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机器人

搜索文档
中国内陆首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两江新区:驱动产业闯“新”路
中国新闻网· 2025-07-23 13:56
科技创新与产业聚集 - 重庆两江新区作为中国内陆首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锚定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承载区目标,2024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10家、科技型企业700家,总量分别达到1140家、6000家 [2] - 两江新区聚焦空天信息、低空经济、生命健康、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方向,迭代升级"行动方案+支持政策+应用场景"协同模式 [2] - 梧桐车联科技由长安汽车联合腾讯成立,前瞻布局AI座舱领域,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领域赢得先机 [2] - 思灵机器人在两江新区设立西南总部基地项目,以具有协同能力的智能机器人为核心产品 [3] 医疗技术创新 - 海扶科技研发的"海扶刀"设备通过超声波聚焦实现体外精准"杀灭"体内肿瘤,具有不开刀、不流血、保器官的治疗效果 [4] - 海扶刀技术已在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家医疗机构应用,累计治疗患者超32万例 [4] - 海扶科技主导或参与制定聚焦超声领域国家标准、行业标准14项 [4] 汽车产业技术突破 - 中国汽研建设华为+诺基亚双核心网整车级蜂窝网络仿真实验室,可模拟全球100余个国家、300余家运营商的网络信号 [5] - 中国汽研构建"典型海外路试场景数据库"和"海外路试最佳实践数据库",归纳超600个海外道路典型场景,收集超10000个海外路试问题事件 [5] 创新平台建设 - 两江协同创新区发布《明月湖协同创新行动计划》,目标到2027年创建国家级创新平台不低于3家,行业引领性成果不低于50项 [5] - 计划组建500人专业服务队伍,每年举办双创活动超100场,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20亿元 [5] - 明月湖科创基金丛林总规模达1000亿元,累计孵化引育企业1000家,其中科技型企业500家、高新技术企业100家 [5]
9.5% 创新动能加快积聚
经济日报· 2025-07-22 06:04
高技术制造业增长 - 上半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对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23.3% [1] - 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8.6%,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32%,智能车载设备制造增加值增长26.8% [4] 科技创新成果 - 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接近2.7%,超过欧盟平均水平,接近OECD国家平均水平 [2] - 前5个月有效发明专利申请量接近500万件,增长12.8%,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5.3件 [2] - 上半年全国登记技术合同近41万件,成交额突破3万亿元,同比增长14.2% [2] 产业创新平台 - 已建成33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241家中试平台纳入重点培育库 [2] - 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达26个,占比全球第一,高新技术企业超过46万家 [3] 数字经济与绿色产业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左右,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1.4% [4] - 新能源汽车、汽车用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6.2%、53.3%、18.2% [4] 科技金融支持 - 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贷款金额达1.7万亿元,是去年末的1.9倍,发放贷款余额6140亿元 [7] - 支持1.5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首贷,为3983个重点领域设备更新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7] - 国家产融合作平台汇聚38.1万家优质企业、3090家金融机构、800余项金融产品 [7]
【早报】1.2万亿世界级水电工程开工;宇树科技开启上市辅导
