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城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抢占黄浦江黄金三角新时代主场,在东方硅谷收藏美好人生
新浪财经· 2025-08-01 10:45
上海城市发展脉络 - 上海城市发展经历1.0到3.0时代 1.0时代以外滩、陆家嘴、北外滩为核心奠定国际金融中心基石 2.0时代以徐汇滨江、前滩、世博为核心拓展文化创新和数字经济 3.0时代以大零号湾为核心打造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2] - 大零号湾位于黄浦江、大治河、金汇港三水交汇之地 成为上海城市发展3.0时代的黄金三角核心 [2] - 大零号湾引领"单极辐射"格局 超越传统三足鼎立模式 [2] 大零号湾战略地位 - 大零号湾汇聚人工智能、新能源与数字化科技等前沿领域 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 [3] - 大零号湾是上海链接全球创新网络、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战略高地 [3] - 大零号湾通过创新策源与产业辐射能力 重塑浦江沿岸发展重心与价值链条 [3] 紫竹高新区发展模式 - 紫竹高新区集聚航空航天、智能装备、生物医药、海洋工程、新型能源5大未来产业 是上海唯一以科技创新为策源定位的功能区 [6] - 紫竹高新区采用"校区-园区-城区"三区联动模式 深度绑定上海交通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两所985高校 [8] - 紫竹高新区与上海交通大学签署1亿元人民币合作协议 建设概念验证中心加速产业成果转化 [10] 象屿·天誉蘭香项目 - 象屿·天誉蘭香位于紫竹高新区核心 紧邻40万平方米兰香湖 打造低密湖畔社区 [11][17] - 项目容积率1.01 包含洋房、叠加、联排产品 设计灵感来自英伦切尔西社区 [17] - 周边配套包括双轨交(15、23号线在建) 华师大附属学校 精品商业 赛艇俱乐部等高端设施 [15] 象屿地产发展战略 - 象屿地产秉持"产业为锚、生态为脉"开发哲学 打造驱动区域升级的城市级大盘 [18] - 除象屿·天誉蘭香外 公司还开发前滩南TOD公园大盘象屿·天宸雅颂和金桥东扩核心区项目象屿·金海汀雲台 [18]
融创的“冰雪”,华发还没玩明白
36氪· 2025-07-31 16:41
融创资产处置与战略调整 - 2022年底至2023年初融创寻求央企及地方国企战投未果后转向自救[1] - 2021-2023年通过转让华南区域项目股权回笼资金:广州增城地块全转厦门国贸(2022年3月)、中山铭晟30%股权转中融信托(2022年4月)、深圳冰雪文旅城51%股权转华发(2023年1月作价35.8亿元)[1] - 深圳冰雪文旅城交易保留2025年11月前回购权及轻资产代建管理权 形成"国企注资+民企代建"合作范式[1] 华发接盘深圳冰雪文旅城项目细节 - 2023年1月华发100%控股项目 融创方管理层全面退出 华发高管向宇接任法人后由李挺继任[3] - 项目含63.55亿元未付地价款 华发追加超100亿元投资(含收购款及借款)[7] - 原规划46.1万㎡商业用地(41.97万㎡写字楼+3.64万㎡商业)占项目办公商业部分6成以上[6][7] 华发战略扩张与财务表现 - 2022-2023年逆周期扩张:权益拿地金额从142亿元(2021年行业第54)增至299亿元(2022年行业第10) 挖角20+名企高管[13][14] - 2024年收缩至10个一线城市 2025年上半年仅成都拿地12.6亿元[15] - 2025年上半年营收502.2亿元(+11%)但净利润1.68亿元(-86.69%) 主因高成本项目结转及减值计提[17] 深圳冰雪文旅城项目后续发展 - 2025年7月政府44.05亿元回收7块未建商业用地 致华发13.55亿元亏损(折价24.59%)[4] - 剩余冰雪世界及酒店部分仍由华发持有 融创热雪奇迹参与运营 项目处雪道施工阶段[11] - 交易含2026年5亿元工抵尾款条款 整体交易跨度达2020-2026年[20] 行业与企业运营数据 - 华发存货周转率0.07次/年(2024年底)显著低于行业均值0.3次[15] - 现金流量比率降至0.05 反映财务压力加剧[15] - 2023-2024年权益拿地金额从280亿元(行业第10)骤减至68亿元(行业第31)[19]
战略科技力量崛起 嘉宾“组团”调研光明科学城
证券时报· 2025-07-31 03:02
