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菲尼迪紧凑型SUV

搜索文档
日产全球裁员2万人背后……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15 07:57
经营重建计划 - 公司宣布"经营重建计划Re:Nissan",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2万人(较原计划9000人增加一倍多),约占全球员工15%,涉及生产、销售、管理、研发等多部门正式员工及临时工,计划在2024-2027财年完成[1][3] - 公司计划关闭7家工厂,将全球汽车工厂从17家整合至10家,日本本土工厂也在削减范围内,此前计划仅关闭中国、泰国等地3家工厂[3] - 公司放弃在日本北九州市建设下一代电动汽车电池工厂的计划,该工厂原计划投资1533亿日元生产下一代磷酸铁锂电池[3] 成本削减措施 - 公司将成本削减额度从4000亿日元提升至50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43亿元),其中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各削减2500亿日元,目标在2026财年实现汽车业务营业利润和自由现金流盈利[5] - 公司将暂停前沿开发和面向2026财年以后的产品开发,集中3000名员工进行成本削减活动,但通过缩短开发周期确保产品投放市场时间不延迟[5] - 公司将更新研发流程,精简全球研发资源,平均劳务成本降低20%,削减70%部件种类,整合优化平台,2035财年平台数量从13个减少到7个[5] - 公司主要车型开发时间将缩短至37个月,后续车型开发时间缩短至30个月,涉及新款日产Skyline、新款英菲尼迪紧凑型SUV等[5][6] 财务表现 - 2024财年(2024年4月-2025年3月)公司净亏损6709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27亿元),此前预警为7000-7500亿日元[1][7] - 2024财年公司营收12.63亿日元,同比微降0.4%,营业利润698亿日元,同比暴跌87.7%,净亏损6709亿日元(上一财年为净利润4266亿日元)[8] - 大额亏损主要由于计入近5000亿日元工厂资产减值损失,以及美国市场销售费用增加、重组费用等[8] 市场战略调整 - 公司将美国、日本、中国、欧洲、中东、墨西哥定位为主要市场,在美国将针对混动车领域采取应对措施,振兴英菲尼迪品牌[10] - 在中国市场,公司将投放新能源车型数量从8款提升至10款,计划在2027年夏季前完成[10] - 公司将加强与雷诺、三菱的合作,并与本田在智能化、电动化战略框架内继续合作[10] 业绩恶化原因 - 公司在美国市场缺乏当地大热的混动车型,产品线老化,未能从SUV、皮卡等细分市场增长中获益[8] - 在中国市场未能跟上电动化转型步伐,导致被动局面[10] - 2024年4-6月净利润暴跌,7-9月净亏损93亿日元,10-12月净亏损141亿日元[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