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船海学科教育专有AI大模型
icon
搜索文档
文化中国行•校馆弦歌丨发扬哈军工优良传统 矢志强军报国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21 22:41
学校历史与传承 - 学校前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于1953年在哈尔滨成立,简称“哈军工”,其强军报国的信念始终传承不息[1] - 学校教学楼自1953年建成起,上下课铃声即为军号,并已沿用70余年[3] - 学校伴随抗美援朝炮火诞生,其精神内核是想的是党、为的是国、强的是军,是刻进骨子里的信念[13] 历史成就与贡献 - 在抗美援朝战争初期的中美武器装备对比中,中方在空军、海军、坦克等多个关键领域装备数量为0,凸显了当时装备的悬殊差距[7][8] - 学校创造了我国第一个风洞群、第一辆水陆两栖坦克、第一台舰载电子计算机等多个从0到1的奇迹[9] - 杨士莪院士牵头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理工结合、服务国家战略的综合性水声工程专业,填补了国内空白,其研究成果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定位系统奠定基础[13] 新时代发展与创新 - 学校在新时代打造了“悟空号”无人无缆深潜器,刷新了万米深海下潜纪录[15] - 学校打造了我国首个船海学科教育专有AI大模型,持续发扬哈军工优良传统[15] - 学校师生秉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强调一代人一代人的接力,将个人价值与国家需求紧密相连[18][20]
文化中国行 校馆弦歌丨发扬哈军工优良传统 矢志强军报国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21 20:29
学校历史与传承 - 学校前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于1953年在哈尔滨成立,简称“哈军工”,强军报国信念传承不息 [1] - 学校教学楼自1953年建成起即使用军号作为上下课铃声,已沿用70余年 [3] - 军号声被视为一种振奋人心的号角,激发学生的使命感和对前辈的追忆 [5][7] 历史背景与初创精神 - 抗美援朝战争初期,中美武器装备对比悬殊,中方在空军、海军、坦克等多个关键装备领域数量为0 [7][8] - 学校在抗美援朝烽火中诞生,秉持敢为人先、攻坚克难的精神,创造了我国第一个风洞群、第一辆水陆两栖坦克等多个从0到1的奇迹 [9] 科研成就与专业建设 - 杨士莪院士从天文物理专业转为水声学研究,牵头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综合性水声工程专业,填补国内空白 [13] - 杨士莪院士的研究成果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定位系统奠定基础 [13] - 学校在新时代研发的“悟空号”无人无缆深潜器刷新万米深海下潜纪录,并打造我国首个船海学科教育专有AI大模型 [15] 精神传承与人才培养 - “国家需要什么,我就研究什么”和“个高的就要去顶着”的担当精神是学校的核心信念 [13][15] - 学子秉持“用最初的心,走最远的路”的信念,强调将个人价值与国家需求紧密相连 [16][20] - 学校发扬哈军工优良传统,强调一代人一代人的接力,与强国强军同频共振 [15][18][20]
【文化中国行·校馆弦歌】发扬哈军工优良传统 矢志强军报国
央视网· 2025-10-20 20:29
想的是党、为的是国、强的是军,这是刻进哈军工人骨子里的信念。在哈军工纪念馆,杨士莪院士青年时期记录的笔记见证着报国图强的初心。"国家需要 什么,我就研究什么。"1952年,哈军工筹建伊始,杨士莪奉调前来,从原本的天文物理专业转为水声学研究。他牵头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理工结合、服务国 家战略的综合性水声工程专业,填补了国内空白,他的研究成果也为后来研制"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定位系统奠定了坚实基础。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1953年,伴随着抗美援朝的烽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在哈尔滨成立,简称"哈军工"。建校至今,学校强军报国的信念 始终传承不息,哈军工纪念馆上万件馆藏实物映照出一代代师生扎根黑土、报国强军的赤诚与担当。 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学楼青檐碧瓦、巍峨庄重,自1953年建成起,嘹亮的军号就是这所学校的上下课铃声,如今已经沿用70余年。 军号响起,使命召唤。在哈军工纪念馆,这张抗美援朝战争初期中美武器装备对比图,震撼着世人。中方空军0、海军0、坦克0、装甲车0、作战飞机0、舰 船0……如此悬殊的装备下,中国人民志愿军浴血奋战,顽强战胜强敌。这个展板同样震撼,这所伴随抗美援朝炮火诞生的学校,敢为人先、攻坚克难 ...
校馆弦歌丨“用最初的心 走最远的路” 强军报国的信念在这里传承不息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03 13:55
军号响起,使命召唤。在哈军工纪念馆,展馆内《抗美援朝战争初期中美武器装备对比表》震撼着世人。中方空军0、海军0、坦克0、作战飞机0、舰船 0……如此悬殊的装备下,中国人民志愿军浴血奋战,顽强战胜强敌。 195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在哈尔滨成立,简称"哈军工"。作为新中国成立初期,举全国之力兴建的第一所高等军事工程技术院校,它也曾是亚 洲规模最大的军事工程学院。 从1953年创建,到1966年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学院",再到1970年主体南迁、分建它校,学校强军报国的信念始终传承不息。2013年,哈军工纪念馆由哈尔滨 工程大学在哈军工原址建成,上万件馆藏实物,映照出一代代师生扎根黑土、报国强军的赤诚与担当。戳视频↓↓↓一起走进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军工纪念馆。 0:00 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学楼青檐碧瓦、巍峨庄重,自1953年建成起,嘹亮的军号就是这所学校的上下课铃声,如今已经沿用70余年。 哈尔滨工程大学退休教师 学校终身荣誉教授 李积德:军号声,像命令一样,是一种号角。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生 白鑫玉:我们上课铃下课铃是军号,有时候坐在教学楼的时候,我会想当年那些前辈们是不是也像我一样在这学习,可能我没有他们 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