财联社· 2025-07-21 07:05
宏观新闻 -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正式开工,总投资约1.2万亿元,建设5座梯级电站 [1][5] - 国家出口管制工作协调机制办公室部署打击战略矿产走私出口专项行动,要求加大执法力度并建立联合执法协调中心 [4][5] - 金融监管总局强调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防范重点领域风险,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6] 行业新闻 - 市场监管总局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要求平台理性竞争,促进餐饮服务行业健康发展 [3][7] - 工信部等三部门召开新能源汽车行业座谈会,部署规范竞争秩序,加强价格监测和产品质量监督 [7] - 中央第四指导组调研新能源汽车行业非理性竞争问题,与北汽、比亚迪等企业座谈 [7] - 工信部将实施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推动人形机器人、元宇宙等未来产业发展 [8] - 中钢协提议建立产能治理新机制,防范钢铁行业产能过剩风险 [9] - 美国对中国阳极级石墨征收93.5%反倾销税,外交部呼吁遵守市场经济规则 [9] - 发改委研究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防止低效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 [9] 公司新闻 - 宇树科技开启上市辅导 [3][10] - 国务院国资委批准组建中国雅江集团有限公司 [10] - 东方财富股东沈友根拟询价转让1%股份 [11] - 诺泰生物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变更为"ST诺泰" [11] - 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获证监会批准 [11] - 芯联集成拟58.97亿元收购芯联越州72.33%股权 [12] - 南京高科上半年合同销售金额10.21亿元,同比增长729.83% [12] - 启迪设计联合体预中标8.6亿元河南空港智算中心项目 [12] - 长城汽车上半年净利润63.37亿元,同比下降10.22% [13] - 长鸿高科拟收购广西长科100%股权 [13] - 熙菱信息实控人筹划控制权变更 [13] - 红宝丽第一大股东及实控人拟减持不超2%股份 [14] - 华大九天大基金及上海建元拟减持不超0.5%和1%股份 [15] 环球市场 - 美股三大指数涨跌互现,纳指涨0.05%,标普500跌0.01%,道指跌0.32% [16] -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上周涨3.93%,中国ETF创3月以来最大单周涨幅 [16] - 特朗普签署《指导与建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稳定币监管立法进入实施阶段 [2][16] 投资机会 - 可控核聚变进入基础设施建设密集期,中国在建项目总投资1362亿元,未来3-5年为招标关键窗口期 [18] - 丹麦将建设全球最强量子计算机Magne,投资8000万欧元,量子科技产业化加速 [19] - 具身智能机器人有望在物流场景率先落地,智元机器人将展示世界首个数据驱动的物流作业机器人 [20][21] - AI Agent商业模式转向"交付价值",OpenAI发布ChatGPT智能体,微软上线DeepResearch预览版 [22]
威海税务:政策“补给”产业勇闯智造“无人区”
齐鲁晚报网· 2025-07-18 18:36
"我们与高校联合研发的这款机器人,不仅可以实现密闭空间内的多维度感知定位,还能够完成在大作 业空间下的自主移动作业。"项目负责人介绍道,通过车身搭载的机械臂,机器人还可以完成集装箱托 盘支腿的自动升降,改变人工摇支腿的传统作业模式。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李孟霏通讯员梁蓓蓓 在威海港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港通信息科技")实验室内,一场无声的"提线木偶剧目"正在反 复彩排演练,工作人员正操纵摇杆,远处的机器人就会舒展机械臂,以毫米级的优雅弧度将集装箱稳稳 托举,依循既定路线稳健穿梭,精准完成物料运送……这台融合目标识别、UWB超宽带定位与无人驾 驶技术的国际客滚船舱内机器人正是港通信息科技聚焦实现船舱内流程智能化、无人化运转而研发设计 的一款智能移动作业机器人,目前正处于最后的调试阶段,它通过调度系统、导航系统、箱位识别和整 车控制系统的协调作用,可完成不同规格集装箱空箱的自动搬运、堆拆垛工作。 税费政策不仅是直接有效的惠企红利,也是引导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工具。港通信息科技受益于政 策"补给"发展增速只是税务部门助推产业智能化突围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为进一步深化科技创新税收支持政策叠加精细化税收服务 ...
