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化转型

搜索文档
雷诺进入福兰时代:如何助力联盟公司日产走出亏损?
中国经营报· 2025-08-02 11:12
中经记者 陈茂利 张硕 北京报道 7月31日,雷诺集团宣布新任CEO。 当日,雷诺集团董事会任命福兰为雷诺股份有限公司(Renault S.A.)首席执行官(CEO)兼雷诺汽车 简化股份公司(Renault s.a.s)主席。该任命于2025年7月31日正式生效,任期4年。 《中国经营报》记者关注到,在宣布该任命的当天,雷诺集团发布2025年上半年财报。雷诺集团营收达 276.4亿欧元,同比增长2.5%。同期,雷诺集团全球销量达到116.98万辆,同比增长1.3%。营业利润率 6.0%。 值得注意的是,受日产影响,2025年上半年,雷诺集团仅录得净利润5亿欧元。同比2024年上半年的14 亿欧元大幅下滑。 同时,雷诺集团未达到年初设定的至少7%营业利润率。对此,福兰未回避:"在充满挑战的市场环境 中,我们上半年的业绩表现未能达到预期目标。"不过,福兰也特别提到:"雷诺集团已经启动了一系列 应对措施,以确保全年计划达成。" 法国标致雪铁龙前研发工程师、浅觉深知咨询公司创始人陆盛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雷诺是一家 以法国及欧洲市场为主的车企。近年来,正在推进国际化。在中国动作频频——设立研发创新中心、成 立投资 ...
法拉利澄清第二款电动车相关传闻,理由是“没有生产”相关车型
环球网资讯· 2025-08-02 11:08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8月2日消息,针对外界关于法拉利第二款电动汽车生产计划推迟的传言,法拉 利方面近日作出明确回应。法拉利CEO贝内代托・维尼亚在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上否认了该传 言,强调所谓的第二款电动车"连影子都没有",官方层面"压根没存在过",并表示"我们从未提过第二 款或第三款电动车"。 来源:环球网 据了解,此前曾有外媒报道称,因"市场毫无需求",法拉利第二款电动车计划已两度延期,知情人士更 透露该车预计要到2028年之后才会问世。此次维尼亚的表态正式澄清了这一传闻。 与此同时,维尼亚对法拉利首款电动车的进展表达了"充满信心"的态度,称其"连一小时都没有延误"。 他透露,几周前曾在赛道试驾该款电动车的原型车,并表示"我们对这次发布激动万分"。尽管其未透露 新车具体细节,但此前有测试车采用玛莎拉蒂Levante车壳进行伪装测试,因此不排除这款车会走GT路 线,而非传统超跑。 据悉,法拉利首款电动车定价将超过50万美元,采用限量生产方式,按照计划,明年将开启交付。 在电动化转型方面,法拉利此前提出的目标保持不变:到2030年,纯电动车将占总销量的40%,混动车 型占40%,剩下20%仍为燃油车 ...
东风汽车新公司首秀发布新战略
长江日报· 2025-08-02 08:21
现场,东风奕派科技一口气揭晓多个重磅信息:2026款东风奕派eπ008正式上市,限时先享价为17.36万元—19.06万元;风神L8迎来全 球首秀。令人瞩目的是——东风奕派科技与华为将联合打造一个全新智能精品系列,首款车型为高端中型智能SUV,最快2026年登场。 8月1日晚,在武汉经开区武汉体育中心,一场硬核发布会刷屏车企圈: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奕派汽车科技分公司(以下简称东 风奕派科技)正式亮相,发布"未来之翼"战略,并宣布与华为达成深度战略合作。 发布会现场。 东风奕派科技与华为强强联手打造的全新智能精品系列车也备受关注。"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拿出最先进的技术、最优的资源, 在智能汽车产品开发、营销和生态服务等方面深化合作。"东风奕派科技总经理汪俊君介绍,该系列将搭载华为乾崑智驾平台与鸿蒙智能座 舱系统,致力于打造"含华量"最高的智能产品矩阵。据悉,未来这个系列将"每半年一款"持续推出新产品,逐步构建涵盖SUV、轿车等多 形态的完整产品族群。 此外,东风奕派科技加速扩充产品矩阵,目标到2028年产品数量达到20款。"每款车型,每年进化,常用常新。"汪俊君说。 编辑:胡之澜 这不仅是一场发布会,也 ...
