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供应链金融服务

搜索文档
中欧“空中丝路”升级 金融合作助推内陆开放新格局
中国新闻网· 2025-09-13 21:16
战略合作协议签署 - 郑州航空港区管委会 中国银行(欧洲)有限公司及中国银行河南省分行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标志着郑州至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从物流畅通迈入金融互联新阶段[1] - 协议是郑卢空中丝路框架下首个以金融赋能为核心的三方合作方案 也是河南省推动高水平金融对外开放的创新实践[1] 合作内容与机制 - 三方将围绕跨境金融服务 国际资本引入 产业合作展开深度合作 激活中欧经贸往来与产业协同发展动能[1] - 共同探索优化跨境供应链金融服务 创新离岸金融服务模式 支持智能制造 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发展[2] - 联合开展政策推介和项目对接 提升郑州航空港在国际投资领域的影响力[2] - 通过系统化金融服务支持河南企业走出去和欧洲资本引进来 强化资金流 物流 信息流枢纽功能[2] 平台与试点基础 - 郑州航空港区已获批河南省首个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基金及基金管理人双试点 并落地全省首只QFLP基金[1] - 合作将依托卢森堡国际金融中心的资本枢纽功能 推动更多跨境基金合作与国际金融资源集聚郑州航空港区[1] 战略意义与创新 - 合作汇聚政策引导 国际网络与本土服务三大优势 构建政策—资本—市场高效协同新机制[2] - 创新内陆开放模式 通过打通欧洲与中国内陆资本通道 使内陆地区直接对接国际金融市场[2] - 超越单一项目范畴 赋予郑卢空中丝路新内涵 为一带一路倡议注入新活力[2]
东盟成重要支点,外资银行发力供应链金融
华夏时报· 2025-07-22 22:47
中国企业供应链策略转型 - 中国企业供应链策略从"中国+1"加速转向更稳健的"中国+N",东盟成为核心枢纽[2] - 近八成中国企业2024年业绩提升,但制造业面临营运成本高、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压力[3] - 企业通过数字化降本增效、本地化和多元化强化供应链韧性,以应对美国关税政策波动[3] 东盟市场重要性 - 东盟被视为中国企业最重要的海外采购市场、终端市场和未来投资目的地,马来西亚最受青睐,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紧随其后[4] - 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完成将为企业带来更多机遇[5] - 中企在东盟的供应链金融需求从单纯融资转变为涵盖结算、融资、风险管理的综合服务[5] 外资银行角色与优势 - 外资银行凭借全球化网络和区域深耕优势,助力中企解决跨境资金流转和本地融资难题[2] - 截至2024年末,中国境内共有40家外资法人银行,其中37家为外商独资银行,近七成股东来自亚洲[6][7] - 外资银行母行多为系统重要性银行,资本实力强且国际经验丰富,为在华业务提供坚实基础[6] 跨境供应链金融创新 - 外资银行推进数字化转型,如星展银行"e链通"、渣打银行区块链技术、大华银行"UOB Infinity"平台[7] - 信息互通和货币结算是跨境供应链金融主要难点,需专注定制化服务和结算能力[8] - 外资银行在东盟地区法律法规理解和人民币国际化业务探索上具备优势[9] 企业未来战略方向 - 多数中企预计2026年起市场改善,将供应链重构、海外扩张、数字化转型等融入未来三年核心战略[5] - 企业积极开拓北美、北亚和欧洲等高潜力市场,构建更具韧性的全球供应链网络[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