科大智能(300222) - 300222科大智能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716
2025-07-17 19:46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深耕电力能源领域超20年,是数字能源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以“数字能源”和“智能机器人应用”为业务载体布局核心技术研发,打造源网荷储一体化应用场景 [2] - 围绕新型电力、工商业用户、新能源等行业客户场景,提供智能配用电设备、储能系统产品、智能机器人、整体综合解决方案及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3] 业绩情况 - 2024年度,营业总收入273,852.30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1.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003.5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4.79% [4]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收入64,824.6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8.1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03.4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7.55% [4] - 预计2025年全年经营业绩持续向好,半年度经营业绩情况关注8月26日披露的半年度报告 [4] 数字能源业务 - 2024年数字能源业务占公司整体营业收入的比例达76.73% [5] - 未来将依托优势,加大在新型电力系统领域的研发、市场投入与布局,预计业务收入持续增长,占比进一步增加 [5] 机器人业务 - 公司是国内智能机器人应用领域领先企业,深耕非标定制化智能产品与服务、核心技术研发应用,为多领域客户提供非标定制化智能机器人产品及整体综合解决方案,产品矩阵丰富 [6] - 巡检机器人配备先进供电智能运维平台,性能卓越;机械手系列产品为多领域提供全方位解决方案,应用覆盖全国近100个城市800多个项目现场及全球十多个国家,是国内标杆企业;仓储机器人年生产能力可达千台以上,在新能源行业出货量占据行业头部地位 [7] 股权激励计划 - 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以营业收入增长率为公司层面业绩考核指标,以2024年营业收入为基数,2025 - 2028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不低于10%、26.50%、45.48%、67.30% [7] - 该指标是衡量企业经营状况等的重要标志,经过合理预测并兼顾激励作用,通过阶梯考核模式实现权益归属比例动态调整,有利于调动激励对象积极性,促使公司战略目标实现 [7] 其他业务 - 科大智能(合肥)科技有限公司是公司参股子公司,主营充电桩,产品包括随车配交流桩、快充直流桩、超充桩等,下游客户包括小米、比亚迪等主流新能源汽车主机厂商及运营商 [8] 利润弥补 - 公司将按相关要求尽快开展使用资本公积弥补亏损的决策程序和信息披露事项 [9]
割草机器人,四大流派的巅峰之战
雷峰网· 2025-07-17 14:32
核心观点 - 全球割草机市场正经历从传统埋线技术向无边界智能割草机器人的技术跃迁,2024年约30万台无边界机型首次大规模进入私人花园,但传统机型仍占主导(100万台/130万台总出货量),智能设备渗透率不足2% [4][5] - 行业呈现四类玩家竞争格局:技术驱动的初创品牌、跨界入局的机器人大厂、传统园林工具巨头、转型品牌的供应链厂商,各方在技术路线、渠道布局和商业模式上展开多维较量 [6][7][35][47] - 市场处于早期高增长阶段但面临多重挑战:技术本地化适配(如美国圣奥古斯汀草切割难题)、量产交付能力、供应链成本控制,初创公司淘汰率极高(如来飞智能因研发成本失控倒闭) [14][16][17][20] 初创品牌生态 - 2022年涌现河森堡、长曜创新等算法导向的初创公司,创始人多来自大疆/云鲸等机器人企业,主攻纯视觉/激光雷达等差异化技术方案,但普遍面临商业化困境 [8][9][12] - 初创公司生存率极低,典型失败案例:来飞智能投入图像标注成本达竞品30-50倍(数百万元),最终因资金链断裂退出;仅松灵机器人旗下库犸动力通过差异化市场策略(同时布局欧美)实现突围 [14][21] - 核心瓶颈在于产品本地化能力(如刀具适配不同草种)、量产交付规模和供应链管理,行业共识"目前尚无纯粹初创公司跑通商业模式" [16][18][20] 跨界机器人大厂动态 - 九号公司率先打开无边界市场(2021年推出EFLS融合定位系统),虽经历首批2万台召回挫折,但通过三代产品迭代确立技术领先优势(单目视觉方案降低30% BOM成本) [23][25][27] - 