大众、宝马、奔驰半年业绩下滑明显,中美市场成两大主因
观察者网· 2025-08-01 08:49
财务表现 - 大众、奔驰、宝马三家欧洲汽车制造商上半年营收与利润均呈现较大幅度下滑 [1] - 奔驰上半年销售收入726亿欧元同比减少8.6% 税后净利润27亿欧元同比降低55.8% [3] - 大众第二季度营收808.1亿欧元同比下降3% 营业利润38.3亿欧元同比下降29.4% [3] - 宝马上半年销售收入677亿欧元同比下降8% 税后净利润40亿欧元同比下降29% [3] 销量数据 - 奔驰上半年全球销量同比下降8%至107.6万辆 中国市场销量同比下降14% 美国市场下降6% 欧洲市场下降3% [4] - 宝马上半年全球销量下降0.5%至120.7万辆 欧洲市场增长8.2% 北美增长3.4% 中国市场下滑15.5% [5] - 奔驰主力车型在华零售销量:GLC(70,185辆) C级(69,693辆) E级(65,892辆) GLB(19,343辆) A级(7,651辆) [5] 中国市场影响 - 奔驰和宝马将业绩下滑归因于美国关税和中国市场激烈竞争 [3] - 外资品牌在华销量下滑趋势明显 德系豪华品牌面临智能电动车冲击 [6] - 中国作为德国车企在欧洲外最大市场 是其智能化与电动化转型的关键试炼场 [6] 技术转型 - 德系车企强化在华研发投入 奔驰宝马与Momenta合作 奥迪牵手华为 [8] - 宝马电动化转型成效显著 上半年新能源车销量大涨18.5%至31.8万辆 纯电车型增长15.7%至22万辆 [8] - 奔驰和奥迪电动化产品战略延迟 导致市场表现疲软 [8] 美国关税影响 - 大众因美国关税成本增加13亿欧元 将全年收入预期从增长5%下调至持平 [9] - 奔驰预计关税影响达4.2亿美元 汽车业务利润率下调至4%-6% [12] - 宝马预计关税对汽车部门利润率影响约1.25个百分点 维持全年税前利润110亿欧元目标 [12] 战略调整 - 奔驰实施"新阶段绩效"计划 通过全球生产布局优化和成本控制应对挑战 [13] - 宝马基于Neue Klasse新时代产品展开电动化全面攻势 [8] - 大众和奔驰通过全球裁员潮和战略转型规划挽回财务损失 [12]
奔驰大电池新车,计划采用吉利插混技术|36氪独家
36氪· 2025-07-31 23:57
奔驰与吉利合作开发插电混动系统 - 奔驰计划与吉利合作开发一款针对中国市场的超长续航插电混动新车,关键方向已确定,细节仍在协商[1] - 奔驰回应称该消息不属实,但双方今年已有一系列合作,包括采购吉利系亿咖通和星际魅族的联合座舱方案[1] - 奔驰新混动项目已启动预研,目标油电同驱、超长续航,目标续航超1000公里[1] 奔驰现有插混技术及市场挑战 - 奔驰当前采用P2并联式混动系统,纯电续航较短(如GLC插混版仅115公里),落后于国内主流竞品(如问界M8纯电续航310km、极氪9X达380km)[2] - 2025上半年奔驰中国销量下滑18%至29.31万辆,纯电车型销量下降24%,插混车型增长34%[4][5] - 独立研发单档DHT技术需3-4年,与成熟企业合作成为更务实选择[6] 奔驰选择吉利的核心原因 - 吉利是奔驰第二大股东(持股9.69%),双方已有Smart品牌合资及内燃机合作历史,吉利研发能力获奔驰信任[7] - 吉利插混技术新进展:极氪9X搭载800V高压系统、6C快充、纯电续航380公里,零百加速3秒级[8] - 奔驰本地化推进中频繁与吉利合作,如采用Flyme Auto车机系统,由亿咖通和星际魅族联合开发[9] 吉利的发展与战略价值 - 2025上半年吉利总销量193万辆(同比+30%),新能源车销量破百万(同比+73%),星愿车型销量20万辆[9] - 吉利通过合作豪华品牌(如奔驰)加速转型,2025年销量目标上调至300万辆[9] 行业技术趋势与竞争格局 - 中国市场插混技术主流转向单档DHT(比亚迪DM-i、吉利超级电混)和增程式(理想、问界)[3] - 纯电续航和经济性成为消费者关注重点,奔驰需紧跟行业趋势提升竞争力[2]
宝马,突发!
