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城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北京顺义:“十四五”以来工业产值年均增长8.2%
北京商报· 2025-09-15 20:49
据崔小浩介绍,"十四五"以来,顺义区GDP年均增长5.8%,去年总量达238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6.5%,三年跨越两个百亿元台阶、去年总量突破 600亿元;工业产值年均增长8.2%,去年总量近2000亿元、稳居全市前三。 在高端制造业领域,顺义区重点围绕"新能源智能汽车、航空航天、第三代半导体、智能装备、医药健康"五大产业发力。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布局不断深 化,集聚了理想汽车、北京现代等四大整车企业,以及七大研发中心和150余家上下游企业。"十四五"以来,累计生产整车165万辆,产值3360亿元、年均增 长13%。当前,占地2500亩的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北京园区)正在建设中,将构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新格局。 北京市每生产3辆汽车,就有1辆来自顺义。"十四五"以来,顺义区紧跟全市高精尖产业发展布局,聚焦"5+4"主导产业体系,强化创新驱动,推动先进制造 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不断夯实首都产业发展大区的基础,提升发展成色。 9月15日,在"一把手发布·京华巡礼"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顺义区委副书记、区长崔小浩展示了顺义区"十四五"期间经济增长与投资建设的亮眼成绩。 高端制造业五大 ...
广州南沙站预计2028年2月底竣工 1小时通达大湾区多个城市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9-15 15:44
据悉,南沙站站房采用"高架候车(深江铁路)+线下候车(南沙港铁路)"形式。深江铁路采用东西两 侧腰部进站模式,旅客流线为"上进下出";南沙港铁路则采用线下进站模式,旅客流线为"下进下出", 此举能够提升站内空间的利用效率和旅客出行体验。 根据规划,南沙站将引入南沙港铁路、深茂铁路、广中珠澳高铁、肇顺南、中南虎城际,贯穿地铁18号 线、15号线和4号线复线,将进一步织密大湾区"高铁—城际—地铁"多层次交通网络,让南沙站成为大 湾区交通枢纽关键节点。 近日,"广交易"数字交易平台发布新建深圳至江门铁路广州南沙站等工程中标公示。公示显示,广州南 沙站项目计划于2028年2月29日竣工。 南沙站位于南沙区珠江街道,总面积达12万平方米,是广州市客运枢纽"五主四辅"重要辅助站,站场远 期规划14台29线,规模将超过广州白云站(11台24线)。南沙站紧邻南沙枢纽区块,将打造站城一体、 产城融合的未来城市示范区。 值得一提的是,南沙站的建成将极大缩短大湾区城市间的时空距离,实现1小时有效通达深圳、珠海、 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等大湾区主要城市,助力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 ...
2025年服贸会经开区文旅服务专题展带您解锁文旅新体验
新京报· 2025-09-12 19:03
在凉水河畔与机器人来一场足球较量,移步换景眼前泡桐繁花似锦,在悠悠鹿鸣中传来赛车的引擎轰 鸣……这样的场景,出现在今年的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经开区文旅服务专题展上。9月10日 至14日,2025年服贸会在首钢园区举办,位于9号馆的经开区文旅服务专题展以"来亦庄 见未来"为主 题,通过"求索"、"闻鹿"和"观澜"三个篇章,让参观者沉浸式解锁"来亦庄必须做的三件事"。 叩响"求索"之门 探寻工业科技旅游魅力 刚步入展区,视线便被活泼可爱的机器狗牢牢吸引,它如同热情的向导,一会蹦跳,一会作揖,欢迎着 每一位游客的到来。机器狗脚下,一条弯弯流淌的"凉水河"串联起北京亦庄,光影交错间似有粼粼波 光;大屏幕滚动播放着经开区的宣传片,科幻感十足的"未来之城"瞬间铺展在眼前。 转向左手边的"求索"区域,一段段精彩短片带领观众走进经开区工业科技旅游八条主题线路,解锁充满 惊喜与收获的新奇旅程。伸手触碰电子地图,智造高地之旅、寻梦航天太空之旅、智享无人驾驶之旅等 多条工业旅游线路及游览点位一目了然。一旁的展柜更是亮点纷呈,来自小米汽车的科技模型、可口可 乐的创意周边、星河动力的航天元素纪念品、麋鹿苑的生态主题文创以及 ...