科沃斯/追觅/石头等扫地机企业集体跨界,利用导航算法积累和供应链优势转型,但户外场景复杂度呈指数级提升(工作面积达扫地机10-20倍) [28][30][32] - 各厂商形成差异化路径:追觅押注激光雷达方案在欧洲量产、科沃斯推进多传感器融合(RTK+视觉+激光)、石头未发布已获业内高期待 [32][33] 传统园林巨头应对 - 富世华/宝时得等传统品牌受冲击明显:富世华2024年割草机器人收入下滑11%至51亿元,Gardena业务利润率从15%降至7%;宝时得欧洲市场份额被蚕食 [40][41] - 传统厂商依托渠道网络(富世华欧洲5公里设服务点)和产品生态(欧美用户品牌忠诚度)构建护城河,正加速智能化转型:宝时得投入10亿欧元布局RTK基站,2024年无边界产品占比达40% [43][45] - 反应速度差异显著:白马山科通过原相科技方案快速切入商超渠道,被视作传统厂商转型标杆 [45][46] 供应链厂商转型 - 拓邦/乐动/目心智能等供应链企业从代工转向品牌运营,利用原有技术积累(如拓邦的电机控制、目心的视觉算法)降低成本20-30%,但面临与客户竞争的战略困境 [50][52][53] - 转型成效参差不齐:乐动机器人因产品稳定性问题遭遇退货潮(2万台销量后骤降至数千台),目心智能通过与安克合作优化整机成本 [55][56] - 行业呈现"2016年扫地机"特征:渗透率低(<2%)、技术刚突破,供应链厂商试图避免重蹈扫地机ODM利润仅剩一两百元的覆辙 [48][49]
广东“粤链”引领全球供应链变革,大湾区如何破浪前行?
搜狐财经· 2025-07-17 08:03
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 - 博览会以"链接世界、共创未来"为主题,广东作为主宾省携64家行业领军企业参展,展区面积超过4000平方米[1] - 广东依托九大万亿级产业集群,展示"粤链粤强,链领全球"的产业实力[1][10] - 广东省贸促会指出广东供应链形成"产业公地"式生态网络,数字科技链为其他链条注入智能基因[10] 先进制造与智能汽车 - 优必选人形机器人Walker C完成大阪世博会导览任务后亮相先进制造链展区[1] - 小鹏汽车展出图灵AI芯片,每秒信息处理量提升300%[1] - 洲明科技展示全球首款熄屏即艺术的纹理屏[1] 数字科技创新 - 杰创智能首次展出"哮天犬"陆空一体具身智能机器人,专为应急救援设计[5] - 公司同时展示AI超融合一体机和电磁网捕巡防机器狗等创新产品[5] - 开幕首日接待近十个国家的观展商和采购商[5] 农业与大健康产业 - 新宝堂陈皮展示创新加工产品,产业布局涵盖种植、批发、仓储、生物科技和大健康领域[10] - 稳健医疗展示"全球生产"互动屏,呈现棉花原料到医疗用品的全产业链[15] - 公司实践"全球产业链本地化,本地产业链全球化"理念,在东南亚布局生产基地[15] 供应链服务创新 - 广州卓志集团首发"数贸通"跨境供应链管理平台,能动态调整物流路径和库存策略[15] - 平台推动供应链各环节高效协同,打破国际贸易信息壁垒[15] - 广东省与泰国进行多项合作签约,织密全球产业协作网络[12]
南京不断推动产业强市全面起势︑积厚成势︐加快塑造发展新动能
南京日报· 2025-07-17 07:38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徐宁 在全国高校生物医药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南京)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研发人员在实验室进 行检测实验。 通讯员 刘植花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中元 摄 江北新区中科超精"麒麟刀"技术创新产业园区今年建成。该园区占地约116亩,是亚洲单体最大的光电 子放疗高端装备研发制造基地。 通讯员 郭煜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中元 摄 7月16日下午召开的全市产业攻坚汇报交流暨推进大会,既是半年来产业强市建设的成果展示,更是一 次再动员、再部署。 本次大会释放鲜明信号——南京坚定不移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进一步凝聚政企合力,深入实 施产业强市战略,推动产业攻坚大突破。 亮机制!以"1+4+6"为轴,形成全市攻坚合力 本次大会上,"1+4+6"被各部门、板块、企业频频提及。 其中,"1"代表2023年6月南京产业强市三年行动计划发布实施,建立市产业强市办公室;"4"代表今年3 月揭牌成立的人工智能(软件)、机器人、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通信4个产业攻坚推进办公室;"6"代 表调整设立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航空航天)、集成电路、智能电网、新材料、智能制造装 备6个产 ...