中国基金报· 2025-07-31 21:10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销售收入677亿欧元,同比下降8% [2] - 税后净利润40亿欧元,同比下降29% [2] - 第二季度销售额3393亿欧元,同比下降82% [3] - 第二季度息税前利润266亿欧元,同比下降314% [3] - 汽车业务息税前利润率54%,上年同期84% [3] 业务板块表现 - 汽车业务收入58654亿欧元,同比下降69% [3] - 摩托车业务收入1767亿欧元,同比下降51% [3] - 金融服务收入20104亿欧元,同比增长43% [3] - 汽车业务EBIT同比下降328%,摩托车业务EBIT同比下降19% [3] 地区销售情况 - 中国市场销量下降155%,高端车型消费疲软 [4] - 欧洲市场第二季度取得双位数增长,市场份额扩大 [4] - 美洲市场上半年累计增长34% [4] 电动化转型 - 全球电动化车型累计交付3189万辆,同比增长185% [4] - 电动车型占比超过25%,欧洲市场增速最佳 [4] - 纯电车型增长主要由i4、iX1与iX驱动 [4] - 插混车型在欧洲市场表现强劲 [4] 战略规划 - 计划到2027年推出超40款全新及改款车型 [4] - 新产品将覆盖所有细分市场和驱动类型 [4] - 强调全球化布局、创新实力和产品吸引力 [4] 市场反应 - 欧股连续多日下跌,股价报84欧元/股 [5] - 总市值476亿欧元 [5]
电动化占比超1/4、个性化车型表现抢眼,宝马上半年业绩韧劲足
中国经济网· 2025-07-31 16:29
全球销量表现 - 公司上半年全球销量超过120万辆 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1] - BMW M品牌累计交付超10.6万辆 同比增长6.5% [1] - MINI全球销量劲增超过17% [1] - 劳斯莱斯二季度交付量同比增长9.4% [1] 电动化转型进展 - 公司电动化车型(含BEV/PHEV)销量同比增长18.6% 占总销量超1/4 [2] - 第二季度纯电汽车累计销量突破150万辆(自2013年i3开始计算) [2] - MINI品牌纯电车型占比达34.3% 电动MINI Aceman等新车型推动销量增长17.4% [2] 研发与产品规划 - 上半年研发投入超过40亿欧元 聚焦新世代技术集群 [2] - 9月将推出首款新世代车型BMW iX3 计划到2027年推出40余款全新及改款车型 [2] - 新车型将覆盖所有细分市场和驱动类型 融入创新技术集群与全新设计语言 [2] 战略方向 - 公司商业模式建立在全球化布局 创新实力 技术开放路线三大支柱上 [1] - 采用多品牌 多技术路线并行策略 高端个性化品牌表现突出 [1][2] - 新世代车型陆续落地将为发展注入新动能 [2]
大众汽车集团上半年营业利润暴跌33% 下调全年业绩展望
财经网· 2025-07-31 12:17
德国当地时间7月25日,汽车巨头大众汽车集团公布了2025年上半年成绩单。业绩报告显示,德国大众2025年上半年营 收达1584亿欧元,同比基本持平;营业利润同比下降33%至67亿欧元,税后利润下跌超过38%,至44.7亿欧元,低于市 场预期。 大众汽车集团的这份财报的多项核心指标表现不佳,其在电动化转型方面也存在巨大压力。 营业利润大降约33% 据央视财经,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德国大众汽车集团销售收入为1584亿欧元,而去年同期这一数字为1588亿欧 元;营业利润为67亿欧元,较去年同期的100亿欧元大幅下降约33%,税后利润更是同比下降超过38%,至44.77亿欧 元。 大众方面称,导致利润大幅下滑的核心因素之一,正是美国政府对电动汽车及零部件加征的新一轮进口关税。这一政策 给大众集团带来了高达13亿欧元的成本负担。 此外,还涉及奥迪、大众乘用车和旗下软件部门Cariad的重组拨备7亿欧元,以及与二氧化碳排放法规相关的费用支出 等也影响了公司业绩。 与此同时,大众汽车还下调了2025年全年业绩展望,预计2025年全年销售收入将与上一年持平,低于此前预测的5%最 高增幅。 图源:央视新闻 多位德国 ...