随后,考察团来到深圳理工大学。这所经教育部批准于2024年设立的新型研究型大学,以其"小而精、 高起点、国际化"的办学特色,正快速成长为高等教育领域的"黑马"。学校聚焦基础研究和前沿科技, 给嘉宾们留下深刻印象。 在行程的最后,考察团在光明区城市规划展览馆全面了解区域发展蓝图。通过沉浸式展示,嘉宾们深入 领会了"世界一流科学城"的战略定位,对光明区"科技+城市"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给予高度评价。多位 嘉宾表示,第一次考察光明就被这里蓬勃的发展活力所吸引,光明区强大的产业集群、优质的营商环境 以及高效的企业服务,对企业发展作用巨大。光明区在科技创新与产城融合方面的前瞻布局,也充分彰 显了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担当与作为。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在深圳北部凤凰山麓与茅洲河交汇处,一座承载国家战略使命的科学新城正加速崛起。作为大湾区综合 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规划面积达99平方公里的光明科学城,正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和全球 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载体。 7月26日,作为第十三届创业投资大会的重要议程之一,"全国创投协会联盟走进光明科学城"考察活动 成功举行,近4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创投机构、创业企 ...
嘉定新城发布“一脉七星”城市品牌
新浪财经· 2025-07-30 21:47
嘉定新城"一脉七星"城市品牌发布 - 嘉定新城以"横沥河科创文化水脉"为城市主轴,串联七大重点区块,构建"高创新浓度、高经济密度、高配置能级"的产城融合新格局 [1] - 七大重点区块包括:中央活动区(城市核心功能聚合)、嘉宝智慧湾(未来城市实践)、西门历史文化街区(历史与现代融合)、联影小镇(医疗器械与高端装备产业集聚)、马东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产城协同)、嘉定科创核(科技创新策源)、聚能小镇(新能源产业潜力) [1] - 发布"一脉七星・JIA速空间"细分赛道优质载体,首批签约5个应用场景项目,包括智慧水务巡检机器人(机器人技术场站智能化巡检)、道路性能测试(智己汽车合作)等 [1] - 第二批应用场景发布,涵盖生物医药共享实验室、零碳氢储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等 [1] 数字公共服务驿站建设 - 上海市数字公共服务驿站(iRIC智能制造与机器人国际联创中心)和(创源新城)揭牌 [2] - 驿站围绕企业"买算力、接数据、部模型、装软件"需求,提供梯度化赋能方案和一站式数字服务 [2]
滨州:上半年交出了“产城人”深度融合的优异答卷
中国发展网· 2025-07-29 15:01
产城融合纵深推进。完成工业技改项目112个,鲁北基地等新能源项目稳步建设,全市新能源及可再生 能源装机容量突破900万千瓦;2家企业获评省级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试点。 试点建设赋能融合 产城融合逐步深化。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全力推进"5210N"产业集群建设。上半年,全市经济 运行态势良好,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6.1%,增速高于全省平均0.5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4位。民生 福祉同步提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43元,增速5.8%,列全省第1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5098元,增速5.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89元,增速6.1%,城乡居民收入比收窄至1.7,收入 结构持续优化。同时,新增城镇就业20216人,人口集聚效应显著增强。 试点示范强力突破。惠民县成功创建国家级潜力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试点;邹平市、惠民县分获2024年 度全省"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市"和"高质量发展进步明显县";博兴县入选全国乡村全面振兴工作联系 点。 项目引擎高速驱动。35个项目纳入省城镇化重点项目库,较去年增长25%,累计在库项目达70个,项目 上半年累计完成投资80.2亿元,超时序进度推进。成功推 ...
2025五河供地计划曝光!3大板块狂飙,长三角产业转移红利来了?
