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陪伴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新闻1+1丨养老机器人,如何走进现实?
央视新闻· 2025-10-31 02:51
行业核心观点 - 中国养老护理员供给缺口高达550万,为养老机器人行业创造了巨大的市场替代需求 [1] -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为养老机器人提供了解决养老需求的新路径,行业正处于从研发向应用过渡的关键阶段 [1][4] 养老机器人产品分类与应用场景 - 产品按应用场景分为三大类:居家场景(如智能护理床、陪伴机器人、清洁机器人)、社区场景(如社区巡检机器人、健康监测机器人)以及机构场景(如送餐机器人、移位机器人、认知障碍干预机器人) [1] - 当前主要研发和应用方向集中于上述三大场景,这些产品类型代表了未来的养老需求 [1] 老年人对养老机器人的核心需求 - 健康监测是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刚需,可针对潜在风险提前预警 [2] - 情感交互需求突出,期望机器人能分析情绪、陪伴聊天以提升生活质量 [2] - 失能老人的生活照料是刚性需求,包括移位、清洁护理、喂食等具体服务 [2] 养老机器人商业化面临的主要挑战 - 安全性是商业化最大难点,要求对人实现零失误操作,例如喂饭机器人需具备防止呛咳等防护能力 [3] - 当前技术存在局限性,需进行应用对象筛选,限定特定老人群体使用以控制风险 [3] 养老机器人技术发展路径与未来展望 - 行业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过去是人工护理,当前是人机协作辅助护理,未来是通用人形机器人替代保姆 [4] - 未来实现普遍落地的关键在于研发出安全可靠的多功能通用型机器人 [4]
财经聚焦|养老机器人如何加快“飞”入寻常百姓家
新浪财经· 2025-10-30 03:28
行业市场潜力 - 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3.1亿人,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 [1] - 养老机器人需求集中在生活辅助、健康监测、情感陪护和康复训练,以弥补护工缺口、降低家庭照护压力 [2] - 庞大的市场需求催化养老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 [3] 产品应用现状 - 人形机器人“夸父”在养老院应用,可带领老人打太极、讲故事、互动对话、担任讲解员和引导员 [1] - 洗浴机器人、大小便护理机器人、辅助行走机器人等在养老院“上岗” [2] - 穿戴式外骨骼机器人帮助有肢体功能障碍的老年人进行智能化、个性化康复训练,有老人使用后从离不开护工到可独立行走10分钟 [2] - 陪伴机器人集日程提醒、陪聊解闷、紧急呼叫等功能于一身 [2] 技术与成本挑战 - 养老机器人交互设计是核心问题,存在操作复杂、反馈机制不友好导致交互困难 [3] - 技术发展受数据匮乏掣肘,存在准入机会少、收集成本高等问题 [3] - 技术水平距离完全替代人类员工还有很大差距,需在模型、硬件、场景、安全等多维度突破 [5] - 情感陪护类机器人自然语言理解生硬,助浴机器人成本高、难以普及 [5] - 助力行走的外骨骼机器人价格超过1万元,高端康复机器人单价大多超过10万元,超出普通家庭承受能力 [5] - 养老机器人与社区、养老机构衔接是难题,需嵌入式养老机构支持 [5] 政策与产业支持 - 中国牵头制定的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于今年2月正式发布 [5] - 工信部和民政部于5月联合部署,分阶段实施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攻关和应用试点项目 [5] - 北京提出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在养老机构示范应用 [6] - 江苏省方案提出在养老助残、医疗康复等领域实现机器人广泛应用 [6] - 广东组织开展“机器人+”行动,鼓励挖掘开放养老服务等应用场景 [6] - 建议加强风险投资,加快养老机器人创新成果转化落地 [6]
财经聚焦|养老机器人如何加快“飞”入寻常百姓家
新华社· 2025-10-29 21:17
