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轻量化重疾险
icon
搜索文档
真分红的重疾险来了,回报率或到3%
搜狐财经· 2025-10-16 18:14
十年前花8000元买的重疾险,保额50万;今天同样的保额,价格已逼近2万元!预定利率下调推高了保费成本,而通胀更让固定保额悄悄缩水。 如今,转机出现了。 华泰证券研报指出,2023年以来,传统险预定利率从3.5%降至2.0%,导致重疾险价格节节攀升,保障杠杆不断降低,让本就低迷的重疾险销售雪 上加霜。与此同时,重疾险新单保费从2019年开始负增长,过去五六年的销售情况较为低迷。而此次放开分红型重疾险正是着眼于解决该问题。 对此,北京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朱俊生教授认为,在长期低利率和利差收窄的大背景下,监管鼓励"浮动收益型"或分红型长期健康险,意在为 合规评级良好的公司提供更多利源工具,改善长期保障类业务的经营可持续性。监管希望通过规范前提下的"回归",既增加消费者的长期收益选 择,又缓解险企利差压力。 近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推动健康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沉寂了22年的分红型重疾险或再度登上市场舞台。意味着未来你买的重疾险 不仅能赔钱,还可能"赚钱",用浮动收益对抗货币贬值。据分析,分红型重疾险放开后,重疾险隐含的投资回报率有望从当前的2%提升至2.5%至 3%。 与此同时,另一类"轻量化"重疾险悄然走 ...
真分红的重疾险来了,回报率或到3%
和讯· 2025-10-16 18:01
文章核心观点 - 金融监管总局发布指导意见支持分红型长期健康险业务 标志着沉寂22年的分红型重疾险将回归市场 [3][4] - 分红型重疾险与轻量化重疾险共同驱动产品革命 前者提供长期抗通胀的资产型保障 后者满足即时救急的轻量型防护需求 [3][9] - 产品创新旨在解决传统重疾险因预定利率下调导致价格攀升 以及固定保额被通胀侵蚀的问题 有望重塑重疾险生态并释放潜在市场需求 [3][5][11] 分红型重疾险"回归" - 监管政策明确支持监管评级良好的保险公司开展分红型长期健康保险业务 为22年来首次开闸 [4] - 传统型重疾险保障水平固定 长期受通胀侵蚀导致实际保障水平降低 且预定利率从3.5%降至2.0%导致价格节节攀升 [5] - 放开分红型重疾险可帮助险企改善长期保障类业务的经营可持续性 并为消费者提供浮动收益选择以对抗通胀 [5] 分红型重疾险如何分红 - 真正的分红型重疾险是在普通重疾险基础上增加分红功能 红利盈余来源更多 区别于仅主险分红的寿险附加重疾产品 [7] - 分红发放方式主要分为保额分红和现金分红 前者提升保额与现金价值 后者直接派发现金 [7] - 华泰证券预计分红型重疾险放开后 其隐含投资回报率将从当前2%提升至2.5%至3% 显著提高客户回报 [7] 重疾险进入"轻"时代 - 轻量化重疾险以每月几十元的低价、短期、确诊即赔为主要卖点 专为年轻人、灵活就业者及预算紧张家庭设计 [3][9] - 此类产品解决了低收入人群需保不能保的供需矛盾 成为险企在市场低迷期的流量工具 [9] - 轻量化产品与分红型产品形成互补 前者满足即时保障需求 后者适合长期资产保值 可构建金字塔式产品线 [9][10] "多层次+可组合"可承接市场需求 - 2014至2020年重疾险新单销售约2.2亿张 而2021至2024年估计仅4000多万张 市场积累了大量潜在需求 [11] - 行业产品谱系将走向多层次与可组合 包括短期轻量化、长期分红型及各类产品组合 以满足不同客户需求 [12] - 未来发展趋势包括监管与精算回溯常态化 以及科技驱动的定价与服务升级 如在线承保和动态定价 [12][13]
重疾险市场现“轻量化”趋势短期低价产品引关注
证券日报· 2025-10-13 07:03
产品创新与特征 - 多家财产险公司创新推出“轻量化”重疾险,其特征为低价、短期,保额可高达百万元[1] - 此类产品保险期限为1年,保费多为几百元,典型特征为“确诊即赔”[2] - 以具体产品为例,为6岁男孩投保100万元保额,每月保费仅19.05元,而为43岁女性投保,最高保额为60万元,每月保费为180.42元,显示保费随年龄增长而变贵且保额降低[2] 市场驱动因素 - 市场利率持续下行触发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导致长期保险产品定价上涨,相对便宜的短期重疾险更受消费者青睐[2] - 年轻一代消费观念变迁,追求灵活、高性价比的产品,市场下沉趋势为预算有限者提供了“入门级”选择[3] - 传统车险市场日趋饱和,新能源车险面临高赔付压力,加上非车险业务监管加强,市场空间较大且赔付相对可控的短期健康险成为财产险公司主要发力点[4] 行业竞争格局与战略意义 - 财产险公司成为推出短期重疾险的主力,因其精算模型、风险管理模式与擅长的短期非寿险业务高度吻合[3] - 财产险公司不能经营长期重疾险,推出短期产品可有效避免内部产品冲突,并将其作为增量市场进行开拓[3] - 短期重疾险是财产险公司在健康险领域进行错位竞争的理性选择,有助于开拓新增长曲线[3][4] 对市场格局的潜在影响 - “轻量化”重疾险的推出可能对市场形成“鲇鱼效应”,丰富健康险产品体系并对传统重疾险市场形成更大挑战[5] - 产品推动了健康险保障体系的立体化构建,形成以百万医疗险为底层、长期重疾险为核心、短期重疾险为有效补充的多层次结构[5] - 未来健康险产品体系将呈现差异化分层特点,通过保障期限长短搭配、报销型和给付型产品组合来满足不同客群需求[6] 运营挑战与可持续性 - 短期重疾险“低保费、高杠杆”模式易吸引逆选择人群,可能导致理赔率攀升,保险公司面临上调保费或拒保与流失健康客户之间的矛盾[6] - 严格的风控措施与消费者追求简单便捷的体验存在天然矛盾,保险公司必须在精准定价、风控与服务间寻求平衡[6] - 实现商业可持续需要做好精细化风控,在客户筛选、核保理赔和反欺诈环节控制赔付率,并通过数字化和人工智能等手段提高运营效率[7]