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细钴镍粉

搜索文档
大学教授收废品,一年狂揽300亿
创业家· 2025-08-21 18:16
文章核心观点 - 格林美通过回收废旧电池成功提取关键金属 构建了全球领先的电池回收产业链 实现年营收332亿元并成为行业龙头 [5][9][15][51] - 中国动力电池回收市场潜力巨大 年报废量达80万吨 对应回收收益约2.5万元/吨 2025年全球产业规模超千亿元 [4][9] - 公司创始人许开华凭借技术突破和长期坚持 打破海外技术垄断 主导制定18项国家标准 建立覆盖11省市及多国的全球回收体系 [14][29][50][51] 行业背景与市场机遇 - 中国关键金属进口依赖度高 钴进口依赖度达98% 电池回收成为保障供应链安全的重要途径 [9][10] - 全球锂电池2025年迎来首次退役高峰 电动汽车渗透率提升持续推动市场规模扩大 [9] - 传统回收企业面临技术瓶颈 人工拆解效率不足5组/天 且存在爆炸和污染风险 [8][11][12] 公司技术与业务突破 - 自主研发超细钴镍粉体技术 实现钴/镍/锂等高纯度提取 产品获力拓等国际巨头认证 [14][29][40][41] - 累计申请5000多件专利 主导18项国家标准 建成全球少数全产业链闭环体系 [51] - 与三星/LG/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企业合作 回收网络覆盖中国11省市及南非/印尼/韩国等国 [15][50][51] 企业发展历程 - 2001年由中南大学教授许开华创立 2004年突破超细钴镍粉量产技术 2006年获首笔订单 [14][26][33][38] - 2010年成为A股电子废弃物回收第一股 2012年收购江苏凯力克钴业切入新能源赛道 [44][48] - 2017年建成国内首条动力电池回收产线 目前年处理能力达数十万吨 [49][51] 产业价值与战略意义 - 每吨废旧电池回收收益约2.5万元 2025年全球产业规模超千亿元 [9] - 解决电池污染问题 单块手机电池可污染5吨水体或0.5平方米土壤 [23] - 构建"移动矿脉"商业模式 新能源汽车普及持续扩大资源来源 [47]
大学教授收废品,一年狂揽300亿
创业邦· 2025-08-16 18:08
行业背景与市场机会 - 中国每年报废动力电池80万吨,平铺面积可堆满750座足球场[5] - 每回收1吨废旧电池收益约2.5万元,2025年全球产业规模超千亿元[7] - 中国关键矿产进口依赖度高:钴达98%,锂镍也高度依赖进口[7] - 2025年全球锂电池迎来首次退役高峰,未来规模将持续飙升[7] 技术挑战与行业痛点 - 拆解过程高危:电解液泄漏、金属污染、爆炸风险[7] - 电池型号复杂导致人工拆解效率不足每天5组[7] - 回收工艺需化学物理双重手段,技术门槛高[8] - 传统回收成本高于直接采矿冶炼[8] 公司发展历程 - 2001年由中南大学教授许开华创立,初期定位电子废弃物回收[9][11] - 2004年突破超细钴镍粉量产技术[13] - 2008年成为力拓核心供应商,打破行业偏见[16] - 2010年A股上市,成为行业首家上市公司[16] - 2012年收购江苏凯力克钴业切入新能源赛道[16] - 2017年建成国内首条动力电池回收生产线[17] 商业模式与技术优势 - 发明安全拆解与资源化提取核心工艺,金属回收纯度达直接复用标准[9] - 累计申请5000+专利,主导18项国家标准制定[17] - 建成全球16个循环产业园,覆盖11省市及南非/印尼/韩国[17] - 年处理能力达数十万吨,全球最大动力电池回收企业[18] 财务表现与客户网络 - 2024年营收332亿元,市值超300亿元[9] - 客户包括三星/LG/宁德时代等头部电池厂商[9] - 与全球数百家车企/电池厂建立回收合作体系[17] 创始人特质 - 教授背景转型实业,受日本循环经济理念启发[11] - 创业初期承受资金压力:实验室电费拖欠/工资延迟发放[13] - 坚持技术投入:抵押个人资产贷款研发[20] - 市场开拓策略:免费试用/客户门口守候4小时争取机会[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