养老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 - 养老机器人技术正持续迭代,应用场景逐渐丰富,例如洗浴机器人、大小便护理机器人、辅助行走机器人已在养老院"上岗",穿戴式外骨骼机器人用于康复训练,陪伴机器人集日程提醒、陪聊解闷、紧急呼叫等功能于一身 [4] - 乐聚机器人公司专注开发人形机器人,明确目标为进入家庭和养老院服务于老年人护理,其"夸父"人形机器人可化身太极教练、讲故事、互动对话及担任讲解员 [1] - 当前对养老机器人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生活辅助、健康监测、情感陪护和康复训练等方面,以弥补护工缺口、降低家庭照护压力、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 [2] 市场规模与需求驱动 - 截至2024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3.1亿人,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是养老机器人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2] - 失能失智和高龄老人对如厕、洗澡、进食、穿脱衣物和出行需求较大,情感陪伴需求突出,催生庞大市场需求 [2] - 庞大的市场需求正催化养老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 [5] 技术与应用挑战 - 养老机器人规模化应用受限于技术成熟度较低、交互能力弱、价格高等因素 [5] - 许多机器人操作复杂、反馈机制不友好,导致老人与设备交互困难,加剧"数字鸿沟" [5] - 技术突破面临数据匮乏问题,具身智能所需数据存在准入机会少、收集成本高等挑战 [5] - 目前技术水平距离完全替代人类员工还有很大差距,需在模型、硬件、场景、安全等多维度创新突破,例如情感陪护机器人自然语言理解生硬,助浴机器人成本高难普及 [6] - 一些助力行走的外骨骼机器人价格超过1万元,高端康复机器人单价大多超过10万元,超出普通家庭承受能力 [7] - 养老机器人与社区、养老机构衔接是难题,例如跌倒求救、送餐出行等功能需嵌入式养老机构及专业人员支持 [7] 政策支持与未来展望 - 政策持续加力,2024年2月中国牵头制定的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正式发布,5月工信部和民政部联合部署分阶段实施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攻关和应用试点项目 [7] - 各地密集出台措施,如北京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在养老机构示范应用,江苏提出在养老助残等领域实现广泛应用,广东组织开展"机器人+"行动鼓励开放养老应用场景 [8] - 未来需从技术攻关、场景适配、生态构建等方面发力,技术突破重点在硬件端如灵巧手性能提升,并需加强风险投资以加快创新成果转化 [11] - 研发方向应更贴近家庭使用场景,关注空间限制、操作便捷性和护理配合等细节,以真正在养老一线"用得上""用得好" [11]
财经聚焦丨养老机器人如何加快“飞”入寻常百姓家
新华网· 2025-10-29 21:16
行业市场潜力 - 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3.1亿人,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 [2] - 庞大的市场需求正在催化养老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 [5] - 政策持续加力,例如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发布及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攻关和应用试点项目的部署 [6] 产品应用与功能 - 养老机器人需求主要集中在生活辅助、健康监测、情感陪护和康复训练等领域 [2] - 具体产品包括化身“太极教练”的“夸父”人形机器人、助力行走的外骨骼机器人、洗浴机器人、大小便护理机器人及陪伴机器人等 [1][2][4] - 技术正持续迭代,应用场景逐渐丰富 [4] 技术发展与挑战 - 当前技术水平距离完全替代人类员工还有很大差距,需在模型、硬件、场景、安全等多个维度突破 [5] - 交互设计是核心问题,存在操作复杂、反馈机制不友好等问题,加剧了“数字鸿沟” [5] - 数据匮乏是研发升级的一大掣肘,存在准入机会少、收集成本高等问题 [5] - 技术突破重点在硬件端,尤其是灵巧手性能等方面的提升 [10] 成本与普及障碍 - 一些助力行走的外骨骼机器人价格超过万元,高端康复机器人单价大多超过10万元,超出普通家庭承受能力 [6] - 养老机器人与社区、养老机构的衔接是亟待解决的难题,需要嵌入式养老机构的支持 [6] - 一些产品如助浴机器人因成本高而难以普及 [5] 政策与产业支持 - 各地密集出台措施,如北京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在养老机构示范应用,江苏提升服务机器人应用深度,广东组织开展“机器人+”行动等 [7] - 未来需从技术攻关、场景适配、生态构建等方面发力,并加强风险投资以加快创新成果转化 [9][10] - 研发方向应更贴近家庭使用场景,关注空间限制、操作便捷性和护理配合等细节 [10]
3亿人的养老焦虑有救了?
