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力

搜索文档
研判2025!中国肉毒素行业发展历程、产业链、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在颜值经济与医疗需求的双重驱动下,肉毒素行业市场需求持续上涨[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13 09:26
肉毒素行业核心观点 - 中国肉毒素市场规模从2017年19亿元增长至2024年9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6.6%[1][13] - 肉毒素应用场景从传统除皱瘦脸扩展至治疗偏头痛、肌张力障碍等医疗领域[1][13] - 行业呈现"六分天下"竞争格局,保妥适、衡力、乐提葆等6款主要产品占据市场[15] - 重组A型肉毒素因生物风险低、生产效率高等优势成为未来技术发展方向[25] 行业概述 - 肉毒素通过阻断神经肌肉冲动实现除皱瘦脸效果,目前使用剂量仅为安全剂量的1%[3] - 7种肉毒素类型中A型主要用于医美,B/E型改善皮肤,C/D型用于灭鼠剂[5] - 行业发展历经1956-1985萌芽期、1986-2015启动期,现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7] 产业链分析 - 上游原材料为蛋白质丰富的肉类/乳制品,经发酵提纯制成制剂[9] - 下游通过医美机构、电商等多渠道触达消费者,形成完整产业链[9] - 2024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达2880亿元(+8.03%),肉毒素为关键组成部分[11] 市场竞争格局 - 复星医药RT002肉毒素产品2024年9月获批上市[19] - 爱美客2024年研发费用同比增21.41%,注射用A型肉毒素进入审评阶段[21] - 主要企业包括复星医药、昊海生科、华熙生物等上市公司[17] 发展趋势 - 三四线城市渗透率提升+消费群体年轻化驱动需求增长[23] - 国家加强追溯体系建设,监管政策持续收紧[24] - 重组A型肉毒素技术将突破传统产品分子结构限制[25]
戚薇承认了!张檬哭求“别整容”!肉毒素频翻车,你还敢跟风吗?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14 12:14
文章核心观点 肉毒素在医美领域虽受欢迎,但市场存在水货、假冒伪劣产品及商家“套路”消费者等问题,行业安全隐患大;随着多家企业加入,市场格局多元化,未来监管完善有望扩大正规市场规模,消费者选择医美项目需牢记“三正”并谨慎对待[4][22][28] 明星医美翻车案例 - 戚薇因注射肉毒杆菌过多,加上发烧脸部浮肿致“眼睛变形”,提醒粉丝医美要适度 [1] - 王灿注射肉毒杆菌缩减斜方肌厚度,引发全身过敏反应 [2] - 张檬因“馒化脸”后悔整容,称其毁掉演艺生涯 [2] - 娄艺潇过度填充苹果肌和尖下巴,被指“失去个人特色” [2] 肉毒素中毒情况 - 今年互联网上注射肉毒素引发中毒讨论增多,律所常接到中毒维权咨询 [4] - 中毒多因注射剂量过大或使用假冒伪劣产品,市面上来源不明产品毒素浓度和效价无保证,轻微者有头晕等症状,严重者危及生命 [4] 肉毒素市场水货问题 - 假冒、水货肉毒素产品以低价非法流通,销售量远超正规渠道 [4] - 非正规作坊生产肉毒素成本低、利润高,毒素浓度不确定,风险大 [8] - 非法走私是假冒伪劣肉毒素另一来源,安全隐患大 [10] 求美者被“套路”现象 - 代理商在社交平台推销肉毒素,下级经销商非法注射,用扮“VIP客户”等手段诱骗消费者 [12] - 经销商多无执业医师资格,美甲美睫店等也涉足,消费者接受上门服务维权举证难 [12] - 正规渠道肉毒素使用也有猫腻,机构低价引流,消费者可能中途加价 [13][20] 肉毒素市场竞争格局 - 2020年国内医美肉毒素产品市场规模39亿元,预计2025年达114亿元 [22] - 2020年前国内肉毒素市场“双雄并立”,后变为四家争霸,多家企业加入带来多元化竞争 [22] - 爱美客、四环医药、华东医药等企业在肉毒素领域有布局,有望重塑市场格局 [23][24] 产业发展及消费者建议 - 我国肉毒素监管严格,市场普及度初级,临床应用拓展和监管完善有望带来行业增长和正规市场扩大 [25] - 肉毒素中毒救治难,抗毒素紧缺,建议30岁以上年轻女性一年注射不超3次 [27] - 消费者选择医美牢记“三正”,核实机构和医师资质,关注产品本身,注射前建议皮试 [28][29] - 轻医美需按疗程治疗,肉毒素除皱效果有限,建议按剂量使用,勿轻信夸张宣传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