合作,参与制定规则并打击跨境侵权行为,推动行业自律与标准建设 [5]
福州工会以赛促融 探索AI赋能实体零售新路径
环球网资讯· 2025-07-02 16:39
赛事概况 - 2025年"数质实体・数字新零售实体门店创新管理挑战赛"决赛在福州市职工创新创业创造中心举办,由福州市总工会指导,福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工会和福州市数字经济产业工会主办 [1] - 赛事聚焦AI工具应用和门店数字化管理,旨在通过创新思维推动传统实体门店转型升级,利用数字化工具提升门店运营效率 [1] 参赛与赛制 - 赛前邀请AI专家和行业导师对100余位参赛人员进行培训,内容涵盖AI工具实操和数字化痛点解决方案,最终30名选手进入决赛 [3] - 决赛选手运用生成式AI工具(如DeepSeek)、经营支付平台和自媒体引流工具,在门店陈设优化、顾客体验提升、精准营销引流、活动策划执行和销售业绩增长等环节展示AI赋能能力 [3] - 考评要点包括技术应用深度、创意广度、方案可行性和经营效果显现,体现"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用"的宗旨 [3] 赛事成果与影响 - 决赛评选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并颁发奖金以激励选手持续创新 [5] - 大赛激发零售行业职工钻研数字化技术的热情,为福州实体商业创新发展输送高素质技能人才 [5] - 福州市高新技术(数字经济)产业工会表示未来将继续发挥平台优势,推动AI赋能实体门店,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创新动能 [5]
和一个融资数亿,公司破产的朋友聊天
虎嗅· 2025-06-24 07:40
创业失败案例 - 一位Top2背景的创业者从成功被收购到二次创业失败,公司正在申请破产 [3][4][5] - 该创业者曾融资数亿元,但最终被供应商、员工和客户围堵讨薪 [6][7][8] - 失败原因包括:传统行业下行周期、高获客成本(抖音线索每个几百至几千元)、合规运营成本高 [12][13][14] - 资本市场不看好非硬科技/AI属性的传统行业公司,导致融资困难 [16] - 创业者反思创业教育理念存在问题,认为"改变世界"等理想主义口号不切实际 [22][23][24] 行业现状 - 传统行业面临严峻挑战,连上市公司都难以生存,除非采取本地化、极低成本或不合规运营 [13] - 多家曾受用户喜爱的公司(好好住、必要商城、欢牛蛋糕屋)相继出现欠薪、跑路、关停等问题 [28][29] - 创业环境变化明显,中关村创业大街冷清,学生就业倾向转向公务员 [41][42] 职场转型案例 - 一位军工企业B轮融资公司的工程师因公司3年无新产品而转行网约车司机 [49][50] - 该工程师面临中年职业危机,上有老下有小,无房无户口,靠兼职补贴家用 [50] - 网约车司机遭遇平台派单问题,连续接到不赚钱的短途订单 [48] 市场趋势 - AI领域被视为新的创业方向,但具体机会尚不明确 [33] - 快速变现(如赚1000万)成为部分创业者的新目标,而非长期主义 [36][39] - 资本市场偏好发生转变,硬科技和AI故事更受青睐 [16]
小型企业为何一定要做自媒体?不做你就亏大了
搜狐财经· 2025-06-20 18:08
