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池回收
icon
搜索文档
第一创业晨会纪要-20250722
第一创业· 2025-07-22 16:03
核心观点 - 国内CIS芯片行业将长期维持较高景气度,国内基站设备行业大概率迎来新一轮技术升级订单周期,看好相关行业景气度提升和投资机会;中国最高决策层对新兴产业投资热潮进行“降温”和“纠偏”,新能源汽车行业将经历短期冲击、中期重塑和长期打造世界级企业的过程;中顺洁柔业绩增长,空调内销稳健增长外销下滑幅度好于排产指引 [2][3][6][7][9] 产业综合组 CIS芯片行业 - 格科微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4.11亿元 - 38.09亿元,同比增长22.27% - 36.51%,二季度单季度收入20.75亿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38.3%,业绩增长因单芯片高像素芯片集成技术获市场认可,提升高像素产品市场占有率 [2] - 晶合集成预计2025年半年度营业收入507,000万元至532,000万元,同比增长15.29%至20.97%,归母净利润26,000万元到39,000万元,同比增长39.04%到108.55% [2] - 思特威预计上半年净利润中值3.9亿,同比增长160%,国内CIS芯片在高端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 [2] 基站设备行业 - 灿勤科技预计2025年半年度营业收入28,600.00万元至29,000.00万元,同比增长52.12%至54.25%,归母净利润5,130.00万元至5,530.00万元,同比增长50.14%至61.85%,业绩增长因新产品量产带来销售收入增长 [3] - 随着运营商批量部署5GA,国内基站设备行业大概率迎来新一轮技术升级订单周期 [3] 先进制造组 电池回收行业 - LG新能源和丰田通商宣布在美成立电池回收合资企业GMBI,2026年投入运营,目标年处理13500吨废料 [6] 新兴产业投资 - 中国最高决策层对新兴产业投资热潮进行“降温”和“纠偏”,担忧“一窝蜂”式产业发展和潜在产能过剩,政策风向从“大干快上”到“因地制宜”,忧虑地方盲目投资加剧财政金融风险 [6] 新能源汽车行业 - 短期行业“大洗牌”加速,地方政府投资新整车项目更谨慎,弱势车企降价清库存 [7] - 中期产业格局和发展模式转变,资源和政策向有优势地区集中 [7] - 长期打造世界级企业,经历竞争洗礼的企业参与全球竞争 [7] 消费组 中顺洁柔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归母净利润1.40 - 1.60亿元,同比增长59.85% - 82.68%,扣非归母净利润1.35 - 1.55亿元,同比增长95.95% - 124.98%,业绩增长得益于优化业务结构、成本管控、市场机遇及原材料价格回落、管理效率提升 [9] 空调行业 - 2025年6月产量同比增长2%(排产指引+12%),内销同比增长16%(排产指引+29%),外销同比下降13%(排产指引 - 18%),国内产量低于排产指引或与部分地区暂缓线上补贴有关,出口仍在去库存,外销下滑幅度好于排产指引,内销稳健增长 [9]
第一创业晨会纪要-20250721
第一创业· 2025-07-21 12:04
核心观点 - 雅鲁藏布江水电站项目获批、美国参议院通过稳定币法案,或带来相关主题行情调整;若相关行情继续上涨,中证1000指数大概率创新高,利于下半年行情持续 [2] - 稀土价格呈加速上涨趋势,管制效果提升将使其持续上涨,看好相关行业景气度提升 [3] - 三环集团业绩表现较好,电子产业需求持续景气,看好公司业绩持续增长 [4][5] - LG新能源和丰田通商成立电池回收合资企业,或加速资源安全竞赛,削弱中国在该领域原料掌握力和话语权 [6] - 完美世界上半年业绩扭亏为盈,未来将聚焦游戏和电竞业务发展 [8][9] 产业综合组 项目与政策影响 - 周末投资1.2万亿的雅鲁藏布江水电站项目获批,对西藏地区民爆、水泥等行业构成持续利好;美国参议院高票通过稳定币法案,对市场数字稳定币主题行情构成利好,但消息落地或带来相关主题行情调整 [2] 稀土行业情况 - 7月18日稀土价格指数为192.24点创年内新高,7月环比涨幅超6%,价格加速上涨;中国稀土反制效果明显,管制效果提升将使价格持续上涨,看好行业景气度提升 [3] 三环集团业绩 - 三环集团上半年预计净利润11.2 - 13.3亿元,同比增长10% - 30%;扣非净利润9.6 - 