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认知微压氧舱
icon
搜索文档
银发赛道里的具身智能:“懂养老”比“像人”更重要
北京商报· 2025-07-30 20:49
行业趋势 - 康养机器人行业的核心价值在于匹配养老场景的真实需求而非模仿人形[2] - 行业共识是机器人形态需由具体场景需求决定而非追求技术炫酷[4] - 2025北京智能康养机器人应用大赛展示53件产品涉及电动轮椅、医疗康复支架等多样化形态[1] 市场规模 - 2023年中国养老机器人市场规模达250亿元预计2030年增长至660亿元CAGR15%[7] - 中国60岁以上人口达3.1亿占总人口22%2035年将突破4亿占比超30%[6] - 养老护理员需求缺口达600万实际在岗仅50万催生百亿级机器人市场空间[6][7] 产品创新 - 优必选认知微压氧舱整合眼动仪与富氧系统实现评估-训练-疗养闭环已进入上海深圳机构[5] - 海百川陪伴机器人通过32个面部部件模拟表情和6种方言对话满足情感需求[6] - 技术专家指出电机等硬件优势可支持多功能形态但落地取决于场景最优解[6] 商业化路径 - 当前机构端采购占比超90%因单机械臂成本5-50万元全套设备超百万[7] - 海百川采用toB先行策略已在6地区社区中心落地计划逐步向家庭端渗透[8][9] - 行业短期依赖机构标准化场景长期瞄准家庭市场通过情感化设计培养用户黏性[9] 行业挑战 - 机构定制化需求推高边际成本如同社区老人对机器人外观的截然相反要求[10] - 数据采集需深入养老院人工操作成本高企且受隐私限制算法依赖硬件推高成本[10][11] - 中小企业数据积累薄弱呼吁健康数据开源共享以降低全行业研发成本[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