奥迪利润暴跌37.5%!关税重拳与转型阵痛重创德国汽车工业
华夏时报· 2025-07-31 09:33
奥迪2025年上半年业绩表现 - 营业收入325.7亿欧元,同比增长5.3% [1] - 营业利润暴跌45.2%至10.87亿欧元,税后利润重挫37.5%至13.46亿欧元 [1] - 营业利润率从6.4%腰斩至3.3%,净现金流萎缩至9亿欧元(同期为11.3亿欧元) [1] 业绩下滑的核心原因 - 美国关税冲击:4月起美国对欧盟汽车关税从2.5%提高至25%,7月降至15%,但上半年已造成6亿欧元额外支出,占营业利润的55% [2] - 上游供应商因美国钢铝50%高关税转嫁成本,进一步挤压利润 [2] - 电动化转型投入巨大:研发纯电平台、智能驾驶技术等,燃油车业务收缩但固定成本短期内难以下降 [2] 销量与市场表现 - 全球交付量783531辆,同比下降5.9% [3] - 欧洲(除德国)销量231505辆,同比下滑4% [3] - 德国本土销量103273辆,同比微增0.7% [3] - 北美(除墨西哥)销量98712辆,同比下滑9%,美国市场暴跌19.4% [3] - 中国市场销量287600辆,同比暴跌10.2%,占全球总销量的36.7% [3] 电动化进展与挑战 - 德国纯电动车销量同比暴涨76.2%至20505辆 [4] - 中国纯电动车销量仅7897辆,同比暴跌23.5%,产品力、品牌认知等落后于本土新势力 [4] - 中国新能源市场竞争激烈,奥迪在智能座舱、智驾、性价比等方面难以抗衡 [4] 行业整体困境 - 大众集团(奥迪母公司)因美国关税额外成本13亿欧元,营业利润同比下滑33% [5] - 梅赛德斯-奔驰汽车业务现金流从94亿欧元锐减至30亿欧元,宝马从48亿欧元降至44亿欧元,大众从71亿欧元降至33亿欧元 [5] - 德国车企面临"双轨困境":传统优势领域受政策狙击,电动化转型滞后 [5] 技术代差与生态短板 - 中国已建成120万座超充站,800V高压平台车型占比45%,德国仅18万座超充站,高压平台普及率不足15% [6] - 中国新能源产业链形成"电池-电机-电控"闭环,宁德时代、华为等技术标准输出全球 [6] - 德国北伏电池工厂规划产能200GWh,仅相当于宁德时代2024年实际出货量 [6] 转型应对措施 - 奥迪计划2029年底前在德国裁减7500个岗位,中期每年节省10亿欧元成本 [3] - 大众集团与国轩高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7] - 大众集团向小鹏汽车增资15亿欧元深化技术合作 [7]
本田大撤退,日系的崩溃
钛媒体APP· 2025-07-30 09:25
本田在华生产基地调整 - 东风本田于2022年1月接手神龙汽车二厂项目并改造为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 [1] - 2024年7月本田中国宣布将于11月关停武汉东风本田二厂产线 广汽本田也宣布10月关闭广州开发区工厂 [1] - 2025年7月消息显示停产不到一年的东风本田二厂将转为商业地产开发项目 已进入置业偏好调研阶段 [1] 本田新能源车型市场表现 - 本田新能源车型近一年(2024年7月-2025年6月)在华累计销量不足2.4万台 月均不足2000台 [2] - 广汽本田e:NP1和e:NP2近一年销量分别为2062台和3312台 雅阁PHEV和皓影PHEV销量为7265台和3031台 [2] - 东风本田e:NS1和e:NS2销量仅1473台和940台 CR-V PHEV和英仕派PHEV销量为1378台和683台 [3] - 东风本田灵悉L上市9个月累计销量不足1000台 [3] 本田整体销量下滑情况 - 2025年6月东风本田销量2.70万台同比下降23.62% 上半年累计14.90万台同比下降37.40% [7] - 2025年6月广汽本田销量3.00万台同比下降12.61% 上半年累计15.46万台同比下降25.63% [7] - 东风本田2020年销量85.03万台 2024年降至42.82万台 累计降幅49.64% [9] - 广汽本田2020年销量80.58万台 2024年降至47.06万台 累计降幅41.60% [9] 日系三强在华销量对比 - 丰田在华销量拐点在2021年194.40万台 到2024年底累计降幅8.64% [12] - 日产拐点在2018年156.40万台 到2024年底累计降幅55.46% [13] - 本田在2020年达到162.70万台高峰 到2024年底累计降幅44.76% [13] 本田在华发展问题分析 - 新能源转型策略失误 早期依赖"油改电"车型 后续推出的e:N系列和独立品牌表现不佳 [16] - 对中国市场变化反应迟缓 未能及时应对自主品牌崛起和新能源趋势 [16] - 产品开发策略保守 采用"一次开发 两边押注"模式 导致产品缺乏竞争力 [18][20] - 传统燃油车优势丧失 在比亚迪、吉利等自主品牌冲击下市场份额持续下滑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