11.4亿元,同比增长5% - 25%;在日元疲弱下维持20%左右业绩增长,国内PCB上市公司业绩高增长,电子产业需求景气,看好公司业绩持续增长 [4][5] 先进制造组 合资企业情况 - LG新能源和丰田通商在美成立电池回收合资企业GMBI,2026年投入运营,目标年处理13500吨废料 [6] 事件分析与影响 - 标志电池回收理念从中国实践变为全球巨头标准配置,有助于产业闭环形成;树立新标杆,加速资源安全竞赛,是去中国化供应链建设信号,或削弱中国在该领域原料掌握力和话语权 [6] 消费组 完美世界业绩情况 - 2025年上半年完美世界预计归母净利润4.8 - 5.2亿元,扭亏为盈;扣非净利润2.9 - 3.3亿元;游戏业务预计归母净利润4.8 - 5.2亿元,扣非净利润3.2 - 3.6亿元,扭亏;影视业务预计归母净利润约4000万元,扣非净利润约2000万元 [8] 业绩增长原因 - 自研端游《诛仙世界》上线带来业绩增量,玩家充值后续确认收入和利润;电竞业务凭借赛事稳健发展,流水同比增长;公司调整优化措施降本增效初显成效 [8] 未来业务规划 - 《异环》在TapTap预约量突破300万,后续可能安排第三轮付费测试后上线;《诛仙2》8月7日国内公测;未来游戏业务聚焦优势品类,挖掘在营游戏价值,推进新游戏研发;电竞业务遵循“赛事带动产品、赛事带动出海”路径构建生态体系 [9]
通用汽车与电池回收公司Redwood Materials签署谅解备忘录,加速部署储能系统
快讯· 2025-07-17 13:15
合作动态 - 通用汽车与电池回收公司Redwood Materials签署不具约束力的谅解备忘录,旨在加速部署储能系统 [1] - 储能系统将使用通用汽车在美国制造的新型电池以及其电动汽车的二手电池组 [1] - 双方预计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公布更多计划细节 [1]
动力电池“退役不退场”
新华日报· 2025-07-16 06:25
新能源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现状 - 首批新能源车动力电池已陆续走完8年质保期 大量电池开始集中退役 废旧电池处理压力日益显现 [1] - 资源回收利用成为行业迫切需求 高校科研力量正加速向产业一线延伸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技术创新 - 该校"退役磷酸铁锂动力电池正极材料高效剥离与再生技术"入选2024年度江苏省环境能源领域十大科技进展 [1] - 技术聚焦正极材料循环再利用 旨在解决当前锂离子电池回收行业高能耗 高污染 低效益等痛点 [1] - 通过高效剥离与再生技术可降低磷酸铁锂材料BOM成本 实现废旧电池原料的绿色制造路径 [1] - 技术已在泰州市姜堰区建设示范线和生产线 并与当地企业合作转化 [2] 技术工艺创新细节 - 突破主流"湿法冶金"工艺局限 采用"高效剥离与再生"新路径 [2] - 精准剥离废旧电池正极材料 实现铝箔与磷酸铁锂有效分离 [2] - 通过再生工艺恢复磷酸铁锂电化学与加工性能 使其可重新投入电池制造 [2] 行业影响与价值 - 推动锂等关键资源的循环利用 缓解资源浪费问题 [1] - 为新能源产业链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1] - 加速电池回收行业绿色升级 促进核心材料循环利用 [2]
天舟九号船箭组合体转运至发射区,将于近日择机发射;纳米“双光子工厂”问世,中国科研团队成功研制新型量子纠缠光源丨智能制造日报
创业邦· 2025-07-13 10:02
航天科技 - 天舟九号货运飞船与长征七号遥十运载火箭组合体已垂直转运至发射区 计划近日择机发射[1] 量子科技 - 中山大学团队研发出保真度达99.4%的按需触发式新型微纳量子纠缠光源 实现与单光子辐射强度相当的自发双光子辐射[2] - 该成果为新一代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发展和功能化光量子信息处理芯片构建提供关键支撑[2] 智能制造 - 运来智能机器人研制总部项目落地无锡高新区 总投资超10亿元 将建设5.5万平方米智能机器人研制中心[2] - 项目专注于智能化全向重载物流机器人系统研发制造 助力完善智能制造产业链[2] - 无锡高新区着力打造"6+2+X"现代产业集群 布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5+2+N"未来产业[1] 新能源 - 越南电动车商VinFast与印度BatX Energies合作开展高压电池回收与再利用项目[2] - 合作涵盖高压电池回收 锂/钴/镍等材料回收 以及电池再利用 是VinFast印度市场本地化供应链战略重要组成部分[2]