搜狐财经· 2025-07-29 10:41
土地供应计划与城市发展 - 五河县2025年计划供应4313亩国有建设用地 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形成联动 推动城市空间革命 [1] - 供地计划涵盖商住 工业 交通等多类型用地 解码未来十年发展密码 [1] 商住用地布局 - 224亩经营性用地中70%集中在城南板块 新一中南侧百亩地块定位改善型住房 致远学校西侧地块瞄准刚需市场 [4] - 城南地块紧邻规划三甲医院与优质教育资源 工业园就业人口转化潜力显著 [4] 工业用地战略 - 2211亩工矿仓储用地重点布局长三角产业园二期与龙马控股南环线地块 承接纺织服装 新能源等产业转移 [5] - 工业用地与沱沱湖大道生物基材料集群形成产业链闭环 强化皖北承接产业转移先行区定位 [6] 基础设施规划 - 714亩交通用地中G344一级公路改扩建连接东北-西南城镇发展轴 合新高铁五河站前广场划拨推动高铁新区建设 [7] 长三角产业转移红利 - 长三角产业园二期与循环经济产业园位于东部高效水田农业示范区边缘 形成工业上楼 农业保底的立体格局 [8] - 双忠庙镇工业污水集中处理项目配套特色保护类村庄 避免粗放发展模式 [9] 生态与城市融合 - 744亩水域水利用地绑定引江济淮二期工程与两河生态景观带 城南南环线南侧地块或要求滨水建筑退让 打造城水交融风貌 [11] 生活配套增值 - 头铺九年一贯制学校 第二人民医院等配套落地将提升青年路一中地块学区溢价 职教园区二期实现产教融合与家门口就业 [12] 投资洼地分析 - 高铁新区站前大道西侧地块具长期商业商务价值 头铺镇80亩学校用地可能带动城郊融合区域价值重估 [14]
“创造奇迹”的科技新城正崛起
新华日报· 2025-07-28 11:32
南京生物医药谷创新生态 - 南京征祥医药自主研发的一类抗流感新药玛硒洛沙韦(济可舒)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适用于成人单纯性流感治疗,全疗程仅需1次用药,II/III期临床显示给药组23.6小时即可实现发热症状显著缓解 [1][2] - 征祥医药济可舒从立项到获批仅用6年时间,打破创新药研发"10年周期、10亿美元投入、低于10%成功率"的行业定律,团队由旧金山湾区专家领衔,聚焦抗肿瘤和抗感染领域未满足临床需求 [2] - 南京生物医药谷已上市药品总数达405款,其中一类新药6款,园区企业在研一类新药超过200款,上半年联动省药监局服务新上市药品11件(含一类新药2件)及二三类医疗器械77件 [3] 企业研发与上市进展 - 维立志博开发的PD-L1×4-1BB双抗LBL-024作为全球首款进入关键临床阶段的国产双抗,Ib/II期临床显示联合化疗对肺外神经内分泌癌疗效远超传统化疗方案30%-55%的历史数据 [4][5] - 维立志博2020年在药谷建成中试基地,可满足每年8-10次200L或500L中试生产,目前拥有14款创新候选药物(6款进入临床),7月25日成功登陆港交所 [5] - 药捷安康建立6款临床阶段候选产品及1款临床前候选产品管线,6月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与维立志博构成药谷今年两家上市企业 [1][5] 产学研协同体系 - 全国高校生物医药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AI制药平台已与100余家机构合作,通过计算辅助设计缩短研发周期,累计节约成本超千万元,助力发现多个新靶点和活性分子 [6][7] - 该中心已对接全国75所高校,遴选1343项医药成果,转化落地36个项目,配套84亿元基金矩阵支持不同阶段转化,中国药科大学四大新型学院将于9月进驻创新中心 [7][8][9] - 生物医药谷形成"医院-企业-政府-服务"共建平台,推动临床项目融资、高校研发规模化等案例,构建学研产用一体化生态 [9] 产业集聚与人才生态 - 园区集聚130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包括先声药业、健友股份、世和基因等龙头企业,多家企业从实验室起步发展至建立生产基地 [6][10] - 生物医药谷博士浓度极高,汇聚全球顶尖药企高管人才,产业链合作活跃,规划打造"学研产用"一体化科技城,建设龙王山风景客厅等高品质生活场景 [10][11] - 园区拥有朱家山河等多支水系,未来将构建"山水城交融的绿厅蓝环",形成创新活力与自然生态交融的科技新城 [11]
准确把握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的“五个转变”
中国青年报· 2025-07-27 09:40
"五个转变"标志着新形势下中国城市建设的理念、方式、动力、重心、方法将会发生根本性转变和 系统性变革,在世界城市发展史上都将取得理论上和实践上的重大突破。 城市是文明发展的摇篮和现代化建设的载体,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 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53.1%提高到2024年的67%,城镇人口增加到9.4亿人。我国的新型城镇 化正从关注增量、追求规模扩张、拉大城市框架的外延式发展,逐步转向关注存量、追求品质提升和结 构优化的内涵式发展新阶段。 —————————— 实现产城融合、功能完备、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治理高效。 从"一个尊重、五个统筹"到"一个优化、六个建设" 时隔十年,党中央再次召开的最高规格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 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的新目标,为新时代新征程上建设人民城市作出战略指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曾提出"一个尊重、五个统筹":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统筹空间、规模、产业 三大结构,提高城市工作全局性;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统性;统筹改 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 ...
