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白鹿原》
搜索文档
陕西人艺《白鹿原》等五部话剧开启上海驻演
第一财经· 2025-10-17 15:21
《平凡的世界》根据路遥同名小说创作,以孙少安、孙少平兄弟的成长轨迹,展现改革开放初期陕北农村的社会 变迁和青年的成长轨迹。《主角》改编自陈彦小说,讲述"秦腔皇后"忆秦娥跌宕起伏的舞台人生,将个人命运与 传统剧种的发展交织一体。《生命册》根据李佩甫小说改编,聚焦城乡迁徙中的人生挣扎,呈现金钱、良知、信 仰、现实之间的冲突。在剧中饰演吴志鹏的演员蔺凯说,他相信每位观众都能在《生命册》中找到共鸣。《星空 与半棵树》改编自作家陈彦同名长篇小说,以秦岭深处北斗村一棵百年老树的失窃为起点,引出一系列错综复杂 的基层社会矛盾,展现乡村命运与时代转型,该剧是演员王大治的话剧舞台首秀。 近一个月的驻演期间,除11场正式演出外,陕西人艺还策划推出四大板块、超过20场文化活动。为营造地道的陕 西文化氛围,上音歌剧院外部空间特别搭建古香古色的戏剧门楼,复原鼓楼装饰意象,打造沉浸式观演动线。此 外,陕西人艺还策划了多项互动活动,包括舞台导赏,高校分享会,主题研讨会等。 《白鹿原》《平凡的世界》《主角》《生命册》《星空与半棵树》将亮相上海国际艺术节。 10月17日至11月5日,陕西人民艺术剧院携五部剧目——话剧《白鹿原》《平凡的世界》《 ...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13台28场演出今起半价发售
解放日报· 2025-10-09 09:45
记者 诸葛漪 本届艺术节秉持"艺术的盛会、人民大众的节日"这一宗旨,持续推动文化惠民走深走实。据悉,本 轮线上优惠活动结束后,艺术节还将于10月下旬推出下一轮优惠票,持续降低观演门槛,让更多市民能 够轻松步入艺术世界。 9月23日,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首轮优惠票开售,首批3800余张优惠票一经推出,即告 售罄。线上抢票"拼手速",线下各售票点前更是早早排起长队。 今起至11日,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将在"艺荟101"官方小程序上加开一轮优惠票销售, 以平均半价的力度发售13台28场演出项目。本轮活动包含此前备受追捧的"马勒全集",艾伦·吉尔伯 特、约书亚·贝尔与北德广播易北爱乐乐团音乐会,以及陕西人民艺术剧院话剧《白鹿原》等多个热门 演出,更有一批重磅项目加入优惠行列,包括丹尼尔·加蒂、刘晓禹与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音乐会、 被誉为"最佳版本"之一的斯图加特芭蕾舞团镇团之作《罗密欧与朱丽叶》,以及中国国家话剧院代表作 《死无葬身之地》等。 ...
第十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启幕,北京乐山双城联动打造戏剧盛宴
新京报· 2025-04-27 07:03
活动概况 - 第十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于4月25日在国家话剧院小剧场开幕,由文化和旅游部批准,中国国家话剧院、北京市西城区政府主办,乐山市政府、中央戏剧学院特邀主办 [1] - 活动主题为"原创戏剧,时代共鸣",宗旨为"重视原创、紧跟时代、艺术精湛、服务人民" [2] - 展演分为"北京主单元""乐山展演月""高校展演月"三大板块,4月至9月在北京和乐山双城上演 [2] 展演内容 - 从全国报名剧目中遴选出15部大剧场剧目和10部小剧场剧目 [2] - 开幕大戏为国家话剧院经典剧目《大宅门》,该剧将70多集电视剧浓缩为2个半小时话剧,本轮演出8场 [3] - 北京主单元其他大剧场剧目包括《春逝》《树魂》《烟火人间》等9部作品 [4] - 小剧场剧目包括《爱情失格》《万火关》《裁·缝》等,展现小剧场话剧的独特魅力 [6] 活动规模与影响 - 十年来共有124个参演团体、238个剧目参与,线下演出915场,线上演播671场,受众达360余万人次 [3] - 活动被誉为中国原创话剧的"风向标",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 [3] -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已有五六部作品参演,认为该平台为国内原创作品和创作者提供了良好交流机会 [5] 创新与拓展 - 首次采用双城举办模式,新增乐山展演月,时间为5月10日至6月10日 [7] - 乐山展演月将上演《四世同堂》《水生》《了不起的你》等5部作品 [7] - 举办"戏剧普及工作坊",国家话剧院艺术家将深入校园和群众开展培训 [8] - 组委会将举办专题研讨会探讨双城互动办展模式 [8] 特色活动 - 北京主单元期间举办"十周年海报回顾展",展示历届参演剧目海报 [6] - 西城区文化馆原创话剧《京报》将在北京与乐山两地上演 [9] - 策划"我与大师零距离"演后谈、大师工作坊、高清影像放映等公益活动 [9] - 推出多场"学生公益专场"演出,坚持惠民票价原则 [10] 高校参与 - 新增高校展演月活动,中央戏剧学院作为特邀主办方深度参与 [11] - 9月将上演中央戏剧学院创排的话剧《告别》和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 [11] - 中央戏剧学院和杭州话剧艺术中心联合出品的话剧《北上》将作为闭幕演出 [11] - 活动旨在深化高校与行业协同育人模式,培养新时代戏剧人才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