多方合力解决好动力电池“身后事”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7-03 16:35
新能源汽车销量及动力电池保有量 - 2024年前5个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560 8万辆 同比增长44% [1] - 截至2024年底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 早期动力电池进入集中退役期 [1] 动力电池退役规模及回收市场 - 2023年退役动力电池总量58万吨 预计2024年超100万吨 2030年达350万吨 [1] - 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突破1000亿元 [1] - 当前规范化回收率不足25% 大量电池滞留车主或流入非正规渠道 [2] 退役电池处置技术路径 - 三种主流处置方式:重新制造(替换零件装车)、电池转型(改装至低速电动车/基站)、循环利用(提取锂钴镍锰等金属) [1] - 部分再利用技术仍处试验阶段 商业化难度较高 [2] 行业竞争格局与痛点 - 中国现存电池回收相关企业19 5万家 2024年新增注册4 2万家 [2] - 仅148家企业进入工信部合规名单 具备完整回收体系但面临"吃不饱"困境 [2] - 黑市回收价显著高于正规渠道 价差导致70%以上电池流向不可控私人领域 [3] 环境风险与产业挑战 - 私人拆解作坊技术不达标 单吨废旧电池可污染60万升地下水 危害持续百年 [3] - 小作坊环境成本优势推高收购价 正规企业被迫向其采购 形成恶性循环 [3] 政策与生态建设方向 - 需完善法规体系 通过财政补贴激励生产/销售商参与回收 [4] - 推动电池技术标准化 建立溯源管理/梯级产品/报废惩罚等制度 [4]
宁德时代发布“全球能源循环计划”愿景,电池回收浮现万亿级蓝海市场
中国青年报· 2025-06-27 21:21
行业现状 -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全球第一 动力电池进入规模化"退役"阶段 [2] - 近十年中国电池回收相关企业注册量逐年增加 2025年已注册1.46万家企业 同比增长13.9% [2] - 电池回收行业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和"作坊式"工厂 部分企业因上游材料价格下行积极性降低 [4] 宁德时代"全球能源循环计划" - 首个由中国企业推动的循环经济公益项目 覆盖新能源全产业链、政府、学术机构等多方力量 [2] - 目标20年内全球50%新电池生产告别矿产开采 带动能源体系向高效、低碳、可持续转型 [2] - 2024年回收13万吨废旧电池 生产1.7万吨锂盐 构建全球最大电池回收网络 [3] - 推出"时代碳链"管理系统 将循环经济理念融入每个环节 推动价值链系统性减碳 [3] 计划四大行动纲领 - 重塑价值链体系 赋能全价值链低碳发展 [3] - 从电池设计源头融入循环理念 开发更耐用、易拆解、可梯次利用的产品 [3] - 重新定义商业变现模式 从产品销售转向共享服务 [3] - 构建高效规模化回收体系 提升回收效率和同级循环比例 [3] 市场前景 - 预计2040年全球电池回收市场规模突破1.2万亿元 创造超1000万个就业岗位 [3] - 到2030年中国锂离子电池回收产能预计达1109.2万吨/年 [5] - 循环经济正从理念迈入系统实践新阶段 宁德时代方案被视为行业未来方向 [5] 国际合作 - 与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合作 支持开展系统性研究 探索全球转型路径 [5] - 加强产业链开放合作 协同各国政策 提供可复制推广的循环解决方案 [5]
动力电池迎退役高峰,企查查:前五月电池回收相关企业注册涨超9%
企查查· 2025-06-23 11:14