“风情博奥”的引力从何而来 央企区域总部落户北干
杭州日报· 2025-07-25 11:35
国家管网浙江公司落户 - 国家管网集团浙江省天然气管网有限公司正式入驻萧山区北干街道风情博奥产业社区 [1] - 这是继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天然气销售浙江分公司后北干迎来的第二家央企区域总部 [1] - 社区正积极对接企业员工通勤公交方案 目前已进入部门会商阶段 [1] 风情博奥产业社区概况 - 社区覆盖4个社区 总建筑面积超70万平方米 包含14栋商务楼宇(在建7幢) [2] - 已入驻优质企业460余家 聚集4000余名员工 其中半数年龄在28岁以下 [2] - 社区创新设计"对话框"造型LOGO 旨在打造"最懂年轻人的立体社区" [2] 产业社区服务创新 - 打造360°企业服务中心 设置弹性共享空间和政务服务衍生办理区 [3] - 联合周边社区开设青年夜校 举办创意市集等活动凝聚青年力量 [3] - 弹性共享空间成为企业资源对接"社交场" 形成"楼上楼下皆伙伴"的产业氛围 [3] 区域经济发展 - 北干依托风情高架规划打造风情博奥科创带 作为未来经济核心增长极 [4] - 已成功招引宁夏杞里香集团杭州总部、传亿科技等一批优质企业院所 [4] - 2024年街道都市型工业产值首次超120亿元 [4]
完善多式联运体系、加快建设保税物流中心……广州将支持增城开发区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广州日报· 2025-07-23 20:52
增城开发区发展概况 - 增城开发区从1988年县级园区逐步升级至2010年国家级园区,2024年GDP达980.6亿元,年均增长18.3%,固定资产投资542.33亿元,年均增长19.7% [3][4] - 2024年实际使用外资超2.1亿美元(年均增长36.7%),进出口总额1400亿元(年均增长33.3%),商务部排名从2016年189名跃升至2024年52名 [4] - 广州9个经开区2024年贡献全市超六成外贸额(7398.9亿元)、七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77万亿元)、八成实际外资(27.2亿美元) [3] 核心产业集群 - 形成"芯显车"三大主导产业:2024年电子信息产值270亿元(集聚40余家上下游企业),汽车产业产值630亿元(含207家产业链企业) [4] - 智能传感器产业园落户增芯、越海、中微公司等项目,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集聚日立马达等180余家企业,同步建设低空经济产业园和生命健康产业园 [8] - 广汽本田、越海电子等头部企业聚集,半导体封装企业越海集成填补广东省先进封测领域空白 [4][9] 基础设施与外贸通道 - 增城西站国际班列通达17国34城,最快14小时抵欧,新塘站日发班列从56趟(2023年)增至290趟(增长417.8%),覆盖7省70城 [6][7] - 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连接中欧、中俄等多条国际物流通道,吸引希音等11个外贸平台进驻,跨境电商货品实现"买全球卖全球" [6] 创新生态与政策支持 - 推动湖大研究院新建5家国家级研发平台分中心,新增14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22年以来获15项广东省科技奖 [8] - "区政合一"体制赋予12项市级经济管理权限,超200个项目享受"拿地即开工"审批改革,企业落地实现"无缝衔接" [5] - 产教融合加速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与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快速攀升,形成"科技+产业+人才"三位一体发展生态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