光谷“瞪羚精选”榜发布,七成处于赛道第一梯队
第一财经· 2025-07-16 18:43
光谷科技企业融资与培育成果 - 今年上半年光谷54家科技型企业获得股权投资,融资金额超过40亿元,同比增长50% [1][4] - 28家瞪羚企业获得融资,带动科技型企业融资同比增长30% [4] - 光谷瞪羚企业培育体系累计认定1862家,培育出26家上市企业和8家独角兽企业 [2] 瞪羚精选企业特征 - 2025"瞪羚精选"企业榜从6000多家企业中甄选100家,入选比例不到2% [2] - 入选企业平均研发人员占比超50%,近三年平均股权融资超6000万元 [2] - 70%企业处于赛道第一梯队,80%企业布局集成电路、智能机器人、生物制造等前沿领域 [2] - 100家瞪羚精选企业中83家在近三年获得股权融资,其中武汉敏声最新轮融资近10亿元 [4] 代表性企业案例 - 武汉芯力科技术成立一年即入选瞪羚精选,自主研发设备使光芯片焊接速度提升30倍 [4] - 芯力科已实现营收4000万元,6月获得3000万元融资 [4] - 清控银杏投资的路德环境、新创元等瞪羚企业实现快速成长 [5] 光谷支持政策与服务体系 - 光谷瞪羚塬是国内首个瞪羚企业服务平台,将开展赛道恳谈、融资双路演等活动 [6] - 光谷金控发布20家"光谷潜力之星"榜单,覆盖生物制药、半导体等未来产业 [5] - 光谷科创金融协会打造全周期科创金融服务体系,提供研发到市场全方位支持 [5] 资本市场与创新生态 - 资本市场改革打造"研发-孵化-产业化-资本循环"的创新生态闭环 [5] - 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早期核心技术研发领域 [5] - 资本市场有望成为硬科技创新的"助推器"与"稳定器" [5]
武汉市光谷发布100家“瞪羚精选”企业
证券日报网· 2025-07-16 15:54
光谷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赵荣凯表示,光谷"瞪羚精选"企业就像火箭班的"尖子生",具有行业赛道新、 创新能力强、投资价值高等特征,呈现"5678"特点,即企业平均研发人员占比超50%,平均每家企业近 三年获得股权融资超6000万元,七成企业处于赛道第一梯队,超八成企业处于集成电路、智能机器人、 生物制造前沿赛道。 长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承军表示,当前国家通过资本市场改革疏通并购渠道,实质是打造"研 发-孵化-产业化-资本循环"的创新生态闭环。这不仅为硬科技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也引导社 会资本更积极地投向早期、高风险的核心技术研发领域。未来,伴随政策深化,资本市场有望进一步成 为硬科技创新的"助推器"与"稳定器"。 东湖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光谷是全国率先开展瞪羚企业培育的地区之一,经过多年探索,已形成了 瞪羚企业"发现遴选-精准培育-资源链接"服务体系,已累计认定培育光谷瞪羚企业1862家,从中走出上 市企业26家、独角兽企业8家。接下来,东湖高新区将重点依托"瞪羚精选"培育体系,瞄准企业成长痛 点、难点,进一步整合政策、资金与服务资源,完善精准化、专业化、国际化培育工作,推动企业加速 跃升,为东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