行业概况 -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截至2024年底达3140万辆,动力电池装车量多年全球领先 [1] - 首批动力电池逐步到达八年质保期,叠加换新补贴政策落地,行业即将迎来集中退役高峰期 [1] - 预计2030年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 [1] 企业数量与增长 - 国内电池回收相关现存企业总数达18.27万家 [1][2] - 2024年前五月新注册企业1.86万家,同比增长9.32% [1][2] - 近十年注册量整体呈上升趋势,2022-2024年每年注册量均超4万家 [2] 地域分布 - 华东地区企业占比最高达31.78%,其次为华南(16.3%)、华中(14.37%)、西南(13.17%) [1][3] 企业成立年限 - 超6成企业成立于近3年,其中1-3年企业占比40.05% [1][4] - 成立1年内的企业占比23.56%,10年以上企业仅占4.9% [4]
系统化“作战”渐成锂电循环标配,亿纬锂能(300014.SZ)发布全球锂电回收网络平台
智通财经网· 2025-06-23 09:01
亿纬锂能全球锂电回收网络平台 - 公司联合格林美、华友钴业、晋景新能等企业正式启动"全球锂电回收网络平台",计划2030年实现12万吨/年回收产能,并通过"摇篮计划"整合全球1000个回收网点[1] - 目前已完成246个网点建设(国内159个,海外87个),覆盖30多个国家,距离目标仍有近5倍增长空间[1] - 平台采用全球化布局、数字化溯源与开放化合作模式,覆盖全球四大洲退役电池回收[1] 行业趋势与政策驱动 - 2025-2027年国内将迎动力电池退役小高峰,2030年国内退役量达300GWh,未来5年CAGR为45%[2] - 欧盟《新电池法》要求2031年动力电池再生钴≥16%、再生锂≥6%,2036年再生钴比例升至26%[2] - 国内政策加速出台,国家队中资环入场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2] 平台运营模式与技术优势 - 采用"技术共享+资源协同+全球渠道"三位一体模式: - 技术共享:镍钴回收率≥98%、锂回收率≥92%,目标推动行业平均回收率至95%以上[3] - 资源协同:打通电池护照溯源系统,实现物理流-数据流-价值流三链合一[3] - 全球渠道:晋景新能提供28国70+服务网点支持[4] - 平台成员此前已有合作基础,如华友循环与晋景新能共建欧洲闭环,亿纬锂能3月与晋景新能签署备忘录[4] 行业竞争格局演变 - 行业从单点竞争转向系统化协同,例如中资环、邦普循环与晋景新能5月签署三方合作协议[5] - 电池回收行业加速向协同发展演进,未跟进企业可能被淘汰[5] - 公司作为率先行动者,全球化发展速度或超市场预期[5]
三大电池企业布局锂电后市场
起点锂电· 2025-06-21 18:04
行业背景与市场趋势 -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新注册登记1125万辆,同比增长51.49%,占新注册汽车总量的41.83% [2] - 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占汽车总量8.90% [3] - 首批动力电池"8年质保期"临近,叠加换新补贴政策推动回收市场爆发 [3] - 动力电池制造商成为锂电回收市场主力军,包括宁德时代、亿纬锂能、LG新能源等龙头 [3][4] 宁德时代回收布局 - 通过控股子公司邦普循环布局回收业务,全球设立7个生产基地 [6][7] - 2023年投资238亿元建设佛山一体化项目,具备50万吨废旧电池回收能力并实现近零排放 [6] - 2024年6月成立天津邦普泰达合资公司,拓展京津冀回收网络 [7] - 2024年具备27万吨处理能力,目标提升至100万吨,2023年回收10万吨电池并生产1.3万吨碳酸锂 [8] - 锂/镍钴锰回收率分别达91%/99.6%,2024年回收量12.87万吨(同比+28.7%) [8][10] - 国内建立240余个回收网点,覆盖全球26个国家和地区 [10] 亿纬锂能回收战略 - 2024年6月启动"全球锂电回收网络平台"(摇篮计划),目标构建1000个回收网点 [12] - 已建成246个网点(国内159个+海外87个),覆盖30多国 [12] - 关联公司金泉新材料年处理能力2万吨,镍钴/锂回收率超98%/92% [13] LG新能源国际合作 - 2024年6月与丰田通商在美国成立合资企业,建设预处理工厂,计划2026年运营,年处理13500吨废料(相当于4万个汽车电池) [15] - 2024年4月与法国Derichebourg成立50:50合资企业,计划2027年投产2万吨年处理能力的工厂 [17][18] - 欧盟《新电池法》强制要求生产者承担回收责任,推动海外布局 [19] 行业竞争与发展方向 - 电池企业加速全球化回收布局以应对退役高峰和资源争夺 [19] - 竞争加剧将促进行业标准化及电池全生命周期绿色可持续发展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