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股型资本债
搜索文档
年内多家银行赎回优先股
证券日报之声· 2025-11-08 00:11
银行优先股赎回概况 - 宁波银行于11月7日终止交易并全额赎回总规模100亿元的“宁行优02”优先股,赎回价格为每股104.5元(含100元票面金额和4.5元未发放股息)[1] - 今年以来银行优先股赎回呈现密集化、大规模特征,涉及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及地方城商行等各类机构[1][2] - 具体案例包括中国银行3月份赎回全部境外优先股,兴业银行7月份完成560亿元三期优先股赎回(年内最大单笔),工商银行9月份赎回29亿美元境外优先股,上海银行、杭州银行、长沙银行等城商行拟于12月分别赎回200亿元、100亿元和60亿元优先股[2] 优先股赎回核心动因 - 核心动因是融资成本优化与市场环境变化的共同作用,赎回的优先股发行时票面股息率处于较高区间,在当前利率环境下置换为低成本资本工具可显著降低资本成本[2] - 银行积极运用多种资本工具优化资本结构,减少对优先股的依赖,赎回行为可向市场传递银行资金充裕并积极优化资本结构的信号[2] - 面对持续收窄的净息差与加大的盈利压力,赎回高息优先股能有效减轻利息负担,提升资本使用效率[3] 赎回对银行资本管理的影响 - 赎回优先股对银行资本管理与流动性安排产生双重作用,短期大额现金支出可能带来流动性压力,但长期利息支出减少将优化资产负债表并提升资本回报水平[3] - 不同类型银行采取差异化策略:国有大行推行“赎回与新发同步”以稳定资本充足率,股份制银行注重资金期限匹配并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地方城商行多选择全额赎回后依靠内源性利润积累补充资本[3] - 各家银行普遍加强监管沟通,通过提前规划资本补充节奏避免资本充足率大幅波动[3] 银行资本工具未来发展趋势 - 工具结构持续优化,永续债与二级资本债保持主流地位,优先股规模占比逐步下降[4] - 创新品种加速涌现,转股型资本债、绿色资本债等将不断丰富市场选择,满足多元化融资需求[4] - 资本管理更趋精细化,银行将构建“内源性积累为主、外源性补充为辅”的机制,通过提高利润留存比例、优化资产风险结构增强资本内生能力[4] - 市场化的资本补充工具将进一步丰富,地方政府专项债资金补充中小银行资本的政策将发挥更大作用,资本工具发行条款将更灵活以支持利息和股息灵活调整[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