虎嗅APP· 2025-10-25 21:16
行业市场概况 - 养老机器人行业快速崛起,机器人等硬件设备融入养老的趋势已不可逆转[3] - 2023年中国养老机器人市场规模约为66亿元,相比2020年的38亿元增长了近一倍,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83亿元[3] - 2024年至2025年上半年,中国有116亿元以上资金涌入智慧养老相关领域,机器人等硬件设备是主要投资标的[3] - 到2050年全球老年人口数量将超过21亿人,占总人口比例约为16%;中国截至2024年底60岁及以上人口有3.1亿人,占总人口的22%[11] - 未来5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将增长到5亿人以上,占总人口的38%,这将加剧护理人员短缺,实际护工缺口可达千万人以上[11] 主要参与者与产品类型 - 互联网大厂、具身智能、家用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的龙头企业都在孵化各类养老机器人产品[4] - 养老机器人赛道主要包括三类产品:护理机器人、康复机器人和陪伴机器人,其中康复机器人是目前最成熟的赛道[9] - 埃斯顿的失能老人移位机器人已获得FDA医疗认证;科大讯飞的陪伴机器人进驻了多个养老院;腾讯的机器人"小五"可取快递、推轮椅及危险报警[4] - 傅利叶开发了30多款机器人产品,覆盖全身及康复全周期,其GR-3配备了全感交互系统,可实现多模态感知[4][9] - 陪伴机器人在养老机器人市场占比约为6%,随着AI大模型发展,该类产品市场正以强劲势头增长[21] 技术发展与挑战 - 养老机器人发展仍处于早期阶段,在机器人设计上对老年人需求的挖掘还远远不够[16][17] - 部分产品存在实用性不足的问题,如外骨骼设备性价比不如传统辅具,动物形态机器人可能吓到认知症老人,自动处理排泄物设备有侧漏风险[18] - 技术准确性有待提高,如毫米波雷达系统存在误报和漏报摔倒的情况;部分机器人因体积过大无法在紧凑环境中灵活操作[19][20] - 陪伴机器人面临交互挑战,因老人口音、口齿不清等原因难以实现顺畅交流,对于认知症老人来说机器人可能显得"可怕"[21] - 具身智能行业处于高速发展期,核心待解决问题包括认知理解、运动控制、数据来源等;养老机器人可能是整个产业中最后才能落地的场景[22] 产品功能与市场定位 - 护理机器人可帮助护理人员减少30%左右的体力劳动,帮助老人减轻焦虑;日本的PARO机器人能让难过的老人平静下来[10] - 智能设备如可监测老人生命体征、辅助翻身的智能床垫已在养老院落地使用;夜间巡视机器人可弥补人力不足[9] - 傅利叶的上肢康复产品ArmMotus EMU加入力反馈技术,可实时感应使用者状态并修正运动轨迹,未来可用于养老场景[9] - 未来5到10年左右,完全自动化的养老机器人有望进入家庭,辅助完成家务和照顾工作,成为一种赛博"保姆"[3] - 短期内真正能帮助照护者的产品更可能赢得市场;除了功能,让老人重拾尊严和希望也是产品力的重要部分[24][28] 行业发展生态 - 傅利叶面向开发者和研究者开源人形机器人的硬件架构、数据集和工具链,以推动产业发展迭代[22][23] - 养老机器人研发需要大量资金,实现量产至少需要5亿元资金支持;行业良性循环需要强有力的购买力支持[30] - 老年人群体支付意愿和支付水平较低,导致很多养老机器人商业化较差;找到医保、商业保险等支付方对行业发展潜力至关重要[31] - 需要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和家庭加强软硬件环境建设,增强网络部署,以充分释放护理机器人的潜力[24] - AI和机器人只是养老的前端,配套的服务体系特别是医疗服务体系仍然是必不可少的,这也可能是未来竞争的决赛战场[24]
上海闵行“十四五”民生答卷:近七成财政支出投向民生,打造全龄友好之城
中国发展网· 2025-10-22 14:29
民生投入与经济发展 - 闵行区在“十四五”期间将民生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例保持在67%以上[1] - 实施民生实事项目168件,覆盖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多个领域[1][3] -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7.48万元提高到9.26万元,增长23.8%[3] 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 构建线上线下结合的就业服务体系,线下包括6个零工市场和61个社区就业服务站[4] - 线上打造“易就业”平台,累计发布岗位超过3万个[4] 教育资源优化 - “十四五”期间新开办中小学及幼儿园14所,基础教育学校总数达298所,居全市第二[6] - 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6.8%[6] - 建成24个社区“宝宝屋”并实现街镇全覆盖[6] 医疗资源布局与升级 - 拥有市区两级医疗机构30家,床位总数超过9000张[7] - 瑞金医院闵行院区、区中医医院等重大项目正在建设中[7] - 建成48个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站,1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CT检查和“晚门诊”服务[7] 智慧养老产业发展 - 上海首个养老科技产业园落地闵行,君莲养老院成为全市首个“乐龄智享院”[8] - 应用外骨骼机器人、艾灸机器人和陪伴机器人等科技产品提升养老服务质量[8] 文体娱乐与城市吸引力 - 推动“锦江乐园哈利·波特制片厂之旅”、马桥网球小镇、上海电竞中心等重大文体项目[9] - 举办“春申美好生活季”系列活动以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和人才吸引力[9]
当AI学会爱你,为“不孤独”买单值吗?