小型企业自媒体运营的重要性 - 自媒体账号是小型企业在网上展示自己的重要平台,如微信公众号、抖音号、小红书等,成本低且易于建立 [1] - 消费者习惯通过手机搜索商品和服务,缺乏自媒体账号会导致潜在客户流失 [1] - 顾客可通过自媒体主动为企业宣传,效果优于传统传单 [1] 自媒体运营的具体策略 - 最佳内容发布时间段为早上8-9点(通勤时段)、中午12-13点(午休时段)、晚上20-22点(睡前时段),这些时段用户活跃度最高 [3][5] - 视频制作需注意光线充足、声音清晰、内容聚焦单一主题 [5] - 图文内容需用吸引人的标题(如"我家这个包子馅儿特别足"),搭配图片增强吸引力,结尾引导到店消费 [5] 工具与效率优化 - 推荐使用优采云等工具管理账号,可追踪浏览量并智能提醒内容发布时间 [7] - 单人经营店铺每周只需发布2-3次内容,单次耗时约10分钟(如开店前拍短视频或睡前撰写文案) [7] 常见问题解决方案 - 拍摄心理障碍可通过拍摄产品或不露脸方式逐步适应 [7] - 初期流量不足需坚持发布,内容中嵌入地理位置关键词(如"朝阳区最好吃的烧饼")提升本地搜索曝光 [7] 行业趋势与成功案例 - 线下自然客流减少,线上曝光成为小型企业获客的必要渠道 [7] - 典型案例显示,街边摊贩通过抖音展示制作过程可成为网红店铺并显著提升客流量(如鸡蛋灌饼摊主王大妈案例) [7]
“非主流”苏超爆火,背后是人的回归,是新消费升级
搜狐财经· 2025-06-18 11:28
苏超现象分析 - 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门票价格从5-10元上涨至300-600元,热门场次达600元[1] - 联赛无知名球星参与,未受商业化转播模式影响,假球风险低[1] - 文化认同和精神共鸣成为核心驱动力,取代功利主义和形式主义[1] - 与中超形成鲜明对比,反映消费者对真实体验的需求[1] 非主流繁荣现象 - 类似案例包括贵州村超、淄博烧烤、唐装汉服游洛阳等线下活动[1] - 自媒体崛起导致传统媒体如《新闻联播》和纸质报刊受众减少[2] - 公众注意力从报纸杂志转向手机自媒体平台[4] - 今日头条、抖音、快手等平台市值达数千亿至万亿规模[4] 消费模式变迁 - 电子商务取代传统零售,8848等早期电商已退出市场[5] - 直播带货和跨境电商成为主流购物方式[5] - 消费者偏好转向简单便利的生活方式,厌倦过度包装[5] - 低成本商业模式更受市场青睐[5] 市场趋势洞察 - 传统主流经济模式压制了市场活力[5] - 消费者真实需求未被充分重视[5] - 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决策模式能释放消费潜力[5] - 市场主导资源配置可促进经济发展[5]
3个月涨粉10w的AI养生视频博主,真的赚钱吗?
36氪· 2025-06-06 11:40
在整理最近3个月的小红书养生赛道爆款内容时,我发现:AI生成的养生视频出了很多爆款。 这些视频,用2D/3D卡通、或动态插画风格,快节奏地讲一些养生相关的小知识,很多数据都非常好,单条视频点赞上万、甚至上十万的不少,这些账号 也因此短短两三个月从0涨粉几万、上十万。 它们为什么会火?能赚钱吗?怎么变现?未来还值得继续做吗?可能会怎么发展? 今天,我们来好好唠一唠。 看逻辑:AI养生视频为什么会火 1、内容适配强 知识干货类内容跟AI视频,特别容易碰撞出火花。 以前的知识干货,要么是堆砌内容的图文,缺少趣味性,要么是真人口播视频,容易有说教感。而做成动画解说,会更有趣味性、减少说教感,但做动画 的门槛特别高,普通人做不了,就算去做,也要一周甚至十几天、个把月,才能做出一个几十秒的视频。 AI视频的出现,解决了动画视频的创作难题。 另外,养生赛道的内容"功利性"很强,从我收录的近期爆款选题来看,绝大部分爆款,都是"功能指向清晰的知识干货"类内容,特别适合用AI动画视频来 讲解,它的趣味性、新鲜感,短期内比其他形式更受手中喜欢,所以,AI视频跟养生赛道的化学反应尤其强烈。 | 发布/编辑时间 | | | | | - ...