以深度融合发展为引擎 驱动体育消费升级和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搜狐财经· 2025-09-12 12:52
文章核心观点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以融合为关键路径推动体育产业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 实现协同赋能和共同发展 通过业态融合 数实融合 产城融合三大路径突破体育消费增长边界 激发产业新动能 开拓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为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奠定基础[1] 业态融合 - 构建"体育+文商旅展"深度融合生态体系 打造"赛事观赏+旅游观光+文化体验+购物消费"复合消费场景 实现"一次抵达 多元满足"和"一次赛事 全域消费"乘数效应[3] - 推动"体育+科技"催生智能装备 虚拟体育 智慧场馆新业态 "体育+养老"搭建适老体育活动平台 "体育+农林"发展乡村户外运动与生态体育旅游 延伸产业链条[3] - 明确发挥进博会 服贸会 体博会等平台作用 促进"赛 展 节 游"一体谋划 为体育企业拓展内销渠道并提升资源配置效率[3] 数实融合 - 首次提出推进"数据要素X体育"行动 破解数据"供不出 流不动 用不好"痛点 推动运动表现 赛事运营 媒体传播等海量数据深度嵌入全产业链[6] - 支持大数据 人工智能技术在体育领域深度应用 鼓励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 催生数字体育新业态与发展新动能[6] - 完善体育数据产权归属认定 市场交易 权益分配等规则 破解数据权属模糊 流通壁垒和价值兑现难等堵点[6] 产城融合 - 打造体育产业集聚区作为空间载体 具备产业孵化 研发创新 赛事举办等复合功能 形成"以产促城 以城兴产"良性循环[9] - 支持盘活工业厂房 商业用房等存量空间打造体育运动空间 高效利用闲置资产赋予老旧城区运动休闲新功能[9] - 升级体育场馆 体育公园等沉浸式消费场景 推动功能由单一赛事型向"赛事演艺+商业休闲+健康服务+社群活动"综合体转型[9] - 持续开展"国球进社区""国球进公园"活动 促进体育设施与城市公共空间深度融合 让全民健身触手可及[9]
华润置地中标走马塘水岸公园项目,筑北上海生态城市样本
新浪财经· 2025-09-11 11:19
项目中标与区域发展 - 华润置地中标走马塘水岸公园一期及32-01、36-02地块绿地景观项目 推动南大智慧城进入更稳健发展阶段 [1] - 项目以约10万平方米滨水公园为核心 联动中環置地中心形成区域协同效应 [3] 生态运营战略与实践 - 公司坚持生态修复基底、运营思维导向和内容赋能核心 实现生态、生活与城市价值统一 [4] - 三亚海棠河公园项目通过土壤治理与大地景观塑造 将生态劣势转化为公共生态空间 [5] - 深圳大沙河生态长廊项目规划13.7公里岸线 划分为三大功能段落并嵌入文化空间 成为特大型城市生态转型标杆 [5] - 成都东安湖体育公园通过"一场三馆"实现赛后转型 融合演艺、马拉松等多元素内容 提供可持续运营方案 [5] - 深圳人才公园引入LV展览、公共艺术装置及无人机送餐等高质量活动 持续激活公共空间活力 [5] 南大智慧城配套建设进展 - 区域从2009年纳入上海市环保计划 发展为北上海"南北转型"核心阵地 兼具科创策源地与高能级配套未来之城属性 [6] - 产业端:数智中心与数智绿洲一期已交付 合成生物产业园、细胞国家中心落地 吸引中车资产等企业入驻 [7] - 配套端:国际人才社区、科创之门地标及仁济医院宝山分院二期建成投用 [7] - 