虎嗅· 2025-10-21 08:01
行业市场前景 - 陪伴机器人行业正撬动千亿规模的情感经济市场 [1] 技术发展现状 - 量产陪伴机器人技术已能够模拟情感回应 [1] 行业未来挑战 - 实现真正的共情能力是行业发展的下一个关键赛点 [1] - 行业面临的核心问题在于机器人能否在情感层面获得用户认可 [1]
第138届广交会开门迎客 服务机器人广受追捧
上海证券报· 2025-10-16 02:31
展会规模与热度 - 第138届广交会展位总数7.46万个,参展企业超3.2万家,均创历史新高 [2] - 已有超24万名采购商预登记,预计到会头部采购企业超400家 [2] - 服务机器人专区人气火爆,下午因流量过密需进行限流 [1] 参展企业动态与订单表现 - 杭州太希智行科技公司的新款外骨骼机器人可减少佩戴者30%体能消耗,新品主要销往欧美,团队首日接待客户量达几百位 [3] - 广州派宝机器人公司首日成交3单,包括陪伴机器人和跳舞机器人,有巴西客户现场现金下单 [3] - 智绘科技首日收获超7位数人民币意向订单,其扫地机器人上半年签出口订单约2000台,预计全年出口同比增长近3倍 [3] 产品创新与技术亮点 - 本届广交会首展产品近80万件,拥有高新技术等称号的优质企业突破1万家 [4] - 视源股份首次展出MAXHUB A3智能柔性机械臂,换线调试时间仅需2至3天,可由普通工人完成数据采集 [4] - 凌度智能的清洁机器人可替代高危人工作业,新产品能解决带装饰条玻璃楼栋的清洗痛点 [4] 细分领域应用与市场前景 - 广交会首设智慧医疗专区,推动细分领域创新成果走向国际市场 [4] - 元化智能科技的锟铻骨科机器人系全自主研发,手术误差仅0.5毫米,已临床操刀超5000台手术 [5] - 智绘科技表示美国市场对智能清洁需求增加,中国清洁机器人出口到美国后经销商售价是原价数倍,能消化关税影响 [3]
上海:支持人形机器人产品研发和量产制造,推进端侧芯片、灵巧手、电池等核心零部件加快产业化突破
证券时报网· 2025-10-14 17:49
行业政策方向 - 上海市印发《上海市智能终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6-2027年)》以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1] - 方案提出强化机器人终端能力,打造能听会道、有情商、有智商、有技能的人形机器人产品 [1] - 支持人形机器人产品研发和量产制造,推进端侧芯片、灵巧手、电池等核心零部件加快产业化突破 [1] 产业链发展重点 - 推动工业机器人整零协同,聚焦关键零部件、高端整机等薄弱环节,补全产业链短板 [1] - 加速机器人终端产品向消费级市场渗透,打造陪伴机器人、家庭机器人等消费级产品 [1]
香港举办秋季电子产品展:内地“六小龙”“八金刚”各显神通
南方都市报· 2025-10-14 12:11
展会概况 - 第45届香港秋季电子产品展与第28届国际电子组件及生产技术展于10月13日至10月16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 [1][3] - 展会吸引来自20个国家及地区、超过3200家展商参展 [3] - 香港贸发局组织120个来自61个国家及地区的买家团到场参观及采购 [3] 展会主题与焦点 - 本届香港秋电展以“世界级电子业盛会 激发无限商机”为主题 [3] - 展会聚焦三大领域:AI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科技、数码娱乐以及银发经济 [4] - 展会云集多家内地科技巨企参与,包括“杭州六小龙”、“深圳八大金刚”等企业 [3] 展品与技术亮点 - 展品涵盖家用及商用的智能产品、电子产品及视听设备等 [3] - 全新“香港创科专题快闪展示区”展示人工智能及机器人技术的最新应用 [3] - 特别设立“RoboPark”活动空间,4天展期共举行超过30场活动,展示机器人在商业、康复和生活等场景的应用 [4] - 有内地科技展商利用香港秋电展作为产品首发平台,借此拓展新市场 [4] - 香港本地科技企业代表展出陪伴机器人等产品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