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界锦和尚城项目

搜索文档
上海低效产业用地盘活,未来趋势究竟走向何方?
国际金融报· 2025-10-13 14:50
文章核心观点 - 盘活低效产业用地是突破城市发展空间瓶颈、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 [1] - 上海通过“两评估一清单一盘活”策略系统推进低效产业用地盘活,已取得显著成效并规划未来目标 [2] - 低效用地盘活需从“单点改造”升级为“系统焕新”,核心策略包括产业集群规划、产城融合及ESG价值构建 [4][7] 上海低效产业用地盘活策略与进展 - 上海提出“两评估、一清单、一盘活”主导策略,通过对产业用地开展综合绩效与价值评估形成分类清单,按“支持A/B类提容、引导C类更新、限制D类改扩建”原则推进盘活 [2] - 截至目前上海已盘活处置低效产业用地45平方公里,2025年还将有30平方公里提上焕新日程,重点聚焦“大虹桥”“大东方”“大吴淞”“大吴泾”及轨交中环线周边地区 [2] - 这些区域将通过盘活释放大块、连片的高强度开发空间,成为未来推动上海产业快速发展的核心潜力板块 [2] 产业集群规划与系统焕新模式 - 产业集群能形成强大“磁吸效应”,带动地块税收翻数倍,降低上下游协作成本超30%,通过共享平台将基础设施使用率提升40%以上 [4] - 系统布局以“核心企业+配套体系+创新生态”突破单点改造局限,上海张江药谷带动周边20公顷低效工业区转型,成为产值超千亿的生物医药创新极 [4] - “产业导向的设计”将产业功能需求融入空间设计底层逻辑,包含产业集群规划、弹性空间预留、产城融合设计三方面 [4] 产城融合与15分钟产业生活圈 - “15分钟产业生活圈”定义为以人为核心、以产业为纽带的新型空间组织模式,在1公里范围内复合生产、研发、生活服务与生态空间,形成职住平衡的微型生态系统 [6] - 功能复合与以人为本能有效降低通勤成本,提升企业运营效率,激活低效用地的“时空价值”,同时增强人才黏性与留存率 [6] - 漕河泾开发区通过“工业上楼”模式提升容积率,打造适配产业集群变化的垂直智造空间,并构建15分钟产城融合圈,越界锦和尚城项目从电视机厂改造为花园式智慧办公商业综合体即为例证 [5] 投融资创新与ESG价值实现 - 投资者可借助“政策工具包+金融创新”平衡成本与回报,通过专项债降低土地整治前期成本,利用贴息贷款弥补产业升级中期资金短板,依托风险补偿托底社会资本后端退出风险 [7] - 资产退出除传统产权交易平台或政策性回购外,可通过发行REITs、ABS等证券化产品将存量资产转化为流动性金融产品,释放资产价值 [7] - ESG因素深度影响长期价值,土壤修复与生态服务提升可触发“绿色溢价”带动租金与资产估值上涨,建材固碳、供应链碳管理能通过CCER交易、绿色金融工具转化为经济收益 [7] - 循环经济层面通过废弃物前置规划形成“开发废料-再生建材-资产增值”价值闭环,能源层面将低效用地转化为分布式能源节点打造绿电资产池 [8] 未来升级趋势与方向 - 未来低效产业用地改造需聚焦三大方向:打造创新高效的空间利用模式,配备自动化、数字化、能源高效的生产设施;强化环境修复与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投入响应“双碳”目标;实现经济表现、环境责任与技术进步的深度融合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