交通端:S5沪嘉高速抬升获批 进一步打通片区出行网络 [7] - 城市界面端:走马塘水岸公园丰富生态界面 250米天际线启动 南大中央公园将于今秋开园 [7] TOD综合开发模式 - 中環置地中心作为片区战略首发项目 邀请国际团队设计并融入TOD肌理 打造"站城人一体"复合生活场 [9] - 公司开发总建筑面积从约90万平方米扩容至约100万平方米 实现从单项目开发到片区统筹升级 [11] - 项目组合形成"PARK×TOD"黄金模式:中環置地中心依托15号线地铁实现30分钟直达核心商圈 步行可享约16万平方米万象汇商业 [11] - 望雲TOD作为纯粹TOD组团 实现地铁入户与连廊遮雨 推出建面约108-165㎡改善户型并紧邻走马塘水岸公园 [15] - 建面约165㎡户型采用四开间朝南设计 最大化引入自然光与景观视野 打造巨幕式家庭公区 [17] 区域价值提升 - 百万方大城填补北上海区域空白 以中环区位、全能配套和生态底色成为改善客群优选 [14] - 中環置地中心与望雲TOD持续释放价值 拉升北上海理想生活标准 [17]
投资100亿元!白云国际医养城项目落地
搜狐财经· 2025-09-11 08:50
9月9日,白云区政府与新加坡鹏瑞利集团正式签署《白云区政府与鹏瑞利集团有限公司深化合作协议》,宣布合作开发投资100亿元的白云国际医养城项 目。双方将在首期白云鹏瑞利国际医院已落地基础上,进一步规模化、生态化、高附加值化地打造驱动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和价值创造中心。 分四期打造世界级医疗城 首期将于2026年底投入运营 推动医疗服务、消费水平"双升级" 依托亚洲最大的TOD综合交通枢纽——广州白云站,项目坐拥"高铁+地铁+城际"立体交通网络,可实现一小时畅达大湾区、3小时辐射东南亚。这一战略区 位优势,将高效吸引全球高端人才、先进技术、资本与客户资源,为园区持续注入国际动力与发展活力。 "广州白云拥有优越的地理条件和顶尖的医疗资源,并积极招商引资,解决了我们投资商的问题,使得项目得以顺利、快速实施。我也对项目的开发建设充 满信心。"鹏瑞利集团执行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潘锡源表示,广州所在的大湾区,有近一个亿的人口,有很好的消费能力。项目落地在广州白云站,这里又 是亚洲最大的火车站综合枢纽之一,白云区还有世界级的空港枢纽,也能吸引更多大湾区乃至全球各地的人流过来进行治疗和旅游消费。此外,广州也拥有 丰富的顶尖的医疗资 ...
沈阳向东再造一个“芯”,望花板块的风口含金量有多大?
搜狐财经· 2025-09-10 22:40
2025年的大东望花板块,颇有点势不可挡的冲劲儿。"井喷"、"风口"、"崛起"等等,几乎成了望花板块避不开的关键词。 不仅配套利好建设加速,该板块的第四代居住理念产品也给足了惊喜。不过,作为大东重点打造的新中心,城市东部发展的新引擎,望花板块这波儿发展 很不寻常。 后发赶超,望花冲击沈阳全能板块 自2016年旭辉进入望花以来,该板块已吸引了保利发展、大悦城控股、龙湖、新希望、华润置地、招商、金地等一众品牌房企落地,汇聚了大量人气,形 成了浓厚的生活氛围。 但过去近十年中,望花板块也是质疑不断,核心就在于基础配套的建设节奏相对较慢。直到2023年,随着地铁4号线的开通,望花板块的发展开始悄然提 速。 地铁4号线望花站实景图 尤其今年,大东区一举砸下超百亿资金,落地了132个重点项目。其中有新质产业生态园、先进制造园、华晨宝马大东生产基地升级等产业项目;在商业 上有临近4号线望花站的双子塔商业综合体,预计包含甲级写字楼、企业总部大厦、星级酒店及休闲娱乐等多种业态。 此外,沈阳国际智慧健康城、东湖公园等项目也加速推进。比较特别的是,望花板块也引入了虎啸街文商旅综合体、喜园最美民宿等文旅项目。 东湖公园项目奠基仪式 ...