告别“凭感觉”更新!米可网络用数据重构自媒体运营逻辑
搜狐财经· 2025-05-28 15:31
自媒体运营现状 - 许多企业仍采用"凭感觉"更新方式,缺乏科学依据,导致投入大但收效甚微,粉丝增长缓慢,流量转化困难 [1] - 米可网络通过数据重构自媒体运营逻辑,为企业开辟新路径 [1] "凭感觉"更新的弊端 - 内容创作仅凭个人喜好和经验,忽视目标受众兴趣和需求,导致内容与用户脱节 [3] - 发布时间安排随意,未考虑用户活跃时段,曝光量大幅降低 [3] - 例如美妆企业推送小众彩妆内容,忽略用户对热门产品的需求,阅读量低迷 [3] 米可网络的数据驱动策略 - 内容策划阶段利用大数据分析行业趋势、热门话题及用户搜索习惯、兴趣偏好 [3] - 根据数据发现目标受众周末晚上更关注护肤保养内容,针对性调整选题方向 [3] - 发布时间优化通过历史数据分析阅读量、点赞数、评论数变化规律,确定最佳发布时间 [4] 运营效果监测与优化 - 实时监测粉丝增长趋势、内容传播效果、用户转化率等数据,及时调整策略 [4] - 针对转化率低的内容分析原因(如内容质量或推广渠道问题),进行针对性优化 [4] - 某传统制造业企业合作后粉丝增长300%,内容曝光量提升500%,成功转化潜在客户 [4] 行业趋势 - 自媒体竞争加剧,"凭感觉"更新模式难以立足,数据驱动成为科学高效的解决方案 [4]
月薪5千和月薪2万没有本质区别
虎嗅· 2025-05-20 14:42
我的第一份工作月薪是20年前的5500,当时很满意,后来迅速涨到8000,12000,感觉自己还挺厉害 的。 今天回头来看,只觉得好笑。 好,过了几年等你有一天月薪1万,生活的确会发生一些变化。 租的房子大一些了,手机从小米换成苹果了,衣服可以买点牌子比如始祖鸟,感觉自己算个小中产了, 偶尔也敢跟朋友去高档馆子吃饭了,之前只敢混路边摊。 这时候你回头看,可能觉得生活变化很大。 变化大吗? 年轻时我把每个月这几千块万把块的收入差距看得太重了,其实拿月薪5000和月薪1万、2万没什么本质 区别。 我知道看文章的读者已经有人开始嘲笑"何不食肉糜"了,你先别着急,接下来我说原因。 三四线可能还行,月薪5000在一二线城市是个什么水平,非常一般,你只能住几百块的合租房,还过得 巨紧张,平时什么都不敢买,没有能力买房买车更谈不上成家。 所以你会想,有一天我可以月薪1万该多好。 正常人都这么想对吧。 我告诉你,其实没什么变化,你还是一个依靠出卖劳动力的打工人。 等你从月薪1万再变成2万也是一样,物质条件更好了些,但本质没有变化,任何时候公司裁员或者得罪 领导被排挤,分分钟失去收入被打回原形。 月薪5000如此,月薪1万、2 ...
一天打三份工的00后:下班才是搞钱的开始
36氪· 2025-04-30 09:02
00后打三份工现象分析 核心观点 - 00后群体中同时从事三份工作的现象在社交平台引发广泛讨论,相关话题笔记超14万条[1] - 多重职业选择背后反映年轻人对充实生活、职业探索及经济压力的综合考量[1][5][15][25] - 跨行业兼职模式为传统职业路径提供新思路,部分案例已形成商业化潜力[12][17][35] 职业组合类型 教育+餐饮+自媒体 - 钢琴教师(全职)+瑞幸咖啡师(时薪20-25元)+自媒体博主(千粉账号)[4][5] - 咖啡师工作带来作息规律调整,日均工作时间达16小时[5] - 自媒体内容获万级点赞,形成精神激励与潜在商业价值[11][12] 汽车制造+街舞教育+赛事DJ - 日本车企零部件设计师(月薪未披露)+街舞教师(月入1.5万)+赛事DJ[15][17] - 街舞教学覆盖3-4家机构,节假日DJ工作需提前1周准备70-80首歌曲[19] - 职业组合实现经济收入提升与爱好延续的双重目标[17][22] 设计专业+餐饮服务+酒旅业 - 视觉传达设计实习生+咖啡店员+女性清吧调酒师(综合月入1万+)[25][26][35] - 咖啡店与清吧工作带来人际互动价值,女性专属职场环境缓解焦虑[33][36] - 自媒体vlog记录跨行业体验,广告收入存在波动性[30][38] 行业交叉特征 - 服务业成为共性选择,咖啡师、调酒师等岗位提供灵活就业入口[5][35] - 艺术教育领域存在专业延续性,钢琴/街舞教学与主业形成协同[7][17] - 自媒体平台成为职业展示窗口,内容传播反哺线下业务[11][30] 职业发展动向 - 钢琴教师计划开设"钢琴咖啡厅"复合业态,实现技能商业化[12] - 汽车工程师持续投入街舞产业,已建立赛事DJ专业资质[19][22] - 设计专业学生通过多岗位试错寻找终极职业方向[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