昌平医药健康产业收入首破千亿 生命科学园产能聚集价值跃升
北京商报· 2025-09-10 16:03
日前,来自昌平区政府消息显示,2024年昌平医药健康产业收入首破千亿,其中重点板块生命科学园板 块"产业—轨道—公服—生态"一体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2024年园区总收入达到约998.91亿元,同比 增长约24.92%;轨道交通、教育、商业、生态等配套同步落位,一座"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 居"的现代化科技新城雏形已现。 商业配套方面,超极合生汇已于2024年底投入使用,总体量达约46万平方米;加上万科TBD、万达广 场、海淀大悦城等项目,生命科学园1公里范围左右商业总面积超60万平方米,京北商业新地标呼之欲 出。医疗配套方面,,北大国际医院,核定床位1800张,设有66个医疗临床和医技科室;园区还布局了 多家高端体检中心、专业诊所,形成"三甲医院+专科机构+互联网医院"的多层次医疗健康服务体系。 生态环境再优化——十一排干渠示范段加速建成 《昌平区"十四五"时期水务发展规划》(昌政发〔2021〕18号)首次提出:对十一排干渠实施防洪、水 质、景观、慢行"四位一体"综合治理,打造城市滨水会客厅。随后,《昌平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2023年行动计划》(昌政办发〔2023〕6号)进一步明确:2023年年底 ...
郊野湖泽变身环湖经济圈 40余家总部企业环抱金银湖
长江日报· 2025-09-08 08:29
区域经济发展概况 - 环金银湖总部经济圈年产值超千亿元 聚集40余家总部企业 形成以总部金融 大健康产业为主导 涵盖高端制造 现代服务 金融等多领域的产业格局 [1][7][8] - 区域常住人口达23万人 社区数量从9个增至18个 小区数量达75个 实现产城融合模式 [12][13] 企业集聚与投资吸引力 - 区位优势吸引央企江汉水网建设开发有限公司落户 生态优势与成熟商务配套成为关键因素 [3][4][6] - 江苏智荟港科技产业集团首次进驻武汉 投资建设4.3万平方米厂房 意向入园企业超30家 包括智能装备研发型企业 [6][7] 产业生态与产业链延伸 - 总部企业集聚形成产业链协同效应 代表性企业包括良品铺子 中国联通 航天三江 中国电建等 [6][7][13] - 菱电电控实现汽车动力控制系统国产化 系统装机量居国产自主品牌首位 2021年利润突破1亿元 预计2024年营收达15亿元 [9][10] 政府服务与企业发展 - 东西湖区政府通过专班帮办机制助力企业 菱电电控从年产值2000万元亏损企业成长为科创板上市公司 [9][10] - 金银湖科技园入驻科技型企业超200家 政府推行存量招商与链式招商 形成"引进一个 带动一串 辐射一片"效应 [10] 未来发展规划 - 2024年打造"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业"双中心 依托金银湖万达等商业载体建设"亿元楼宇" 连片开发金银湖CBD [13] - 武汉临空港经开区聚焦四大产城融合片区 包括金银湖总部新城 网安科技新城等 构建以产兴城 以城促产良性循环 [14]
仙桃高新区:打造高质量发展增长极与产城融合示范区
中国发展网· 2025-09-05 11:09
中国发展网讯9月1日上午,仙桃市委书记孙道军,市委副书记、市长熊享涛带队深入仙桃高新区,围绕 管理体制优化与重点项目推进情况开展专题调研。调研中,孙道军强调,要以"对标对表、紧跟紧随"为 导向,以"创新体制、提质增效"为路径,加快将仙桃高新区建设成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与产 城融合发展的示范标杆。 全面复盘,科学谋划"定方向"。要系统总结仙桃高新区组建以来,尤其是"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经验,既 要提炼成功做法、巩固优势成果,更要精准找准产业布局、体制机制、服务效能等方面的短板弱项。围 绕"聚力建支点、奋进两千亿、勇当排头兵"的全市发展目标,进一步明确高新区的职责使命,确保其在 全市发展大局中"当先锋、打头阵,舞龙头、当标杆"。 精准定位,统筹联动"明目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益运营、高科技引领"的原则,以 培育"新生产模式、新生活场景、新生态环境、新质生产力"为核心目标,锚定"高质量发展增长 极"与"产城融合示范区"两大定位,推动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深度融合,实现"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 城共生"。 创新体制,提质增效"强动力"。深化运营模式改革,健全"管委会+公司"机制,提升园区市场化运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